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确定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全面的。苗圩究竟有没有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以及原话究竟是什么,有待考察。
如果你读过《中国制造2025》,就会明白为什么这则消息很可疑了。这份文件是2015年5月8日国务院下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里面的相关内容有: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请看,说得清清楚楚,在2025年就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需要30年的是什么呢?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不是一般意义的“成为制造强国”,而是第三步的“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简称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可以理解为,2025年要实现最低纲领,2049年要实现最高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是谁制定的?国务院。苗圩是什么身份?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在制定这份文件的过程中,工信部肯定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这则新闻说,苗圩说”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最低纲领都得30年,这就直接跟《中国制造2025》矛盾。除非他实际的意思是最高纲领,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媒体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键区别给抹杀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是苗圩身为工信部部长,公开推翻自己不久前刚刚参与制定的、国务院下发全国的文件呢?还是这则消息根本就是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呢?
其次,新闻里这段“四个梯队”,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可以马马虎虎成立,但有严重缺陷,我怀疑是记者脑补的: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缺陷就是把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放在了一起。请大家认真想想,哪个新兴国家的制造业水平跟中国相近?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印尼?所有这些国家,最多只是在个别产业上比中国强或者可以相提并论,如俄罗斯的军工、航天,巴西的航空,而在其他绝大多数产业上跟中国完全没法比。你要是问这些国家的人,是否认为自己的制造业跟中国同级,他们看着身边充斥的中国商品、中国投资,肯定会觉得你这个问题很可笑,甚至有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羞辱他们之嫌。认同这则新闻的人,请你先指出第三梯队里还有哪些国家。
正确的看待世界格局的方式是,中国是个独一无二的国家,和美国一样,都单独自成一个级别。我的朋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在2006年写的《中国的官办经济》第34章《五个世界》中,已经对此做了精彩的论述:
老毛搞了个“三个世界”理论,现在过去很多年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现在用“五个世界”来说事更好分析。 五个世界依次为:
1. 美国 2. 发达国家 3. 中国 4. 发展中国家 5. 失败国家
美国靠绝对优势的军事与金融实力,以前就是老牌霸权,现在更是一家独大,可谓人类历史上霸权之盛。另外一个老霸权苏联垮台降到发展中国家里面去了。发达国家还是那几个,以前合伙抗苏不论,现在有些觉着美国占便宜太大,阵营有些松动,但总的来说,还是和美国意识形态一致,生活方式类似。发展中国家也还是以前那些,因为一些国家分裂还多了一些。总体而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好了不少,在全球化中日子过得要好些了。这是以前“三个世界”理论框架里世界各国的发展,构成了全球政治经济图景的主体。
应该说世界还是变得比从前好了,世界大战没打起来,战争冲突数量规模相对小了,世界人民生活水准普遍提高,全球经济发展处于较好的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图景中,有一些失败国家就显得特别背时背运,因此单列一层。朝鲜、伊拉克、阿富汗是典型。这说明封闭、个人极端独裁、意识形态僵化确实是很不好的国家政治形态,弄得不好比劣质民主还差。封闭状态下人会产生奇怪的逻辑,再来个独裁体制全国一推,外面人看着确实不放心。这个不能全怨发达国家霸住宣传机器猛煽,还是失败国家自己的责任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比改革开放前还是强太多了,开放虽然会有很多坏处,再怎么也比封闭好。
中国是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全球最耀眼的国家,由于各方面块头都够大,足以另开一家。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将中国特别处理,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间的一层,可以更好地描述全球图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就是发达国家,各方面能力与发达国家区别不大。发达国家也发现,不能把中国当一般发展中国家对待,各方面区别太大了。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算发达国家,还差得远,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某些标准。因此,有必要把中国上提一级特别处理。这样就从原来的“三个世界”弄成了“五个世界”。
这“五个世界”怎么演化发展,关键就在中美两个特殊国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是美国在上面拎着,中国在下面托着,这么转动的。失败国家是经常性的全球热点,但它们无非是以捣乱的方式来影响世界,我认为全球传媒过分夸大了这些国家的影响,即使考虑到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它们的活动实质上也就等于地球发展史上的白噪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或富或穷,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只有美国与中国,才有这种能力。从前的美苏争霸格局解体了,后来经常说的是一极独大,或是多极世界,但把眼光放长,中国成为另一极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这还不是中国政府自吹,主要还是别人这么猛炒。
在发达国家原本预期的全球化图景中,世界将形成一次吃肉喝汤的完美划分。原先的最大障碍苏东集团自我爆炸了,萨达姆这样的小虫子伸个小指头就按死了,全球化顺顺当当这么一推,哈!以后的世界就是“高素质”的少数精英国家控制全球各种资源与生产要素,安排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部分产品给精英们享用,小部分给那些低等的人维持有“人权”的基本生活,吃饱了就投票。养活人应该不是问题,就不用搞人道毁灭了。如果有兴趣,甚至可以发善心搞搞扶贫。但底线是,精英们的“全球利益”必须得到确保。精英国家的内部纷争当然也会有,可以开开G7之类的会议协调摆平。在全球化这个根本目标上,发达国家利益是一致的,美国人领头干,手里有点实力的都准备操家伙上。
这样的预想,因为中国的官办经济从斜刺里杀出来,虽然不能说完全落空,但至少是扭曲得非常厉害。本来全球化大生产,应该是发达国家跨国大公司主导的,想放哪国放哪国。跨国大公司原先觉得中国应该是个大市场,但没想到整成了一个规模超乎想象的世界生产基地,非但难于控制,而且相当麻烦。这个全球化大生产再想随便安排可就不容易了,自觉不自觉的就转移到中国去了。现在说的是要“分散风险”,往越南印度投一些。但是中国搞起生产来已经是势大难阻了,再要“分散风险”,就是逆着经济规律干事,难下决心,多半还是让中国一个个产业给扫荡了。
中国吞掉的产业,说到底发达国家是不太想要了,吞就吞吧。但全球化好象就有些不对了,本来该跨国公司们捞肥的,怎么让中国也混成了一个挺大的受益者?中国搞出来的产业聚集黑洞吸金效应,好象原先没有预计到。中国干的产业只能算中低级,可架不住规模大,啥都捞,七搞八搞就自我演化一通,给占住的行业在全球化之外打个中国式的印记。除非是中国干不了的,不然啥行业的基本面都有个“中国价格”在晃悠。得,还是让中国人捞算了,跨国公司还是能捞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不亏。这跨国公司那跨国公司,每一单中国得利都不大,加加总一算,成不折不扣的暴发户了。
虽然有些笨拙,但中国政府这个暴发户还是穿上西装充满信心地上全球混去了,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如果中国老实当生产基地,劳力素质不错,产业聚集能把价格搞到最低,对跨国公司当然有很大好处。但中国人转头跑出来竞争了,这就是现实的麻烦了。这个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好象不太对了,一些行业还算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另一些行业就变成中国与发达国家混战一通了。混战的结果不太妙。虽然说把原因归到中国人“偷”技术上去了,一般还是让中国混水摸鱼了,中国的出口额飞快爬向世界第一。
现在发展中国家发现世界变了,多了中国这个很不一样的选择。以前只有发达国家财雄势大满世界做生意,给穷国们提的条件够黑,但事情困难了也只好这样了。相比之下,中国要好太多了。经过几次全球撒钱行动,世界各国已经相信了中国阔佬的财力。出价太够哥们了,买原材料是比过去翻倍的高价,卖工业品就是过去不敢想的低价。中国能搞的事居然还不少,好多基础设施都能包搞。而且还不要搞啥子民主。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佬佬的,上中国访问去。江主席胡主席说,我们这边人手也得培养,不要急,慢慢来,都是好哥们,你们那个地区我们准备放个几十亿。就只一桩事不好,这中国产品竞争力也太强了,挤得本国产品都不好混了。中国领导人出去笑眯眯地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和谐,好商量,扩大合作交流,那点利早捞回来了。
每年中国领导人就这么全球转上几圈,越转越来劲。以前是不声张,成天哭穷,暗地里把协议签了。后来索性就大撒把了,支票本一拍,谁来合作这钱就拿走。忽然就发现,全球各个角落的发展中国家群落中,有了犹如星星之火般的中国据点。这在全球形成了一股势头,隐约的和发达国家阵营的民主意识形态对抗。这对发达国家的全球大计绝对是件坏事。本来事情顺顺当当的,苏联都整垮了,只等把中国闷头一棒解决了就彻底完胜。结果也不知邓小平怎么弄的,先是年年将要崩溃的中国变成了大怪兽,后来这民主运动在全球也变了味,看来和坏榜样中国政府关系很大。不是不肯民主要搞经济先,就是民主起来却反美反资本主义。明里炸刺对搞的虽然少了,暗中不服气的多了。
但这回是经济暗战,都在“文明世界”的规则之内,也不好反制中国政府的动作,只好用些曲折隐晦的词句写些酸文咒几句。时间长了,中国政府老不垮,慢慢也习惯了,外国政客与一般民众心理上有了与中国政府长期共存打交道的预期。敏锐的经济学家与学者更是热情高涨,忽然对中国有了极大的兴趣。不少人就想,这中国看来是挡不住了,承认现实得了,不寄望中国民主或者崩溃了,改看好中国,换些人民币到上海买套房子是正经。
但是事情不只这么简单。中国从本质上与发达国家就是两条路,我认为中国发展模式对发达国家体系有本质的冲击,可能导致它们的深刻危机。中国各级政府肯定不是有意要做什么正义事业,挣钱还来不及,绝非有意要和谁对着干,但经济规律自然会起作用。
中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给世界一个影响重大的“通缩冲击”。这次中国通过提高企业效率与制造业实力,将电器等大量重要消费品的价格大幅降低。这是第一次有低水平经济体能大规模成体系并且有一定品质地,制造这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准的消费品。这样只要和中国进行贸易,全球的“基准”通货膨胀率就可以相应下调。按照发达经济济体宏观经济的调控方法,通货膨胀率低就可以放心投放更多货币刺激经济增长。老朱那时出去谈判,都是拿这个说事,不怕美国贸易制裁。网络泡沫破灭再加上911恐怖袭击,世界经济一片愁云惨雾,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疯狂印钱拉动经济增长,反正和中国贸易就可以控制住通货膨胀。发达国家经济主体是消费,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数字相当好。中国的经济主体是投资,有外需托着投资底气足,更是拉上了双位数字的增长,通过引进或收购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制造业的实力竞争力更强。这样就搞成了一个双方从表面上都显得“乐此不疲”的经济循环,中国进出口无人预测到的超高速增长已经维持好几年了。得此强助,中国经济超常规发展,一边在短时间内积累下了大量外汇财富(世界经济史上最快的增长速度),一边综合生产效率技术实力不断提高。
这样一个“正循环”实在是威力惊人,很快就导致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不平衡”。表现为以中国为首的一些生产国、原材料国惊人的贸易顺差,以及美国的巨额贸易与财政赤字。如果不作调整,这么循环下去,就是美国经济增长靠印钱消费,消费靠进口,进口靠中国生产。指数往上一乘,不平衡就越为越“壮观”了。现在还在指数发展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飞涨都可以从这个循环中推出来。
按照比较警惕的说法,这是美国印钱换实物,吃亏的是顺差国。中国政府似乎并不害怕这一点,采取了一种捆绑式的打法,人民币就死贴着美元汇率,你印钱我也印,新增外汇储备好多都是印人民币换来的,并不是表面上成本那么高。你要进口我就出口,我搞出口结构调整,不卖宝贵资源,就上些人干活,闲着也是闲着。进口资源主要用在国内疯狂的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大工业项目建设上,原材料价高也不怕照买,反正在循环中我们钱一定够,总体上可以做到正收益。近万亿美元外储看上去很危险,但心一横就当一笔横财了,本来并不想挣这么多钱的,亏光拉倒。也不会亏光,看美元贬成什么样。美国想要中国亏一大笔,它可以对其它国际货币疯狂贬值,搞垃圾美元政策。那它自己至少得死半条命,因为失了信誉,赖一些账又能占到多少便宜?我认为美国人说要强势美元,并不是假的。搞垃圾美元政策赖账是不可想象的愚蠢政策,后果难于控制。中国只要不突然大幅升值,就这么慢慢往上爬着升值,利用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距就可以成功实现捆绑。如果突然大幅升值,外国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就净赚了,那就真是往外国送钱了。外国人可以选择人民币兑成外币退出中国,也可以继续搏升值,都是无代价地折腾中国。现在经济学家纷纷指出,加快升值并不会影响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帮着控制经济过热,支持升值的相当多,但这就不是捆绑了。明显我们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绝对安全的政策,那么捆绑式我吃亏你也得付出代价的打法,从兵法上比自己升值给别人主动权要好。
我觉得这个局面非常的有趣。美国人猛压人民币升值其实是一种没法解决问题推卸责任的姿态,并非真觉得人民币升值能解决问题,但总得找个说法。懂行的人全知道美国真正的经济问题所在: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美国虽然很强大,但撑得太满,真正的竞争力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实际上中美贸易中美国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多,人民的日常生活与高科技战争这种竞争不一样,还是柴米油盐这些中国拿手的多些。现在暂时是用透支美元信誉的办法撑住局面。也不是说就不想办法了,美国人也想提高竞争力,还说要储蓄更多。
所以,我们不能说就很安全,但也不是只有中国要调整,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复杂的局面中也卷了进来,不见得比我们好受。我们至少明确知道努力的方向,自主创新,转向消费拉动等都是争议不大的确定方向。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就不太有方向感,成天就喊些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空洞口号。发达国家继续发达的根本是要维持超过发展中国家,或者说超过中国一大截的竞争优势。但这不是发达国家自己发展就行的,中国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我觉得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总有一日会实现我的终极期望:捅破发达国家所谓强大竞争力这层窗户纸,打破全球贫富两极分化的格局。发展中国家不知发达国家怎么回事,以为发达国家有多神,总觉得自卑。但弄懂了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一些高科技其实和白菜豆腐一样。但你不捅,人家就乐得以货币、第三产业、金融三道炒作把人均GDP炒出数量级的差距。
中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五个世界的中间层次,除了失败国家自己找死没办法,中国应该能起到拉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历史性作用,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也不能自大到要称霸全球,或者都过上阔人的好日子,不能幻想中国什么产业都做到全球最好。但中国应该让人类社会不同国家间不合理的暴利大大下降。中国有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总和的人口总数,只要摸通了发达国家的那些并不神奇的招数,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地球资源支撑不了中国人全按现在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生活,那得全球人一起改变这种生活方式。2006年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听风就是雨,习惯性妄自菲薄。要多学习啊!
第三,中国的基础研究实力现在处于第一集团,跟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但跟英法德日已经是伯仲之间了。而且增速超快,再过一些年会明显超过英法德日,跟美国形成双头格局。对此的具体定量论述见我的,或者。引其中关于工业技术的一部分:
再来看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第四代战斗机,美国有已服役的F-22和F-35,中国有试验中的歼-20和歼-31。航空母舰,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中国只有一艘从买来的瓦良格号改建的辽宁舰,蒸汽动力,据说国产航母正在建造。卫星导航系统,美国有GPS,中国有北斗。导弹防御系统,中美都有。导弹打卫星,中美都有。弹道导弹打航母,只有中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美都有。预警机,中美都有,中国的更先进(观察者网注: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原理上比无源先进)。超高音速飞行器,中美都在试验中。空间站,美国、俄罗斯等16国共用国际空间站,中国有天宫。太空探索,美国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中国只到月球。芯片,美国有Intel、AMD,中国只有龙芯、华为麒麟。操作系统,美国有windows、iOS、安卓,中国没有像样的代替物。电信,美国有思科,中国有华为、中兴。4G标准,美国有FDD-LTE,中国有TD-LTE。搜索引擎,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电子商务,美国有亚马逊、eBay,中国有阿里巴巴、京东。社交媒体,美国有脸书、推特,中国有微信、微博。汽车,美国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中国只有奇瑞、吉利、长城。电动汽车,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手机,美国有苹果,中国有华为。高铁,美国还没有,中国占世界一半以上。大飞机,美国有波音,中国的商飞正在研制C919。液晶显示,美国几乎没有,中国有京东方……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基本的特点是,大多数领域美国领先,但差距在缩小中。也有些领域中国领先,如预警机、火力发电。有些领域美国占压倒性优势,也有些领域中国占压倒性优势。
能在几乎所有领域和美国正面对抗,而且还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一家。其他西方国家由于体量较小,又缺少国家意志,在四代机、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手机等领域基本都放弃了。日本放弃得更多,除这些外还有电信标准、导航系统、大飞机等。俄罗斯只能抓军工和航天,在大部分领域里都退出了竞争。只有中国在全面发力,在每场竞赛中都不缺席。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一个选手如果只参加几场比赛,取得了好成绩,那么人们一般就只称赞他。而另一个选手出现在所有的赛场上,在大部分赛场上都排在前五位,就经常被人批:为什么短跑不如博尔特?跨栏不如刘翔?跳远不如刘易斯?拳击不如邹市明?太弱了!对中国,大家批的是:为什么汽车不如德国?芯片不如美国?机器人不如日本?液晶不如韩国?这种批评背后的意思是中国应该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第一,否则就是失败。其实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第一,这是个脱离实际的要求。怎么不提德国的社交媒体不如美国,美国的高铁不如日本,日本的手机不如韩国,韩国的太多东西不如中国?他们是不是也该痛心疾首地反思?
不过这个脱离实际的要求也有正面意义,就是说明中国人民内心非常骄傲,自我期许极高。我们铭记着天朝上国的荣光,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全面领先过。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认为内因是主导因素,自己搞好了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坚信人定胜天,君子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这其实是大国特有的一种自信,一种盲目的自信。对许多小国来说,命运多次不由自己决定,他们很清楚人力有时而穷的道理,适当地选择大国投靠是他们必备的生存智慧。大国的这种自信虽然盲目,虽然不合逻辑,但仍然是有价值的。它多次使大国的人民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创造力,完成了许多伟业。正如基辛格《大外交》第18章所言:“大事业往往需要一点天真去推动。”盲目的自信总比盲目的自卑好得多,这种自信是超级大国人民必备的底蕴。2016年2月,新华社就中国科技发展采访我和风云学会,相关的报道目前发表了两篇。第一篇,:
英国《自然》杂志去年底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显示,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FC),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同期美国则下降了4%。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该指数的统计基础是过去12个月中各个国家或研究机构在精选的68家一流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数量。
“根据最新的WFC,中国最近的增长比前几年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的WFC在3.5年后有望追上美国,即2020年左右。”中国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智库“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对记者表示。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指出,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并已成为一个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强国。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中国科研投入带来惊人的回报。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汤森路透旗下机构去年10月共同发布了《2015研究前沿》报告,甄选出了2015年10个科学领域的100个热点研究前沿和49个新兴研究前沿。
其中,美国在143个前沿都有核心论文入选;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在120个、106个和94个前沿有核心论文入选,中国和日本在82个前沿有核心论文入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核心论文数排第一的前沿有16个,超过英国(10个)、德国(8个)以及法国和日本(2个)。
中国科技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占全球比重已经上升到20.2%,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从2010年第8位攀升至第4位,2015年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2位。
作为中国科研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袁岚峰这样描述自己的直观感受:仅十多年前,中国的一流论文还很少见。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爆炸性增长,对人才的标准也一路水涨船高,往往出现新的低职称人员论文量超过老的高职称人员的情况。
“中国的基础研究产出正在爆炸式增长,这是一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静悄悄的革命。”袁岚峰说。
……
科技进步提升了中国经济的知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高技术制造增加值为1.8万亿美元,中国占27%,居世界第二位,略低于美国的29%。21世纪以来,中国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猛增,2001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10倍。
中国高技术制造在信息通信技术和制药领域引人瞩目,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占全球的39%,制药业占全球的28%。2014年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4万亿美元,中国占四分之一。
“从长远看,中国有基础成为工业巨头。其创新系统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抑制因素阻止其继续前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布鲁斯·麦克恩如此评价中国的工业发展计划“中国制造2025”。
第二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增长引擎长期依赖外贸,现在正逐渐变成科技创新。外贸的作用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而科技创新的作用是发展更高级的比较优势,使优势产业上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智库“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说。
……
中科院近年来聚焦多个重点领域和方向,发挥建制化优势,突破了一批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
比如,甲醇制烯烃技术已投产项目累计生产烯烃产品约660万吨,新增产值约660亿元;20-14纳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向大型制造企业的专利许可,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京沪干线”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了首个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
“我国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说,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了新产能。如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里程占世界总量60%以上,进军海外市场。
同时,许多高技术创造了新市场、新消费。如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广泛,已经有200多个不同产品应用于渔船、汽车甚至快递送货的自行车上,形成产值达1000多亿元。
“科技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上限。我们应该继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通过创立国家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促进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摒弃对国外技术的盲从迷信,关注另类技术路线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程度及其未来升级换代的可能性。”袁岚峰说。
第四,指出缺点不足当然是需要的,其实我就经常批评国家的各种政策。如果你看我的微博,会发现药丸满天飞。但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把80分说成95分是不对的,说成65分同样是不对的。尤其是有人总把你的80分说成不及格,然后说得按照他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来,把你彻底带到沟里去,——你不觉得这种人太可恶了吗?
许多人有个习惯,一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管具体内容对不对,先来一句“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然后就着这篇歪曲报道的思路往下历数中国的缺点,包括真实的和想象的缺点。问题在于,“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压根不是什么独得之秘,反而是从习近平以下所有人都整天说的老生常谈,信息量几乎为零。难道你认为那些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人是白痴,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需要你来提醒?他们明知中国制造的缺点,仍然定下了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当然有他们的道理,当然是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政府当然也有可能犯错误(如计生委、民宗委),但合理的反驳应该是基于不同的事实认定或者对同样的事实更深入的分析,而不是基于人尽皆知的事实和烂大街的分析。如果用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就要否定这么多内行专家制定的国家计划,我就想问了,这种谜之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请多多学习,自我更新,实事求是,跟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