经济学好书推荐 有什么分析中国经济的好书推荐?

推荐陈经的《中国的官办经济》。陈经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 微博@风云学会陈经。他在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有独特原创性的经济研究,启发了大批读者。2003年的《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预言中国将不断产业升级,挑战发达国家。《中国的官办经济》是他2006年写的一个文章系列,深入解释了新中国的经济历程,流传很广,被许多人奉为神作。2016年中国发展出版社整理出版了《陈经说:中国的官办经济》。读了此书,不仅会对中国经济获得深入的洞察力,还能提高思维层次。
《陈经说:中国的官办经济》封面

下面摘抄几段《中国的官办经济》: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七)“猫摸”二论体现的实验方法与认识态度


邓小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前无古人的,也很可能是后无来者的。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没有这样的。


首先,要改成什么样子?邓小平说,你们去试,老子也不晓得。我们看历史无论是商鞅还是王安石变法,都是有天才型的能人搞出一套套的理论与路线设计,俄罗斯干脆就请来大经济学家精心设计。这种是常规的改革思路。


如果我们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它的特点是政策资源等要素输入得到各项经济数据输出,那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而研究科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理论,一种是实验。科学界有时也挺不象话的,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有时没法避免(理论省事),但无论如何,实验结果是最终决定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


如果我们把转型经济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那么我们显然可以看到,邓小平的态度是正确的。他不把自己当经济大师。跑到日本美国西欧看了一圈,肯定是受到震动的,但只是一种要追赶的紧迫感,没有失去思想听西方人摆布。邓小平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所以就去“摸”,去做实验,然后看实验结果再定下面的行动,看猫有没有抓到老鼠。如果我们不是在说经济,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一种搞科学的态度。


所以,邓小平最大层面上的贡献其实是一个转型经济实验方法。这在国家层面上是史无前例的。


现在有一些人攻击中国的改革开放,上来就是阶级对立分析,说中国是按照精英阶级自由主义的梦想改革的。这种分析方法,我认为落了下乘。结果扯来扯去就是那一套,无法深入,也搞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无论是解释过去的事还是预测未来的事漏洞都很多。如果是写阶级斗争文章,由于语言与逻辑可以被操纵,无论什么观点都可以写得长篇大论气势磅礴。但是观点要有对比,才能看出哪个更合理。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是精英阶级的代表肥了先富害了穷人,胡锦涛温家宝看来是向着人民的。但说不定哪天胡温让人不高兴了也成了精英代表了。不是说不可以这样理解,而是这样理解太简单,没意思。另外一种解读是,他们不过是正常人,就是试图去解决一些实际的经济问题,并不是招集精英集团开大会商量怎么压迫剥削工人农民。


当邓小平把“猫摸”二论在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以后,中国走到官办经济这一步,就成为历史必然了。很多事情都是必然发生的。


例如,当绝对平均主义放弃以后,先富的会是些什么人?这个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以官僚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不这样,难道还是工人农民先发家致富?


对这种事情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不要多想了,就让原始的同情心与正义感支配自己的行为,骂利益集团同情普通民众。这样很正常,很可以理解。另外一种是不要想太多了,就把人当物质看,承认这象物理定律一样不可避免。


我觉得社会上两种态度都需要。一部分负责正义感与道德压力,一部分去搞些深入的本原分析。但是负责正义感的人不能捞过界。如果用道德诉求或者其它压力去影响经济的本原分析,以取得本来没有的逻辑正确性,那么就是捞过界了,历史上证明,会造成“左”的错误。


从邓小平的“猫摸”二论开始,中国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的中国,如果从正义道德的角度去看,是怎么也想不通的。但是当我把道德摆在一边后,一切都是那样有道理,逻辑是那样简单有力,真是很有意思。如果你不想当简单的“好人”了,想换个角度看世界,那么我下面对官办经济方方面面的分析,会是有所帮助的。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17)政府成了”经济人”


中国的初始条件照我们前面SWOT分析里所述,简单的概括就是政府通管一切。中国南巡后,等于是告诉各地政府,干经济吧,没约束了,爱怎么搞怎么搞,奔着发财去搞吧。各地方政府,加上中央政府这个大魔头,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发展经济,什么招都使出来了。这就是官办经济,是政府级别的自由经济,发展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怪物。对人民来说,能够从事的经济事务虽然比过去多了,但远远称不上完全的自由。但是到地方政府级别,就非常自由了,和中央或者上一级政府划分好了利益,怎么搞有很大的自由度。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十几年来的发展,无论是令人震惊的经济成绩,还是令人发指的社会乱象,都很容易解释,相当有意思。


经济学理论里面有名的“经济人”假设,用到普通中国人身上意义不大。因为人实际上选择有限,你可以分析出农民务农挣不到钱会去城里打工,打工受累受穷农村政策好转他又回乡种地,再怎么“经济人”理性选择,无非就是这些东西,格局很小。但是用到南巡后中国各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头上,就非常合适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政府经济人”假设(这是我自己想的,不知有没有经济学家已经提出来了)。南巡前,可能就广东政府一个“经济人”,用各种法子挣钱,先富发了。别的省,无论政府想不想发财,得看“上面”的意思行事,多半还是被上面的计划“婆婆”管得没脾气。这下老邓给尚方宝剑了,恢复了自由身,各地政府都可以按照“政府经济人”的“理性”来搞经济了。


各地方政府成为“经济人”之前,上面还有一个最NB的“经济人”——中央政府。中央不是善男信女,按照“经济人”的理性,当然会把钱往中央搂。这就要去同中央“讲数”,结果就是“分税制”。以前反正都计划着来,分不分的区别不大。但现在都要做“经济人”了,那么还是把事情讲清楚才好理性选择,不然地方上怕幸幸苦苦挣来的钱让中央端去了,中央也怕投到地方的钱被地方瞎糟蹋了。从经济学里的“产权”理论看,讲清楚利益划分最关键,谁多谁少不是最重要的。广东年年交得最多,照样发展得不错。


分税制你三我七的和中央讨价还价完了,各省市就甩开膀子开始大搞了。怎么搞相当简单,就是靠山吃山,干什么能挣到钱就去做。


在经济学里,这叫做“比较优势”。要注意,这时中国可以说是没有经济学指导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指导都靠边站,没人对理论感兴趣,挣到钱是真的。经济学用到中国,主要是用于“解释”而不是“指导”的,经济学家为中国的经济问题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是些现实主义的歪着,没有一个是用理论来解决的。


这个“比较优势”是一个不错的经济学解释,很适合解释各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根本不懂什么经济学,不懂什么叫“比较优势”,就知道这么这么做可以挣到钱,这就暗合了“比较优势”理论。有些不满意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人说不该按“比较优势”搞,应该去搞高科技。这其实也是在“比较优势”解释框架内的。搞高科技能挣到钱,就是一种“比较优势”,例如日本韩国搞高科技比泰国马来西亚厉害,所以它们投入巨资到高科技里面去挣了很多钱。中国搞高科技有点本事,还不如前苏联,但是“搞高科技挣钱”和前苏联一样,都不行,因为没想到用高科技去挣钱,而主要是想着去打仗。这种能力得慢慢发展,等到挣钱与高科技都知道怎么回事了,那时中国也会把“搞高科技挣钱”变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此中国已经投了很多钱,也慢慢有了一些搞高科技搞得好的。但在历史上这种能力是没有的,暂时不能靠这个挣钱解决大问题。




【闲话】关于改革前后评价问题,以及本文的分析模式


因为中国是大国,无论改革前后,都做过很多事,做对做错的都有,所以成就与缺陷在两个时代都是非常巨大的。


一种方式是定性式的二元评价。定性式二元评价,就是好坏两种,简单,易懂,如果合了己意就很痛快。说好,就把成就反复强调,这个那个,于是就是好了。说坏,就把缺陷反复强调这么来,于是就是坏了。对于心目中的“好”时代的缺陷,就找理由去不当回事,代价牺牲之类的,总是可以放过去的。认识层次低一些的甚至否认事实编造数据(未必是故意,而是选择性相信虚假宣传或者错误谎言),还有时生造一些并非常识的特殊标准,靠语言与逻辑玩花样辩论。二元式评价,总要论证出某时代是“好”的,或者“坏”的,最后都陷入这种模式。对立的两边都会有这种情况。

经济学好书推荐 有什么分析中国经济的好书推荐?

这种评价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你管它是幻想还是真实经历,人就喜欢心目中的东西了,心里就喜欢某个时代,别人能怎么样?但我个人觉得这是很没有意思的一种方式,这个叫表态,价值就是表表态,发现有同道了,信心增强。二元评价相关的论证一般都无甚可观之处。我因为对数据事实比较熟,就发现了不少人有很多靠语言与逻辑都绕不过去的硬问题,更是对二元评价相当不喜欢。所以,我希望有心想了解更多更深入愿意多想想的读者,能够认识到二元评价的问题所在,从二元评价中走出来。当然,就是喜欢二元评价简单定性也行,这是个人自由。


我写《官办经济》这个文章,的确是想尽量避免二元评价的。所以分析起来相当复杂,篇幅长得很,很多问题还是讲不完。我追求的分析模式,是事实数据陈述与理论阐述,希望读者了解更多的事实,也对经济方面的分析方法有所了解。事实数据陈述就只有两种,就是错误的事实数据,或者正确的事实数据,这个硬梆梆,拿出证据证明出错了,就只有认。至于这些事实与数据代表的是“好”还是“坏”,这个属于意义不大的哲学问题,喜欢二元评价的人可自行选择。理论阐述就是一些因果链条,如果用什么样的方式搞经济,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计划经济会效率低,市场经济会过剩。如果不是死缠(如有人可以自己定义一套标准说计划经济效率也高得很),这应该不难接受。至于这些结果是“好”是“坏”,那么又是二元评价的事了,我并不去作这样的结论。例如人说计划经济贫富差距不大,所以好,这个我知道是二元评价了就行了,并没有更多意见。


虽然如此,评价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对一国政策能有实质影响的人心中的评价,至为关键。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搞改革开放的那些上层人物,对以前时代的许多缺陷评价相当低,所以迫切搞起了改革。如果民众群体呼声能对政策有影响力,那么群众的评价也是管用的。一些所谓“民主”政权,甚至用被煽动的群体意志代替正常思维,直接取得本来没有的逻辑正确性。所以政治家,需要关心“评价”问题,甚至得把评价问题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但我与绝大部分读者都不是政治家,不用这样功利地去弄评价问题。所以,可以回归到更加客观的事实数据陈述,以及冷冰冰的理论阐述。


同时,我也希望政府能够正确对待评价问题,不要象“民主”政权一样丧失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冷静地用经济本原分析去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民众的评价,知道民众的呼声,把民众评价当作一个重要分析因素。这方面,中国政府在全球应该有一定优势,既不是为“民主”所累用“民主”代替思维放弃责任,甚至煽动民意达到政治目的,又不是独裁政权完全把民意当对立面胡来。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22)气可鼓不可泄

改革开放前僵化的经济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穷政府”。论起成就来自然是有得可说的,基本的工业体系有了,两弹一星有了,人口增长,寿命大幅提高。但这些成就是与解放前极差的状况“纵比”,如果与周边地区进行同时期的“横比”,就会比较为难,一般就只能与坏典型印度对比。印度恰好也是是吃了僵化的亏,政府什么都管制,搞得经济没有活力。中国政府自己总结说是“农轻重工”比例极不合理,“重的过重”,意思是说重工业比例太高,忽视了其它产业。这不是说“重工业优先”错了,而是比例极不合理,全社会运行效率不高,对重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在计划经济的范畴里,“农轻重工”的比例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你就是想要重工业发展最好,也不是说把资源都投到重工业算最优。怎么平衡协调发展相当值得研究,到底什么是理想的比例很难论定,但过去的比例极不合理是可以断定的。
一方面本身的计划安排有问题,例如本可以少量安排一些轻工业出口,弄来外汇进口重工业需要的技术与设备,但可惜的是把机会让给别人了。这方面有很多重大计划失误。内部僵化管得太死了,农民自发搞点小生产,也不许,政治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又经常有政治运动冲击,就算计划得好也会出大乱子,何况计划本身就有缺陷,连“边施工边设计”这种极其危险的计划都有。还有出于政治与军事原因的“三线建设”,一些院校被迫千里搬迁,都是比较折腾的事,虽然并非全无意义,但大大拖慢经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陈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党内是最深刻的,也就是说,中国从前不是干计划经济的问题,而是计划经济本身都干得太僵化太乱了,就连支持计划经济的人都对以前的错误非常痛心。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内部无论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不支持从前的经济政策,只是改革方向问题,改革是一定的。
政府对于“穷”有切肤之痛。你光印度式地吹说有潜力,工农业产品多少多少是没有用的,政府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能用。有些大摊子的包袱不仅收不上钱还要不断往里填钱,多半是维持性的财政,能拿得出手的资产不多。四下一望,到处都要花钱。基础设施,自己整了三十年好象也弄了不少东西,铁路公路都修了不少,城市地区伴着工厂也修了些火柴盒式的灰黑房子。但到周边地区或者美欧一参观,人家都变成那样了,只有震惊,知道自己搞慢了要急起直追,要花多少钱都不敢想。人民生活,很多地区连温饱都没有达到,讨饭的不少(小时我见过在家门口要饭的农民,是真的只要一碗饭,不是现在这样要钱),和人家根本不能比。各种项目,多得很,钱窟窿一样的国防项目有很多。自己的工厂一百人才顶人家一个,到处都急需引进设备提高效率。知青回城光为了住就建了不少违章房,给他们安排工作得烦死。还好大学生就一小掇,不然不知道怎么养。这时中国的局面,政府自己总结说是“全面落后”。
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你不能光让大家安心等国家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时就能解决了,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但好在中国政府还能使出不少管用的办法,并非象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往地下一躺就指望联合国救济了。以前虽然干得很乱,但毕竟是在干事,也并非完全白干。如果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加上中国人民又勤劳肯干,还是有出路的。中国政府就这点一直不错,不管穷成什么样,犯过什么错,有什么天大的困难,甚至天下大乱了,都是一副不服不忿的样子盯着前头,没有失去信心。老子现在是穷是落后了是犯过大错,我政府工作报告历史决议文都认了,可我再努力搞就不信赶不上你。从政府到人民都是大国思维,几千年混下来的文明大国,执政党曾经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传奇般地夺取政权,底蕴还是有的。明明政府一堆烦心事焦头烂额,开起大会来却斗志昂扬,总书记带头高呼口号,土是土了点,气势还在。
很多国家这一点上就不行,从人民到政府都失去信心了,“民主”了,想找是谁犯的错都没有正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行,光辉革命历程是吹的,或是硬被拉去搞社会主义的,明明比中国条件还好,却一副丧气样,靠闭关锁国混或者被和平演变干掉。“河殇”这类低水平的东西之所以一会儿就不行了,不合时宜的失败主义论调是原因之一。现在流行的“崩溃论”其实也是这样,大势上看不清楚,看到一些困难就糊涂了,就失去信心了,其结局可想而知。
这就是老毛说的“气可鼓不可泄”,道理是好的。但还得结合“实事求是”,有错就得认,得去改,穷就老实承认,不然成可笑的自吹了。心里有底气,手头上不停找办法,总会发达的,做人与建设国家都是如此。从这个道理上来看,日本韩国虽然偏执,但其发达是合乎逻辑的。台湾以前还有股气,反攻大陆虽然不实际但不可笑。现在台湾已经不行了,整天就是伏低做小,弄一些上不得台盘的小动作,空喊民主,实际上气已经泄掉了,沉沦只是时间问题,并非哪个政党的问题。
邓小平对这些大局问题相当清楚,所以并没有搞“全面反思”、“全盘西化”这些投降主义的东西,也不闭关锁关,而是坚定地对外开放。中国政府这个穷人,由穷到富,不过是二十来年的事。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25)靠比较优势发家


对于中国这样缺少资源的后进国家,不大搞进出口是不可想象的。大干进出口,会有很多毛病,但这些毛病再多也比不搞要好,两种经济模式从本质上就不可同日而语。就如上节所分析,必须加到世界产业循环中去,在这个大环境中往上爬。用比较优势挣钱,挣钱来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又挣到更多的钱,形成这种正循环的机制了,发达就很有希望了。你搞技术还是提高商业环境都好,总之是要在世界产业链中争取占据有利地位。成功例子很多,日本四小龙都是如此。不按这个做的,全都混不好。中国与印度是两大苦主,拉美的“进口替代”也走向失败。


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用比较优势挣钱,挣钱来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又挣到更多的钱,形成这种正循环的机制”,这是后进国家搞“发展经济学”至今为止唯一正确的选择。相对于苏联转型时的“下降螺旋”,这是一个靠得住的“上升螺旋”。这是我思考中国经济问题领悟到的最高层次的理论。虽然经济学家们有过这样的论述,但淹没在大量非关键的论述中,如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中总结论证出来的“福利经济学”定律,“产权”理论等等,这些在经济学理论地位上更重要,但是对中国而言不如比较优势理论更适用。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理论,确实发现比较优势理论最合适。


例如现在流行的“自主创新”,应该放到这个大框架中去理解。自主创新是为了“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又挣到更多的钱”,这个目标必须明确,不能为了“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重新发明轮子这样的事不能做。为什么说“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就是因为只有企业才能去“挣到更多的钱”。用上面总结的理论,自主创新是自然的结论,还可以推出更多的东西。例如我们开始就只能去把纺织业机电组装业这些低级的产业占住,靠这个挣钱。对于搞科技创新没有优势的地方,也不一定就没有出路了,可以靠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正循环。例如内蒙发展草原养殖业,挣来更多钱,一边保护环境一边扩大产业,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长最好,这远比从前把草地吃光经济差环境也破坏了的错误政策要好。现在中央说“可持续发展”,实际说的就是“形成正循环的机制”,不然靠比较优势挖矿卖油爬两下,出了大问题不可持续,这就不是“正循环”,而是短视。


一些大吹老毛经济政策的人说,用收取农业剩余及保护主义的方法发展工业技术积累实现发达,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很容易就知道是错误的。这样做,特点就是穷,实质上是没有正循环机制不可持续,总会因为各种问题搞不下去,因为没有用比较优势去挣钱。工农业剪刀差30多年,还是没有实现以工养农,农民穷成那个样子,这没什么好推诿的,就是犯错误了,忽视了挣钱的正循环。牺牲农民还理直气壮说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和周边地区一比就没话可说了。周边地区日本四小龙早就实现了以工养农,农民比你城里人还富。原因不是日本四小龙的妇女靠卖淫挣钱(这样总结别人富的原因,很不实事求是),是因为人家实现了比较优势的正循环。


现在中国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用比较优势去挣钱也有一段时间了,终于可以开始“以工养农”,“工业反哺农业”,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胜利。我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就是因为在高层次的经济路线问题上,终于稳定在这个正确路线上了。中央层面上我确信这个路线已经深入人心,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很清楚地都是以此为根基的。近来看不少地方干部的言论,进步也很大。只要顺着这条正循环的路走下去,不停想办法克服困难,彻底解决发展问题就在不远的一段时间内,不用等到21世纪中期去。现在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局势是相当好的。其实中国已经算是东亚地区发展慢的了,以我们的资质应该发展得更快更好。我们慢,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摸到这条正确路线用了很长时间。而东亚其它经济体别无选择,没什么资源,人比较进取,只能用这条路线去拼,结果一个个都拼出来了。以东亚地区的民族素质与历史底蕴,成为全球经济中心是必然的,就等中国来完成这最重要的一步。


当然这个理论对中国以及东亚是合适的,因为我相信以东亚地区民族的素质,“挣钱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是相当可行的。东南亚拉美非洲即使知道这个理论,也可能不合适。因为他们靠天生的比较优势挣来钱了,但因为素质问题,发展不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也不是人笨,但人家的文化喜欢踢球过狂欢节,不象东亚人这么努力),发展的高度大致由天生的比较优势厚度决定,原材料丰富的GDP就可以炒高些。印度不好说,资源可能还不如中国,除了靠人聪明英语好搞IT外包有比较优势(与印度人口规模相比太小),条件太困难。印度看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希望把制造业发展成下一个比较优势。印度人不比中国人笨,但制造业已经被中国占了位,它即使有出路,也会麻烦得多。


以上把后进国家的发展理论总结了一下,这很重要。如果按照这个发展理论来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没什么好争的,并非关键。各国会有各国做事的方式,日本员工终生制大锅饭一样,照样搞。韩国就是国家扶植的大企业,也不合传统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但必须有竞争力,要有比较优势。所以,组织方式可以偏计划,经济运行的方式一定得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最后整出来的经济模式叫计划还是叫市场是哲学定义问题(日本有人自称是计划经济,觉得中国的计划经济无计划可言是乱来),实质是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发展理论。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34)五个世界


在本文行将结束之前,推出我胡整着好玩的“五个世界”理论。前面有对“毛泽东反全球化”的分析,他要全世界受压迫的民众团结起来干翻帝国主义。老毛搞全球革命的理想主义虽然失败了,但中国还是应该继承老毛的精神,对人类的正义事业作出较大贡献。回头看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是弄出了不小的动静,值得鼓吹。


老毛搞了个“三个世界”理论,现在过去很多年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现在用“五个世界”来说事更好分析。五个世界依次为:


1. 美国2. 发达国家3. 中国4. 发展中国家5. 失败国家


美国靠绝对优势的军事与金融实力,以前就是老牌霸权,现在更是一家独大,可谓人类历史上霸权之盛。另外一个老霸权苏联垮台降到发展中国家里面去了。发达国家还是那几个,以前合伙抗苏不论,现在有些觉着美国占便宜太大,阵营有些松动,但总的来说,还是和美国意识形态一致,生活方式类似。发展中国家也还是以前那些,因为一些国家分裂还多了一些。总体而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好了不少,在全球化中日子过得要好些了。这是以前“三个世界”理论框架里世界各国的发展,构成了全球政治经济图景的主体。


应该说世界还是变得比从前好了,世界大战没打起来,战争冲突数量规模相对小了,世界人民生活水准普遍提高,全球经济发展处于较好的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图景中,有一些失败国家就显得特别背时背运,因此单列一层。朝鲜、伊拉克、阿富汗是典型。这说明封闭、个人极端独裁、意识形态僵化确实是很不好的国家政治形态,弄得不好比劣质民主还差。封闭状态下人会产生奇怪的逻辑,再来个独裁体制全国一推,外面人看着确实不放心。这个不能全怨发达国家霸住宣传机器猛煽,还是失败国家自己的责任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比改革开放前还是强太多了,开放虽然会有很多坏处,再怎么也比封闭好。


中国是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全球最耀眼的国家,由于各方面块头都够大,足以另开一家。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将中国特别处理,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间的一层,可以更好地描述全球图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就是发达国家,各方面能力与发达国家区别不大。发达国家也发现,不能把中国当一般发展中国家对待,各方面区别太大了。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算发达国家,还差得远,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某些标准。因此,有必要把中国上提一级特别处理。这样就从原来的“三个世界”弄成了“五个世界”。


这“五个世界”怎么演化发展,关键就在中美两个特殊国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是美国在上面拎着,中国在下面托着,这么转动的。失败国家是经常性的全球热点,但它们无非是以捣乱的方式来影响世界,我认为全球传媒过分夸大了这些国家的影响,即使考虑到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它们的活动实质上也就等于地球发展史上的白噪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或富或穷,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只有美国与中国,才有这种能力。从前的美苏争霸格局解体了,后来经常说的是一极独大,或是多极世界,但把眼光放长,中国成为另一极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这还不是中国政府自吹,主要还是别人这么猛炒。


在发达国家原本预期的全球化图景中,世界将形成一次吃肉喝汤的完美划分。原先的最大障碍苏东集团自我爆炸了,萨达姆这样的小虫子伸个小指头就按死了,全球化顺顺当当这么一推,哈!以后的世界就是“高素质”的少数精英国家控制全球各种资源与生产要素,安排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部分产品给精英们享用,小部分给那些低等的人维持有“人权”的基本生活,吃饱了就投票。养活人应该不是问题,就不用搞人道毁灭了。如果有兴趣,甚至可以发善心搞搞扶贫。但底线是,精英们的“全球利益”必须得到确保。精英国家的内部纷争当然也会有,可以开开G7之类的会议协调摆平。在全球化这个根本目标上,发达国家利益是一致的,美国人领头干,手里有点实力的都准备操家伙上。


这样的预想,因为中国的官办经济从斜刺里杀出来,虽然不能说完全落空,但至少是扭曲得非常厉害。本来全球化大生产,应该是发达国家跨国大公司主导的,想放哪国放哪国。跨国大公司原先觉得中国应该是个大市场,但没想到整成了一个规模超乎想象的世界生产基地,非但难于控制,而且相当麻烦。这个全球化大生产再想随便安排可就不容易了,自觉不自觉的就转移到中国去了。现在说的是要“分散风险”,往越南印度投一些。但是中国搞起生产来已经是势大难阻了,再要“分散风险”,就是逆着经济规律干事,难下决心,多半还是让中国一个个产业给扫荡了。


中国吞掉的产业,说到底发达国家是不太想要了,吞就吞吧。但全球化好象就有些不对了,本来该跨国公司们捞肥的,怎么让中国也混成了一个挺大的受益者?中国搞出来的产业聚集黑洞吸金效应,好象原先没有预计到。中国干的产业只能算中低级,可架不住规模大,啥都捞,七搞八搞就自我演化一通,给占住的行业在全球化之外打个中国式的印记。除非是中国干不了的,不然啥行业的基本面都有个“中国价格”在晃悠。得,还是让中国人捞算了,跨国公司还是能捞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不亏。这跨国公司那跨国公司,每一单中国得利都不大,加加总一算,成不折不扣的暴发户了。


虽然有些笨拙,但中国政府这个暴发户还是穿上西装充满信心地上全球混去了,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如果中国老实当生产基地,劳力素质不错,产业聚集能把价格搞到最低,对跨国公司当然有很大好处。但中国人转头跑出来竞争了,这就是现实的麻烦了。这个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好象不太对了,一些行业还算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另一些行业就变成中国与发达国家混战一通了。混战的结果不太妙。虽然说把原因归到中国人“偷”技术上去,一般还是让中国混水摸鱼了,中国的出口额飞快爬向世界第一。


现在发展中国家发现世界变了,多了中国这个很不一样的选择。以前只有发达国家财雄势大满世界做生意,给穷国们提的条件够黑,但事情困难了也只好这样。相比之下,中国要好太多了。经过几次全球撒钱行动,世界各国已经相信了中国阔佬的财力。出价太够哥们了,买原材料是比过去翻倍的高价,卖工业品就是过去不敢想的低价。中国能搞的事居然还不少,好多基础设施都能包搞。而且还不要搞啥子民主。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佬佬的,上中国访问去。江主席胡主席说,我们这边人手也得培养,不要急,慢慢来,都是好哥们,你们那个地区我们准备放个几十亿。就只一桩事不好,这中国产品竞争力也太强了,挤得本国产品都不好混了。中国领导人出去笑眯眯地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和谐,好商量,扩大合作交流,那点利早捞回来了。


每年中国领导人就这么全球转上几圈,越转越来劲。以前是不声张,成天哭穷,暗地里把协议签了。后来索性就大撒把了,支票本一拍,谁来合作这钱就拿走。忽然就发现,全球各个角落的发展中国家群落中,有了犹如星星之火般的中国据点。这在全球形成了一股势头,隐约的和发达国家阵营的民主意识形态对抗。这对发达国家的全球大计绝对是件坏事。本来事情顺顺当当的,苏联都整垮了,只等把中国闷头一棒解决了就彻底完胜。结果也不知邓小平怎么弄的,先是年年将要崩溃的中国变成了大怪兽,后来这民主运动在全球也变了味,看来和坏榜样中国政府关系很大。不是不肯民主要搞经济先,就是民主起来却反美反资本主义。明里炸刺对搞的虽然少了,暗中不服气的多了。


但这回是经济暗战,都在“文明世界”的规则之内,也不好反制中国政府的动作,只好用些曲折隐晦的词句写些酸文咒几句。时间长了,中国政府老不垮,慢慢也习惯了,外国政客与一般民众心理上有了与中国政府长期共存打交道的预期。敏锐的经济学家与学者更是热情高涨,忽然对中国有了极大的兴趣。不少人就想,这中国看来是挡不住了,承认现实得了,不寄望中国民主或者崩溃了,改看好中国,换些人民币到上海买套房子是正经。


但是事情不只这么简单。中国从本质上与发达国家就是两条路,我认为中国发展模式对发达国家体系有本质的冲击,可能导致它们的深刻危机。中国各级政府肯定不是有意要做什么正义事业,挣钱还来不及,绝非有意要和谁对着干,但经济规律自然会起作用。


中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给世界一个影响重大的“通缩冲击”。这次中国通过提高企业效率与制造业实力,将电器等大量重要消费品的价格大幅降低。这是第一次有低水平经济体能大规模成体系并且有一定品质地,制造这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准的消费品。这样只要和中国进行贸易,全球的“基准”通货膨胀率就可以相应下调。按照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的调控方法,通货膨胀率低就可以放心投放更多货币刺激经济增长。老朱那时出去谈判,都是拿这个说事,不怕美国贸易制裁。网络泡沫破灭再加上911恐怖袭击,世界经济一片愁云惨雾,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疯狂印钱拉动经济增长,反正和中国贸易就可以控制住通货膨胀。发达国家经济主体是消费,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数字相当好。中国的经济主体是投资,有外需托着投资底气足,更是拉上了双位数字的增长,通过引进或收购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制造业的实力竞争力更强。这样就搞成了一个双方从表面上都显得“乐此不疲”的经济循环,中国进出口无人预测到的超高速增长已经维持好几年了。得此强助,中国经济超常规发展,一边在短时间内积累下了大量外汇财富(世界经济史上最快的增长速度),一边综合生产效率技术实力不断提高。


这样一个“正循环”实在是威力惊人,很快就导致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不平衡”。表现为以中国为首的一些生产国、原材料国惊人的贸易顺差,以及美国的巨额贸易与财政赤字。如果不作调整,这么循环下去,就是美国经济增长靠印钱消费,消费靠进口,进口靠中国生产。指数往上一乘,不平衡就越为越“壮观”了。现在还在指数发展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飞涨都可以从这个循环中推出来。


按照比较警惕的说法,这是美国印钱换实物,吃亏的是顺差国。中国政府似乎并不害怕这一点,采取了一种捆绑式的打法,人民币就死贴着美元汇率,你印钱我也印,新增外汇储备好多都是印人民币换来的,并不是表面上成本那么高。你要进口我就出口,我搞出口结构调整,不卖宝贵资源,就上些人干活,闲着也是闲着。进口资源主要用在国内疯狂的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大工业项目建设上,原材料价高也不怕照买,反正在循环中我们钱一定够,总体上可以做到正收益。近万亿美元外储看上去很危险,但心一横就当一笔横财了,本来并不想挣这么多钱的,亏光拉倒。也不会亏光,看美元贬成什么样。美国想要中国亏一大笔,它可以对其它国际货币疯狂贬值,搞垃圾美元政策。那它自己至少得死半条命,因为失了信誉,赖一些账又能占到多少便宜?我认为美国人说要强势美元,并不是假的。搞垃圾美元政策赖账是不可想象的愚蠢政策,后果难于控制。中国只要不突然大幅升值,就这么慢慢往上爬着升值,利用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距就可以成功实现捆绑。如果突然大幅升值,外国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就净赚了,那就真是往外国送钱了。外国人可以选择人民币兑成外币退出中国,也可以继续搏升值,都是无代价地折腾中国。现在经济学家纷纷指出,加快升值并不会影响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帮着控制经济过热,支持升值的相当多,但这就不是捆绑了。明显我们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绝对安全的政策,那么捆绑式我吃亏你也得付出代价的打法,从兵法上比自己升值给别人主动权要好。


我觉得这个局面非常的有趣。美国人猛压人民币升值其实是一种没法解决问题推卸责任的姿态,并非真觉得人民币升值能解决问题,但总得找个说法。懂行的人全知道美国真正的经济问题所在: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美国虽然很强大,但撑得太满,真正的竞争力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实际上中美贸易中美国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多,人民的日常生活与高科技战争这种竞争不一样,还是柴米油盐这些中国拿手的多些。现在暂时是用透支美元信誉的办法撑住局面。也不是说就不想办法了,美国人也想提高竞争力,还说要储蓄更多。


所以,我们不能说就很安全,但也不是只有中国要调整,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复杂的局面中也卷了进来,不见得比我们好受。我们至少明确知道努力的方向,自主创新、转向消费拉动等都是争议不大的确定方向。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就不太有方向感,成天就喊些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空洞口号。发达国家继续发达的根本是要维持超过发展中国家,或者说超过中国一大截的竞争优势。但这不是发达国家自己发展就行的,中国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我觉得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总有一日会实现我的终极期望:捅破发达国家所谓强大竞争力这层窗户纸,打破全球贫富两极分化的格局。发展中国家不知发达国家怎么回事,以为发达国家有多神,总觉得自卑。但弄懂了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一些高科技其实和白菜豆腐一样。但你不捅,人家就乐得以货币、第三产业、金融三道炒作把人均GDP炒出数量级的差距。


中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五个世界的中间层次,除了失败国家自己找死没办法,中国应该能起到拉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历史性作用,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也不能自大到要称霸全球,或者都过上阔人的好日子,不能幻想中国什么产业都做到全球最好。但中国应该让人类社会不同国家间不合理的暴利大大下降。中国有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总和的人口总数,只要摸通了发达国家的那些并不神奇的招数,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地球资源支撑不了中国人全按现在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生活,那得全球人一起改变这种生活方式。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35)邪恶轴心

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的加入已经,而不是将要,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对此的认识只是从两三年前才真正开始,以前说的是中国潜力大,或者说中国实际上并不重要。我虽然对此早有预期,但是对中国经济这么快就开始对全球经济起决定性的影响,还是觉得震惊。大投行等全球金融机构的重头分析文章主要就是分析中美两国,已经明确的把中国的重要性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摩根斯坦利的首席斯蒂芬·罗奇的例行文章,大部分都在分析中国的动向,了解相当深入,已经明确阐述了中国官办经济的许多独特之处,我觉得再不是西方人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颇有可观之处。

从经济模式上来说,在中国成为主要玩家之前,世界上只有占全球人口小部分的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其它地区大部分人口还没有找到工业化的道路。这样的全球经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工业化完成地区变着花样消费全球资源的过程。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努力,我们已经可以板上钉钉地下结论,中国的工业化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远的将来完成,这个趋势不可阻挡。我们之所以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只是因为人口多地方大,需要时间去建设,并没有本质的困难。政府与经济学家说的种种困难与麻烦好象很着急,是按照完美的标准去要求的,希望工业化过程又快又好又不浪费,代价最小成就最大。但工业化本身没有任何疑问,谁也挡不住,无非是早三年迟三年,多用还是少用几十亿吨能源与资源的问题。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就是只有过快的麻烦,上速度根本不是问题,最慢也是世界第一。从经济构成上看,就是疯狂投资在基础设施大工厂等各种工业化设施上,通过搞出口这样干,本钱足够而且有需求,投资与出口成为经济主题,消费虽然增长也不小,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是从属地位。

由于中国的人口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国土面积也相当大,这样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等于把那些国家许多年干成的事再来一遍。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数据上真的就是如此,五年建的相当于欧美二十年的总和,全世界一半工程机械在中国干活,连县级市都弄得彻底变样。这样的效应有爆炸性的冲击力。地球资源肯定已经进入了短缺时代,因为中国这个有钱又有需求的大买家,等于给各类资源划定了底价,只是怎么涨的问题。只有等中国工业化进入完成期,一些资源的需求才会陆续开始减少,某些资源需求还会增加。世界经济本来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中,发达国家消费增长按步就班,发展中国家维持会政府出不出乱子都影响不大。这样的相对平衡局面由于中国的加入被冲了个粉碎,再加上美国人的疯狂消费,一举弄出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不平衡。

工业化完成国家消费占GDP比例没有八成也有七成,经济增长确定无疑必须靠消费。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邪恶的消费哲学。因为整个国家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到公司微观经济运行,都是指标驱动利润驱动,把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拿过来烧掉,假设人靠消费更多过上舒服日子。消费增长不好,经济增长就差,政府就倒台,公司就裁员,引发民众一系列痛苦的感受,从社会组织上已经是以消费为核心。人欲望无止境,住的房子要大,开的车要好,用的能源要多,衣服穿没几天就扔掉(美国人一年买30多件衬衫)。发达国家也有不少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绿色环保组织之类的,但总的来说,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利润驱动的大方向。人忙忙碌碌的,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你不消费别人挣不到钱发生经济危机说不定更坏,全社会卷进这种生存状态中。政府为此就上全球去搞军事与金融霸权,去抢资源,弄得全球燥动不安。

中国加进来了,扩大消费之类的说法怎么看怎么象这种邪恶的消费主义。现在是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还没有怎么大搞消费。以后要是工业化完成了,真扩大消费奔美国标准去了,那还得了?可以肯定,这种消费主义在全球是不可维持的。地球资源再多,科技再先进,也比不上消费主义的指数增长。中国闭门发展,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能维持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中国加进来肯定会大大缩短这段时期。

现在中国真的来缩短了,故事开始了,全球经济最大的不平衡发生了。按照丘吉尔的说法以及经济学家的引用,这不是结束的开始,也不是开始的结束,而是开始的开始,好戏才刚开头。美国人印钱扔到全世界,消费主义猛消费,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最好。中国利用这个机会靠捆绑美元进出口比较优势快速完成工业化。这已经成了一个两方面都乐此不疲的游戏,把全球都卷了进来,是全球经济不折不扣的“邪恶轴心”。一个原本相对平衡的世界,就这样“失衡”了。美国财政外贸双赤越来越多,中国顺差外储GDP都爆发增长。

全球经济学家们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经济学家可能是因为学术的数学根基建立在方程的“稳定解”上,对平衡状态有本能的爱好,对越来越大的不平衡忧心忡忡。解药已经开出来了,方向是明确的,美国人要储蓄更多,中国人要消费更多。美国人别老借钱刷卡印钞票了,还是想想怎么还债吧。中国人,也别拿着银子四处疯买资源大建基础设施与工厂,往全世界卖了产品挣回钱,回头又需要更多资源。还是搞“第三产业”吧,有工作的每家都请个佣人,人给人服务,不怎么花资源。但中美两国都不是省油的灯。

美国一家军事力量顶其它国家加起来,美元又是最大的国际货币,军事金融科技都是全球霸权,制造业相对来说国际竞争力是不太行了,但最差也可以做到“捆绑”全球经济。它就印美元,就消费,就双赤。没有对应资产也假装有,发债到全球。美军看哪不舒服就上去乱搞一通。谁也不敢和它明着对着干,只好让它绑架了,全球人民还是拿着美元四处花。想让美国经济完蛋,全球经济先得完蛋。想让美国人主动调整,不可能。美国人要能主动调整过来,早调了。它的国民心态已经就那样了,都坚信美国天下无敌,美国人就是可以借钱消费负储蓄。人挣钱能力越来越强,家庭财富越来越多,越来越敢借钱,还钱拿一部分出来就行了,又不用一下还清,永动机一样。你让它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存钱了,公司挣不到钱开始裁员了,这谁知会出什么事?美国不会这样作贡献的,它宁肯花巨额军费维持霸权,也不会主动收缩。

让中国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别这么猛生产,拿质量越来越好的各种级别便宜货淹全世界了。中国政府也是这样说的,但有底线,就是工业化进程不能受影响。出口到什么程度才收手,得我们说了算。如果政府没把握,或者说转型一时转不过来,那还是靠出口需求发展经济,我们是按规则来竞争的,没义务给你们质次价高的产品活路。搞第三产业扩大内需的确要做,但我们不会着急。实际速度已经不慢了,只是因为搞基建投资靠出口挣钱机会太好,实在受不了去挣这个钱的诱惑。农民还好几亿没工作,不建工厂招工人,谁给解决问题?

结果就是全球经济在中美邪恶轴心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石油金属矿石价格都升到天上去了,除了中美,全球都怕了。中美不怕,美国反正是印钱买,中国因为好几大块产业竞争力全球最强,经济模式能保证出口增值,除非是买不到,价格高些倒不是大问题,说不定价格越高顺差还越大。那些资源不太好产业竞争力又不太强的国家就有些撑不住了,来次中级震荡估计就会倒下一批。资源好的国家倒是捞到很多钱,可是钱也不象过去那样稳定可靠了,谁知道以后美元变成啥价?是不是把美元换成欧元?这么多怎么换啊?欧元就靠得住么?还是上中国买些楼算了?光有钞票,没工业化,打起仗来还是会吃大亏,钱越多越觉得危险。就为了这些事闹心。

我只能描述一下这个全球“失衡”的可怕状况,至于会怎么演化发展,还真不敢说,确实是史无前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弄爆了,全球经济天翻地覆。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崩溃论”转“世界崩溃论”了,我们不用着急,看好戏就成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62.html

更多阅读

送老婆生日礼物有什么经验推荐100个! 老婆生日送什么礼物好

送老婆生日礼物有什么经验推荐100个!——简介老婆生日礼物有很多的,给老婆选择生日礼物时,最好知道她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性格是怎样的,然后,根据下面介绍的不同礼物特点,为她选择生日礼物。这样送出的生日礼物,保证她会喜欢和满意。投资所

济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济南景点推荐 济南最好玩的景点

北京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游帝 都必到景点说到山东,说到济南,游客可游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济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济南著名旅游景点推荐有趵突泉、大明湖 、红叶谷 、九如山瀑布群 、千佛山、灵岩寺、泉城路芙蓉街、五峰山、跑马岭、百脉泉

百度推荐有什么作用:百度推荐的好处和坏处

安装使用了百度推荐两天时间,感觉百度推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工具,但是由于百度推荐上线时间短,缺陷也是很多,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是建议各位站长放弃其他的推荐工具,开始使用百度推荐。对于百度推荐,我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讲,为了避免

如何找到好书 如何找到好书?有什么技巧或建议?

读书么,当然要顺藤摸瓜和张佳玮的看法近似。打小我就有这个经验。最初,我读一本书,会注意作者是谁,如果书写得好,我会继续看这个作者的书。记得我第一次注意作者的名字是小学4年级,“四人帮”还在呢,75年。那年我读了雪克的小说《战斗的青

声明:《经济学好书推荐 有什么分析中国经济的好书推荐?》为网友寻伊眸间两鸳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