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 侵略中原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先说结论:本文献作者认为,持续两千余年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动力的。负向的气候冲击,通过对游牧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军事冲突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军事冲突的诱因是我们努力阻止类似冲突发生的前提。


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横贯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可能是世界上绵延时间最长的文明冲突。我们这里所指的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亚、蒙古和东欧草原,这些部族通常被汉民族和罗马政权称为蛮夷(barbaric)。游牧民族的经济系统比较简单,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但是畜牧业高度依赖天气条件。当气候正常时,游牧民族可以维持畜牧和人口的平衡发展,但是当出现异常气候时(干旱),由于草料的短缺,直接导致了人口粮的减少。袭掠周边的农业民族,似乎成了游牧部落唯一的求生方案。


在一切靠天吃饭的古代中国,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进攻与当时气候异常变动所造成的经济危机紧密相关。


本文作者根据主要经济类型,以长城作为防御前线,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农业区域(主要是中原地区,Region 1)和以“蛮夷”为主体的畜牧业区域(Region 2)。



作者使用的军事冲突数据来自《中国王朝战争年表》,该书详细的记录了自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839年发生在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包括冲突的时间、地点及发起方。参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10年为间隔,游牧民族平均每10年侵袭中原2.52次。


中原王朝的史学家有可能会刻意隐瞒游牧民族的进攻,并且夸大中原王朝的军功,以便进行政治宣传。为了验证数据的客观性,作者将该数据中17~18世纪中原政权、女真、蒙古三股势力的冲突记录与Perdue (2005,China Marches West) 的相似记录进行了比较。这24此冲突记录中,有18次与Perdue的记录完全一样,5次有记录但未命名,只有一次清军与罗卜藏丹津在1724年的冲突未在Perdue的记录中发现。通过交叉对比收集自不同国家的数据,说明本文献所使用的数据是较为客观可信的。


作者使用的基准回归模型以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政权的次数作为自变量,这里所谓的中原政权,是指当时全国性统一政权,包括元代、清代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统治政权。(作者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权,仍然采用了中原的耕种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架构,从这一角度来说,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并未彻底改变中原的生产方式,而是被同化为农业政权了。)


衡量恶劣天气的理想变量应该是游牧区域的实际降水量偏离值,但是,回溯中国近2000年的气候学详细量化记录似乎是不可能的(温度已经有人量化,但是降水目前还没有)。作者发现,在两个同属东北亚季风气候的区域,降水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使用当代气象数据(1957-1990)验证了这一相关性。


因此,作者使用每十年间中原东北亚季风区(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发生干旱的年份比例来代理游牧区的少雨情况,使用每十年间黄河发生水灾绝口的年份比例来代理游牧地区的多雨情况。作者特别强调,干旱与水灾对于两个地区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由于畜牧业的特殊性,干旱对游牧民族的影响比中原地区严重,但是水灾反而对中原地区影响较大。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作者还在回归中控制了大雪灾、霜冻的影响(代理方法同降水)以及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


军事冲突本身很少是孤立的事件,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一次游牧民族发动的进攻可能会遭到随后中原政权的反击,因此作者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进行估计,即在自变量中加入使用AIC判别滞后期数的滞后项,用以估计“冲突”这种路径依赖的事件。




其中表示期游牧民族主动进攻中原王朝的次数;,自变量,分别表示每十年间中原地区干旱、黄河绝口的年份比例;为7x1阶控制变量,分别为雪灾、低温灾害、平均气温、三次中原被游牧民族统治(317-589,1126-1368,1644-1839)以及时间趋势项。基准回归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基准回归实证结果表明降水的减少与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次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边际效应看,游牧地区的少雨情况每增加一年,游牧民族每十年中进攻中原王朝的可能性就提高26%;游牧地区的多雨情况每增加一年,这种进攻的可能性就降低36.35%。


作为稳健性检验,作者使用相同的逻辑,对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发起的进攻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洪水和雪灾会显著减少中原主动进攻的概率。有趣的是,虽然一阶滞后的少数民族进攻并不能显著提高中原报复的概率,但是二阶的滞后项系数却是显著为正的,这可能是由于中原王朝需要相当的时间来调动军事力量和物资,等我怒气格满了我再报复(大误)。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持续两千余年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动力的。负向的气候冲击,通过对游牧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游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历史现象也相吻合。


Update:

游牧民族 侵略中原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朋友的回答里提到小冰期(The Little Ice Age),小冰期确实是个可能的解释。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小冰期仅持续了220年左右(1550年至1770年),但是本文使用的数据跨度有2000年(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839年);其次,在本文的模型中作者已经控制了雪灾和霜冻,可以作为小冰期天气表现的一个代理,但是在回归结果中这两个控制变量也并不显著。从目前这个模型结论来看,即使小冰期的假设是成立的,也并不能削弱本文的基础结论,或许需要更多工作来量化验证其解释机制。



Update:
老师的补充非常好。陈强老师发表于Economica 2015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Bai & Kung 2011的结论,即干旱对于游牧民族对中原进攻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进一步考虑了王朝周期对于这种进攻是否能够达到“问鼎中原”的影响。感谢!

还是要写一些本不该写的话:空口白牙谁都会说,个人感受缺乏建设价值和讨论价值,下结论之前做到有理有据,是科学的基本素养。你说是因为A导致了B,凭什么?!缺乏怀疑精神和询证态度的论断,适合发在百度知道,请出门左转。

-完-


Reference:Bai, Ying, and James Kai-sing Kung. 2011. “Climate Shocks and Sino-Nomadic Conflict.”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3(3): 970–8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5336.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历史上康熙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简介“淫”的本意是指过份,比如“淫雨霏霏”、“浸淫日久”等。“万恶淫为首”中的淫专指男女情欲的过份执著。凡事过之则有害,但是为什么古之圣贤偏偏以“万恶淫为首”为教育中最大的训诫?把男女之淫欲归为

新疆游牧民族 新疆美女

“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设备相当简陋

契丹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

长城 毛主席为什么不进故宫

长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 - 简介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TheGreatWallofChina[1] )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统一

当今时代的游牧民族:新吉普赛人 ——真正的浪漫贵族~

Gygsp(吉普赛人),这个单词最早于16世纪出现在英国,从它的拉丁词根Aegyptius,古语Gyptien和古英语Gipcyan中不难发现,这个词语当时被用来形容离家流浪的埃及人Ggyptian,但其实当时及后来构成大部分吉普赛人的人种主要是来自因战乱背井离乡的

声明:《游牧民族 侵略中原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为网友千杯不停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