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如何解读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重点在最后一段】


2015年一号文件解读

——站在时代的潮头,从一号文件展望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



解读一号文件,好庞大的题目。比较文字表述差异,或讲解十二年来持续围绕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演变等等,这些问题网上会有很多资深专家来做。因此,不才我仅重点向非农业领域的朋友介绍“农业农村正在发生什么?与自己的关系?”。


我定了一个小标题叫“站在时代的潮头,从一号文件展望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要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政策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转型和正在盛大进行的新一轮改革的背景下,才能更好的理解当前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事。


什么叫“站在时代的潮头,从一号文件展望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就是要看到,当前如火如荼的农村四项改革,只是新一轮深化改革中的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参考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农业先行,进而就是工业,最后就是服务业。这是适合我国国情,以及逐步解放生产力约束问题的一个合适步骤。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进新一轮深化改革中的后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在各个领域的改革事实上是同时进行的)。




(一)背景


今年一号文件标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与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下的“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题基本相符。根据全文,分为五个主题,其中前三个主题又表述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五项主题如下:

①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②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③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④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⑤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这五项主题相互交叉,互相促进。由文件中的具体内容可知,第二项、第三项与第四项都是对深化改革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分别阐述,第五项是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的狠抓落实。因此,本帖主要围绕第一项“转变方式”和第四项“深化改革”进行介绍。


一号文件的开头,已经把当前的主要问题和任务说得非常清楚:

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个重大课题;(宏观背景)
②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考验;(国际背景)
③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重大挑战;(资源环境约束)
④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一个重大问题;(市场与民生问题)
⑤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解决上面四个问题)

对于一号文件中的政策文案,没有举例,大多数朋友又并不了解农业农村的情况,不易形成直观感受。而试图向大家介绍这种直观感受,就是本贴希望达到的目的。



(二)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2015年五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标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中的重点之一。更加重要!


一是环境问题要求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模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在各个产业都非常显著,但是由于农业与自然资源紧密直接相关,显得愈发紧迫。由于资源过度开发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增长已经面临诸多瓶颈,甚至威胁到了国计民生。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资源紧张的小农经济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排名的28%,排名88位。截止到2014年初,全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酸化盐渍化等原因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0%以上,19.4%的耕地受到污染,其中2.9%为中重度污染,而全国草地退化面积达到85%。华北浅层与深层地下水分布如下图(浅-左,深-右)(费宇红,2009),已经呈现出严重的地下漏洞形状。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连续增产,保持了较好的自给率水平,但严重依赖于过度使用投入品带来的增产效果。我国年均使用农药130万吨,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化肥用量超过1亿吨,超出国际公认安全性水平一倍多。而两种投入品使用效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均仅50%左右,即投入多,增产少。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耕地中重金属有机物农药超标20%。华北平原出现几十米深的地裂缝已经不再少见(如下图)。江河流域污染极其严重,生态破坏极其恶劣,生态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出于长远可持续发展考虑,“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农业由“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经营”发展转变已经到了紧迫关头。

(图:邢台,长达8公里,平均深度10米的地裂缝)(图:邢台,长达8公里,平均深度10米的地裂缝)

(后面三个小问题将在第二部分针对第四项主题的解读中进一步说明)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了时代命题。这一点在农业也同样突出。农村留守劳动力多为老人妇女,劳动力能力与素质都快速下降,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现代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效益效率低,我国农业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稳态点逐渐收敛于0。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必然选择,比如三产联动、循环经济等等。这个吧,还真不是我的常项目,但是我觉得 的回答特别有趣,可作为参考。

请移步:


三是粮食安全的新内涵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模式。

粮食安全不仅是指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经过十一年连增,我国已经基本在总量上可以满足口粮需求问题,过去一味注重产品数量结果的增长模式也必然会向注重可持续发展与产品质量的方向转变。在北京上海也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绿色蔬果连锁超市。当然,粮食安全中的数量问题,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内容。而根据现有供需平衡表预测,到2020年基于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仍有9000万吨,即必须再继续增产20%。日益扩大的需求缺口,与第二点增长潜力收缩的矛盾,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四是加入WTO以来农业为开放经济作出的牺牲,累积效应致使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为了加入WTO和为其它产业争取更大的比较优势红利,当年的谈判中不得不放弃农业的一系列支持保护措施,致使我国农业在许多层面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这种累积效应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企业的生存问题。比如下表是主要国家农产品关税表(百分比)。


在农业版块,有许多朋友问为什么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于国外大宗农产品。有许多朋友对国外的补贴政策与我国是否在补贴支持上不作为提出了疑问。很可惜,在农业补贴政策上,我国财政已经年年需要承担巨大的支付压力,但仍然远不能满足不平衡的农业开放政策带来的困境。主要措施有:关税保护(从价税为主,单一关税,包括TRQ),国内支持(包括价格支持、各种补贴、科研等绿箱政策),出口竞争(出口补贴不允许,出口信贷可以)。关税保护,由于是WTO谈判已经定下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办法。国内支持问题上,需要参考WTO规则,绿箱黄箱能用的几乎都临近极限。以小麦为例,最低收购价政策未来还有5-6年的提价空间,但在2020年前后将很难运用。(最低收购价是什么意思?和临时收储一样,就是由于农民种植成本过高,如果收购价格太低没有办法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为了保证这项基本收益,中央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针对市场无法收购的产出进行临时收储,但是这种价格托市效应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显著高于进口农产品,降低国际竞争力,属于治标难治本的被动选择。而且临时收储政策在去年已经濒临极限,各地临时速建新的库容,交通运力也经受极大考验,因为农产品不同于别的产品,丰收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收购和运输储存,就烂在地里了,抢时间带来的压力非常非常大)。


中央提出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前来说还是稳固的,但能不能保持下去,还不好说。大豆,大家都是知道的了,我国大豆自给不足20%,即有80%是进口,大概是1200万吨左右,差不多就是全年的食用和工业消费量。进口大概每年6000万吨,2013年是6400万吨,根据FAO的数据,十五年来全世界的大豆贸易增加量就是中国的进口量,等于全世界增加的大豆贸易近十五年都进到中国来了。而我国大豆榨油工业中超过90%都是由外资控制的,到2009年时主产区80%的大豆加工企业停产,50%的企业已倒闭。外资的确没有办法收购大型央企国企,但是由于WTO开放了大豆关税配额,即总量无限制自由贸易,并且只有1%的关税,以及开放了这一投资领域,外资企业大肆收购频临破产的中小企业,重新包转,利用不平衡开放政策下的低成本优势,快速挤压大中型国企的生存空间,最终以小围大主导了这一产业。美国巴西等规模化农业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大豆席卷了国内市场。根据2014年中期均价,大豆的进口到港完税价在3940元每吨左右,而南方口岸地区的国内批发市场价格为4450元每吨,而且巴西美国大豆含水少,出油高,可想而知。


同样的,根据2014年中期的均价显示,大米进口完税3392元每吨,而国内市场批发价在3850元每吨左右。小麦的价差是2000/2500,玉米的价差是1770/2550,油菜籽的价差是3970/5100,牛肉价差为26/62,羊肉价差为25/64,猪肉价差为11/22。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从09年之后就进入了大宗农产品净进口时代(相关数据网上到处都是)。而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维持并扩大我国农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更不用说企业走出去跟ABCD等跨国粮商竞争了),就必须反观自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不仅是农村的事,农业为我国其它产业增长提供基础支撑,而农村劳动力为我国劳动红利一直付出了不小的贡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大国,要解决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中的人口红利下降、投资拉动结构问题累积、双顺差逐渐缩小甚至转为逆差风险走强等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将全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重新推动起来。


农村改革,主要包括四项:价格政策改革,农业补贴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分别对应着一号文件中的第二项到第四项中具体分点所描述的内容。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在我个人看来,就是资源的市场化与机制的市场化。这四个问题都非常庞大,我也没有能力完全说全面说清楚,我就简单的来说一下其主旨。


一,价格政策改革是什么呢,就是要解决我们上面提到的基于WTO规则与我国不平衡的农业开放政策导致的农产品竞争弱势。过去我们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以对抗国内外价差造成的市场需求不足和坚振农民信心。2013年全年财政支农中央7000亿,地方8000亿,合计15500亿,四项直补1680亿,尽管人均不高,但对农民增收已经起到积极作用。2014年开始在新疆对棉花和东北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政策,什么意思呢,比如2013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20400元每吨,农民种出来,也不着急,也不愁卖,等卖不出去了,中央就必须赶紧来收,多少钱收,20400。进口价多少,15400,卖得出去才怪,最后中央库存急速增加。而2014年的夏粮丰收给库存和运力带来极大压力。所以实行目标价格政策,什么意思呢,比如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定为19800,种出来,农民你得自己卖,你随便卖,有本事你13000卖,卖完这个差价中央再补给你,你不卖,就不补了,不卖是你自己的事。这样能有效对冲国际市场冲击,以及锁定中期价格预期引导市场走向,但是坏处是财政支出波动性风险加剧,而且过去临时收储,花了钱,棉花还在仓库里,以后花了钱,棉花也没有,财政部肯定是很郁闷的。


根据最新今年一月份粮油中心和各交易所的数据,棉花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内外价格持平,甚至略低于国际价格。大豆国内价格也持续下滑,呈现出良好成效。但是由于财政上要统计农民到底与厂商达成了什么样的合同难度非常之大,这个道德风险难以规避。比如去年,由于第一年实行此制度,农民和厂商都摸不着头脑,于是签了合同不定价,让厂商把货都先收走,等着年底再跟财政算账。这样,就容易产生农民与厂商之间的合谋,本来14000每吨,结果干脆在合同写13000每吨,厂商给予农民其它优惠或者反补措施,一起套财政的钱。新疆采用了比较复杂的制度,要获得目标价格补贴可能需要有至少三道手续,具体规避效果怎么样,要看今年上半年对去年试点工作的总结才知道。


二,补贴政策改革,就是要探索以保险等现代市场化方式替代过去直补的行为,提升补贴的农业刺激效率,走市场化道路。在我国粮食的连年丰产中,四大农业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功劳不小。不过实施多年之后,政策的效果已经递减,且已逐步转变为纯粹的收入转移措施。从操作方式来看,有些补贴确实已跟种粮脱离了关系,指向性并不是很清晰,精准度并不是很高,失去了鼓励种粮的本来意义。而从补贴力度来看,户均获得的补贴水平较低,对生产的激励作用正在不断减弱。正如上面提到的以小麦为例,在缺乏关税保护的环境下,配套的支持补贴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个我想有农村经验的都清楚,四项直补对于现在的物价水平和种养成本来说,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了。但是,我个人有一种浅显感觉,就是采用什么样的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和农业生产力与基本发展阶段还是有很大关系,这个在经济学上也可以进行论证,不是说完全转变了就一定会立即见效,更不用说效果就一定很好,还需要有选取的学习西方走过的经验,逐步进行。


三,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土地产权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主要目的还是资源市场化,进一步推动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这个就不在这里说了。隔壁帖子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请移步:


关于土地改革,我再补充一个山东的案例(内容来自于陈主任的讲座)。 在后面提及了这个问题。不得不说我国在开展“试点工作”这一特色中还是非常有智慧的。
土地产权改革中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土地确权工作。预计2015年的确权工作完成量将达到25%以上。去年开展了一些试点,各自取得不同的好成效。2014上半年有几个县的试点就已经完成得很好,平均10元/亩的成本就能完成确权工作,这个事当然是农民的问题还得靠农民办法办。最早有的地方上来就搞高科技,遥感红外卫星,花钱如流水,事情一点也办不下去,农民不信你那个东西,你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后来,部分试点县如山东某县想了新办法,将土地做成图,分成片,发到乡镇,乡镇再作图分成片下发到村里,发下去自己去认,不去认的就没权。然后将老人聚集起来成立一个“确权理事会”,然后就是天天关起门吵架,谁不服别找我,去跟理事会理论,理事会说了算。老人什么都知道,老李在哪块地方多填了一个沟种了两窝南瓜,或者分家时东家李媳妇占了西家张大牛两亩地多少年了都门儿清,增加了老人的威望和受尊感,年轻人也回来看看,老人也喜欢干这个事,农村又热闹了一阵,基本吵两三个月就全部吵清楚了,成本非常低,什么高科技都不用。话又说回来,其实土地的收益在现在已经不是农民主要的收益来源,谁在乎真的多了几平米少了几平米,主要是农民在这个改革过程中要感受到公平公正,是认真详尽去落实确权的,而不是泛泛敷衍。

四,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在人口五十万以下城镇及乡村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为农民构造农地与城镇两套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在中小城镇解除拥有不动产才享有福利保障的限制性制度而改标的为长期资产(比如十年房租),为农民老年进城镇养老提供更多制度保障。一方面这是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生产率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也涉及农村的社会安定民生幸福问题。这项工作2014年已经通过试点逐步展开,今年会继续扩大。


在这里,结合土地制度,回答一位知友曾提出的疑问,即“土地改革和户籍改革对劳动力转移有什么影响”?事实上,有一点影响,那就是对农民更加有利,对产业发展更加有利,长期来说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增长。你要说短期对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能有多大影响,事实上,当前的改革只是适应劳动力转移已经成型了很多年的现实情况,而不是要通过某种方式逼农民背井离乡。正如有的知友所言,做做调查就知道农民再怎么像城镇转移,对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的保险资产的留恋感情依旧是非常重的。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和转移带来的替代效应的确推动力生产力发展,尽管目前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主流,但在制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推动,农民工也没有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甚至出现逆向选择。拿许多工地来说,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就是那些吼叫追着农民严厉的工地干出来的效率都很高,那些对农民和善人性化管理干出来的活都很差,打根桩坏了就得重打,一周工期变三周,对于农民工而言,他计算的是自己花了三周力,要拿三周钱,承建商可不这么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工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现代产业工人的角色,始终觉得自己是干临工的(有户籍福利问题,但不全是,我相信正在看此贴的和上的许多朋友,面临的户籍福利问题和农民工也差不多,但是却没有这种主动的临工心态。这个问题,确实我也不甚了解,还请懂的教我)。说到这里,扯个题外话。农业版块也有一个问题,农民为什么收入低?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按人力资本平价下来可能又没有那么大。武老师曾经说过一个笑话,农村的情况是“四个月种地,四个月耍钱,四个月过年”,你不能指望这样的生产模式收入比城镇高。虽然这是个笑话,但也有些实情,即始终没有成为产业工人,一是制度原因,二是心态原因,当然主要是制度。至于你说城镇务工的农民收入为什么低,我个人觉得这个里面有人力资本问题,更有产业差异,在这些产业里,即便是城镇青壮年,净收入也没高到哪里去。


再比如国外补贴政策中的农业保险,这个在我国90年代中期停滞过一段,这十年又由财政补贴支持逐渐恢复起来,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好,在保险公司、财政、农民间无法形成完整的公正循环。道德风险呢,比如投保两年后,某农民发现诀窍了,于是就只投保土地差,产量波动大的那几块地,造成保险公司的总样本不符合历史估计的分布。或者是投保过后生产积极性下降,浇三水变成浇一水,反正不够往年产量的可以获得理赔,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开展这样的补贴政策也起不到实际作用。或者是某年投保后,没能得到补偿第二年就不投保了,由于传统农民大部分是没有长期风险认识的,交上去的钱,一定就会更多的发回来,这才是好的东西,交上去的钱,没了影子,就不好,最后村委也会变着办法把这个钱从国家弄回去,再发给大家。所以价格政策啊补贴政策啊,这些都要求有一个比较市场化规范化的制度,和具有一定素质的新型农业产业从业者,而不再是以老年妇女为主的种植业者(在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要当农民还要上三四年学,从理论到开机械实习各种科目)。


所以,当前的土地改革和户籍改革,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已经转移的大量人力资本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风险问题,为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工人与城镇化发展做准备的。

农村改革,一项扣着一项,其中前两项与后两项又分别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抛开问题的整个背景而泛泛针对任何一项改革措施进行讨论,都可能横成岭侧成峰。事实上,在某一项改革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当另一项改革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该问题就迎刃而解。过去改革中遇见的新问题,在当时都觉得非常困难,现在回头看觉得其实根本不算什么事,所以今天的新问题在未来回头看,感觉也会差不多。周其仁也说过“不能过分担心,过去我们担心的问题,后来改了也都没有出现,出现的都是没有担心过的问题,甚至变成了严重问题”。史玉柱对这个事十年前就说过,“70%的困难,都是事先绝对预想不到的,预想得到的,大部分也就不会成为困难了”。因此,我个人对当前进行的农业农村改革,有非常强的信心。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背景和内容。一号文件所凸显的重要重点内容,与我国实际发展阶段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在此,我继续重申我对于当前农业农村改革的阶段认识,一定要站在时代潮头去认识它,由农业问题去看待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看待一个经济增长发展的未来,而不是脱离其它产业改革孤立的看待农业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农业改革进行到后半段,即会开展其它领域全面深化改革(18~20)。所以,我个人建议各位同辈,要从现在开始在业务内外培养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或方向上的实务能力和长期经验认识,思考全产业升级转型的资源和制度改革下的机会,以做好迎接数年后深化改革新阶段盛大浪潮的准备。(今天流行的关键词不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未来的才是,尤其商科的同辈及学弟妹们,看远一点。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长期经验和毅力)。



---------------------------------------------------------------------

谢谢各位花如此耐心看完此贴!

由于篇幅已经太长,不能将细节问题一一阐述。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评论里留言。不才定当知无不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413.html

更多阅读

农业银行如何转账免去跨行转账手续费用 农业银行跨行转账

农业银行如何转账免去跨行转账手续费用——简介跨行转账一般是需要收取手续费的,费用依据转账金额的大小。尤其是ATM机转账,这笔费用免不了。下面教你如何转账可以免去这部分费用。农业银行如何转账免去跨行转账手续费用——工具/

手机锁住如何解锁 精 手机锁住了怎么解锁

手机锁住如何解锁 精——简介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机安全保护措施,其中,在手机激活屏幕的安全性方面不仅提供了字符密码、手势密码等,还提供了图案密码的设置。那么,手机锁住如何解锁呢?我们根据不同的密码方式开始谈起。手

iphone4如何解锁史上最厉害 历史上最厉害的人

iphone4如何解锁(史上最厉害)——简介唉呀妈呀,我的iphone4解锁密码忘记了,或者唉呀妈呀,我捡到的iphone有锁打不开呀白瞎了,怎么办嘞,听说有个叫飞机头的家伙可以哎,我也来学学吧,iphone4如何解锁(史上最厉害)——工具/原料iphone一部,捡到的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

1、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可以说,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最富重大影响的研究。196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

声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如何解读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网友挽歌朽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