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在未来还有救吗?

一、中国制造业的特点
1. 体量巨大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要知道全宇宙钢铁产量可是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这并非浪得虚名,故都的霾也不是白吸的!

工业增加值(2010年不变价美元)工业增加值(2010年不变价美元)

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在此前的一个世纪美国制造业独霸全球。即使是在1929-1933 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仍维持在全球总量 1/3 的水平。二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对手都受到重创,急需战后经济恢复。以此为契机的美国制造产业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人类世界的半壁江山,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40%左右,贴有“美国制造”的产品行销海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美国的制造业再次迎来发展的巅峰时期。

第一工业大国支撑中国成为第一商品出口大国,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2009年下跌的折点,那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老大打一下喷嚏,地球都跟着感冒,这就是美国的实力!目前全球经济也出现了点问题,看看能否扛过去!

商品出口(现价美元)商品出口(现价美元)

在商品出口方面,可能有人要说了,咱们出口的都是科技含量低的产品,那我们看看具体的统计数据。我去,揉揉眼睛,没有看花眼吧!中国高科技出口比例居然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前。


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百分比)

2、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具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成为中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进一步升级产业所必须的基础和动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德国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工业4.0”发展,其目的是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以应对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传统制造领域快速赶超的双重挑战。

同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的中国也面临“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凭借“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凭借低廉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

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5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中将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主攻方向,与德国“工业4.0”有一定相通之处。


中国可以凭借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解决钢铁水泥产能过剩及淘汰落后产能等问题,这也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在未来还有救吗?


制造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往高端装备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
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机床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和能源装备等。
这里简单谈一下航空航天、光刻机、机床制造和能源装备。

航空航天领域

当年中国靠着卖衬衣赚钱买飞机(据说卖8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飞机),今天中国自己也能造国产大飞机了,C919已经总装下线。中国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东南亚越南等国也不怕了,以后以可以用飞机去换衬衣嘛,不行就用高铁换。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极为典型,产品和工艺高度精密、综合性强,军用与民用结合密切。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那么大飞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如果皇冠有心脏的话,那肯定是航空发动机,特别是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三剑客已经亮相,2015年11月2日,民航客机C919正式总装下线;2016年7月6日,具备战略投送能力的首架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正式交付列装,2016年7月23日,我国第一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完成总装,从位于珠海的中航工业通飞华南公司装配中心下线,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未来在民航机市场上,势必形成美国波音、欧洲空客、中国商飞三足鼎立角逐的局面。
目前,中国的支线飞机ARJ21已经投入商业运营(),而日本三菱公司需在2018年年中向全日空交付第一架支线飞机MRJ()。在宽体客机领域是中国与俄罗斯联合研发,型号命名可能为C929(),与目前波音和空客公司最新型的宽体客机B787、A350大致相同。估计研发周期为10年左右。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用于运20的发动机WS20和用于C919的发动机CJ-1000A的研制生产正在有序进行。未来的航空发动机领域,新成立的中国航发有望与三巨头通用电气、罗罗、普惠竞争。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风洞群建设,中国目前拥有世界首座可复现飞行的超高音速风洞JF12(),超高音速风洞的建成有助于研发多种科幻神器,诸如外界猜测的速度超5马赫,可实现2小时全球到达的高超音速飞机;速度10马赫的超级武器——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现在称为DF-ZF)。

说到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得不提一个人,这就是。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一场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冯如在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冯如的牺牲使得中国错失在现代科技上同步西方列强的一次大好机遇。
一百年,沧海桑田,百年后的今天,如果冯如地下有知的话,看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应该感到欣慰。

冯如研制的飞机和他的助手 冯如研制的飞机和他的助手


工作中的冯如工作中的冯如

再谈一下光刻机。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块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
芯片是电子时代的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制造需要的是光刻机。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高端光刻机号称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堪称现代光学工业之花,其制造难度极大。。
光刻机长这样


光刻机业界龙头老大是荷兰ASML。EVU光刻机量产型号已经做到14nm水平,现在Intel、三星的14nm光刻机都是买自ASML。光刻机研发成本巨大,Intel、台积电、三星都是它的股东,重金供养ASML,并且有技术人员驻厂。格罗方德、联电以及中芯国际(大陆代工厂龙头老大)等代工厂的光刻机主要也是来自ASML。
由于光刻机研发资金需求大,门槛高,从事光刻机研发的企业也越来越少,像日本的佳能和尼康过去也做光刻机,早些年Intel为了制衡ASML,扶持日本厂商与ASML对抗。但因日本金融风暴后失落的20年、少子化造成的产业衰退,佳能和尼康与ASML竞争中的劣势越来越大,佳能已经基本放弃光刻机领域,尼康的光刻机能做到20nm左右,但市场份额已经被ASML挤压,无力再继续重金投入研发()。
大家都诟病中国芯片不行,中国的光刻机还需大步提高也是原因之一。
与ASML相比,中国光刻机企业就显得相当寒碜,处于技术领先的是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已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90nm光刻机。
早在几年前,上海微电子就制造出90nm光刻机,当时国际主流代工厂的代工水平是65nm,平心而论,在这个情况下,制造出90nm光刻机,上海微电子还是蛮给力的,但因为最核心的光源是进口的,国外为了限制中国光刻机制造业,在核心零部件上限制中国,经常在核心零件上卡我们脖子。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上海微电子90nm光刻机无法规模化量产。
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开放65nm光刻机(这就是大家传说的糖衣炮弹,也是策略,有时技术封锁你,有时主动给你),并通过各种渠道游说中国政府和国企,中国能够采购到比国产更先进的光刻机后,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对光刻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对上微的扶持力度。
因国内光刻机市场被外商占据,上微重金研发的90nm光刻机因光源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产能不稳定,巨额研发资金血本无归。国家减少了扶持力度,导致上海微电子效益很差,研发人员无法安心研发技术,厂子人心浮动,造成大批技术骨干流失。
可喜的是2016年1月,为为我国自主研发65-28nm双工件台干式及浸没式光刻机奠定了基础,看看过几年国产光刻机能否像航空航天一样带给国人惊喜。

与光刻机类似的精密设备还有光栅刻划机。
光栅刻划机是制作光栅的母机。光栅是一种具有纳米精度周期性微结构的精密光学元件。它作为核心色散单元器件,在光谱学、天文学、激光器、光通讯、信息存储、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可以说光栅在宇宙膨胀的发现中功不可没。
2016年11月中国“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项目日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研制出面积达400mm×500mm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阶梯光栅。()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机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光栅制造水平,促进光谱仪器产业及光谱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精密机械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机床制造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机床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脊梁和支撑。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机床消费国,2012年的数据是占全球消费的45%。()
如果说机床是工业母机,那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就是母机中的战斗机。
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是市场热门商品,部分高档数控机床仍然被当成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禁运限制。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30年的跌宕起伏,已经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我国可供市场的1500种数控机床,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领域之广,可与日、德、意、美并驾齐驱。()
五轴(坐标)联动数控机床是数控机床技术制高点标志之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国重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高技术含量、高精密度、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加工的唯一手段,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部分高档数控机床仍然被当成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禁运限制。苏联曾从日本进口用于大型螺旋桨空间曲面加工的五轴联动铣床(该设备可用于加工军用舰艇的螺旋桨,可大大减少舰艇的噪音,增加潜艇隐蔽性,以至于美国的声呐无法侦测到苏联潜艇的动向),引发轰动一时的美、日制裁原苏联的“东芝事件”。1999年,美国国会因当时我国进口16台用于飞机制造的此类多轴联动旧机床,还炮制了所谓要制裁的“考克斯报告”。(注:1999年5月25日,美国众议院由共和党议员考克斯牵头的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一个调查报告,把中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都污蔑为从美国“窃取”或非法“获得”)。

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1999年我国首次展出。随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带动,我国面向航空航天、军工、船舶等高端领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取得突破,多种结构的国产五轴联动及复合加工机床实现了在用户生产现场的小批量应用。总体来看国内还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在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针对实际工艺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方面存在差距,需要继续追赶。2013年,就是中国机床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能源装备领域

人类文明史中有三个时代是以材料命名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还有两个时代是以能源动力命名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见能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可控核裂变,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那么人类文明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电力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
原来流传2012年是世界末日,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没有电没有网就是世界末日。
中国目前发电量世界排名第一,发电量是第二名美国和第三名印度的总和()。

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也带来诸如气候变暖、雾霾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电力属于二次能源。
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主要看一次能源。
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可以看出,中国的原煤消费占比高达66%,美国仅为19.7。中国的雾霾与原煤消费占比高有密切关系,冬天取暖季时北方空气污染加重也与燃煤取暖有关。英国当年靠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的同时也造就了伦敦雾都的称谓。

要解决能源消费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只有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006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1.1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达到1.24亿千瓦。目前,中国火电设备主力机组单机容量已由上世纪的10万、20万千瓦升级为30万千瓦及以上。在水电设备中,以三峡机组为代表的世界最大的混流式机组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机组效率已达到世界通行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同行竞争的实力。风力发电设备发展迅猛,目前兆瓦级机组已大量生产并开始出口。同时,国产海上风电设备也已经问世并开始安装。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是百万千瓦级超零界火力发电。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百万千瓦级超零界火力发电2013年供电煤耗达到276克/千瓦时左右。世界范围内,中国以外公认技术指标最好的燃煤发电厂是丹麦NORDJYLLAND电厂3号机组,由于实施了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技术,并有超低温冷却海水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实际运行供电煤耗为286.08克/千瓦时。这比上海外三差了10克/千瓦时,而10克/千瓦时是煤电行业通常所称的一代技术的差距。()
核电领域,我国的核电技术路线是在上世纪80年代确定走引进、消化、研发、创新的道路的。经过20余年的努力,通过对引进的二代法国压水堆技术的消化吸收,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设计国产化,基本掌握了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的设计能力。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将明显优于第二代核电站而备受青睐。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法国之后,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目前我国有五种第三代核电技术拟投入应用,他们分别是美国 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法国核电技术(EPR)以及俄罗斯核电技术(VVER)()。
中国参与英国核电站建设便是国际对中国核电技术的认可。()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中国也可圈可点。2015年中国的风电装机量占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二分之一,太阳能光伏装机量达全球的三分之一()。
输电领域,2014年我国建成世界首套特高压标准体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特高压电网是使用±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或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输电的电网,可大大提高输电容量并降低能耗,被称为治理雾霾的重要技术。2015年中国。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是今后发展重点,也是研发热点。
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如若成功,将实现人造太阳,并一举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2016年,中国“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此次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

EAST实验装置EAST实验装置

船舶制造

站在宇宙的尺度,地球就是一个水球,要奔向星辰大海,怎能少得了船。

中国古代船舶制造那是碾压全世界,4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超级舰队就是证明。可惜的是,后来中国自己自费武功...............

现在中国是后起猛追,2010年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韩国能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也不是整天光靠喊的)。

看看2016年世界造船业三大指标,除造船完工量外,中国都是世界第一。
(()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在当代船舶工业中,超大型油轮(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和液化天然气船(LNG)的建造是衡量一个国家船舶制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

超大型油轮(VLCC)

超大型油轮(VLCC)是排水量30万吨级的油轮(排水量是辽宁舰的7倍)。

“伊朗·德尔瓦(IRAN·DELVAR)”号30万吨巨型原油轮,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VLCC,于2002年8月31日交付。
目前中国VLCC船建造量约占全球10%。

超大型集装箱船

2015年9月12日,以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18000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完工并交付给承租运营方。


运气的LNG船,天然气可以用管道运输,也可以跟石油一样用船来装的,大家说的运气。

运气不是这样的。

运气是这样的:
LNG船是零下163摄氏度(-163℃)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 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被称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现只有、、、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13家船厂能够建造。
2016年4月15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最大LNG运输船—— “泛亚”号在沪东中华船厂出坞下水。造价超2亿美元。2016年4月15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最大LNG运输船—— “泛亚”号在沪东中华船厂出坞下水。造价超2亿美元。

军舰方面,那真的是一切向美国看齐

核潜艇不用说了。
国产航母正在建造。
2万吨级的903型补给舰已经服役,4万吨级的901型补集舰正在建造。

两栖作战领域,中国发展了排水量18000吨的071型昆仑山级大型综合船坞登陆舰,目前已经服役4艘,成为世界少数能够自行研制大型船坞登陆舰和配套气垫艇、高速两栖战车(世界最先进的05式两栖登陆战车)的国家。

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正在建造。

可以说未来中国的船舶像下饺子一样下水将会成为常态。
看看现在连了。

处于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不断努力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是助力中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前景是光明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关于更多中国经济科技信息可移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439.html

更多阅读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个美国家庭在一年内不买中国货的生活试验。作者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琐事说明:不买中国货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成本,并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这说明: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低廉而具有竞争力,中国的产品广泛的进入美国家庭的方方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中国制造业已下滑到改革开放30年的最低谷 2016年制造业下滑.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可能再次调低2015 年GDP增速的预期估值至“7%左右”,或者“不低于6.5%”。做出这样的调整,我相信既有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国际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立身之本——制造业出现了重大的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材制造业的未来思考

不觉间我们已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的带来了建材制造业的繁荣。众多行业的企业从土法上马、三枪两将的草根创业状态历经中国经济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的洗礼中不断的成长、壮大。生产制造的工艺和设备也日趋国际化,现代化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新能源,重构“中国制造”溢价的大战略

  “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制造”模式主要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导致增长靠高物耗。  近三十多年来,世界制造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欧美强国因产业边际利润的关系,纷纷退出传统制造业,中国企业搭借欧美强国退出传统

声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在未来还有救吗?》为网友謝謝伱詤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