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下的另外两三篇回答也都有提到各种著名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解释也非常有参考价值。我也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我一直都是喜欢说个人观点的那种人吧。。。
无论说什么,总有人要上来喷,或者反驳。中国那么大,欧洲也很大,难以用一套理论去概括,总有许多反例。那么我就接着说自己的观点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多几个视角。
---
首先,我也想反驳以下两种观点。
1)欧洲这方面的学者也分两派。有一派心里有各种民族种族优越感。他们就是认为唯有西方文明才能产生科学革命,因为只有西方人才有创新能力等等。而另一派则是一直都欣赏好奇中国,认为东亚文明同样也能往这方向发展,只不过是某些政策巧合或某些现实环境原因才导致了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无论怎样,两个极端思维都不太合适啊。不能说古代中国人缺乏这些能力,又不能说科学革命发生在欧洲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个人感觉,欧亚人的发展能力差不多,两方人才都很多,过去也都发明过创建过各种新科技,完全不能排除东亚科学先发展起来的可能性。可是东亚没能够独立发展起科学这套,不可能只是暂时的地理政治现象所导致的吧。绝对有长期存在的文化因素等等。所以我更看中这些文化环境方面的影响。
2)反过来,很多中国学者认为西方优势全是来自之前欧洲各王国建立起来的殖民地等等的掠夺行为。觉得欧洲的发展完全能追溯到帝国资源丰富、利用奴隶便宜生产、世界称霸带来的好处、这类原因。不否认这些现象的存在,但是感觉这是因果关系没弄清楚的问题,也可能处于一种对经济贸易的过于原始的理解。
实际上,工业革命的英国(或欧洲)不是依靠对外扩展的。这些科技进步都是在本土发生的,使用本土的资源和人力。这些对外扩展的现象,虽然很邪恶,但都是核心内部经济繁华的副作用。但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不依靠对外扩张啊。英国早在帝国时期之前就已经当了世界工厂很长一段时间了。几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英国,后来才开始有移民非洲亚洲之类的事。因果关系要反过来,他们是因为经济富裕科技发达才跑去欺负别人。而不是因为去欺负别人才变得富裕(这是很错误危险的想法)。人家从外进口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奢侈产品,比如茶啊糖啊等等。本土经济先发挥作用了,才有办法搞什么帝国之类的事。从外看,欧洲的帝国主义跟欧洲的经济称霸是同时发生的(19世纪),可是欧洲发展到领先科技的时期早在18世纪,甚至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明明科技的发展是在帝国主义之前。
---
如果真要追溯到16世纪,欧洲到底有哪些特殊文化因素(优势)促进了科技发展?
1)商人的地位和权力: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的儒家影响力。商人是所有阶层当中名誉最差的。他们没有地位,或者说他们的当地实际地位总是受到官方镇压。老百姓都很鄙视借钱加利息或私下做买卖积累财产的行为。
基督教也同样很反对这些行为。不过,当时的欧洲,宗教已经开始受到打击和限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那套价值观了。16世纪就已经有许多开始发财或扮演银行角色的小家族,特别是在荷兰。荷兰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经济金融大国,对英国影响力不小。
这跟科技有啥关系呢?因为在古代,科技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商人。他们在当地发财了,使用了(或投资了)某种更高效率的科技,很容易就扩展到周围其它小地方。他们可以垄断,也可以随便扩展自身的生意范围。这种方式能够让领先技术传播得非常快,在欧洲谁挡得了他们的这些科技传播?所以说商人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商人之间的竞争带动了很快的传播速度。
然后同时的中国,商人也没那么自由。总需要很小心,也需要跟政治人物和当地各种领导搞关系才行得通。一个公司(或者说一个家族)的生意经常仅限于某几个地区,难以形成大规模大范围的集团,难以扩张。竞争范围有限,科技也难以传播出去。
2)工匠传承制:
在古代社会里呢,真正发明新技术的人不一定有生意头脑。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他们总被做生意的人所利用。我相信古代欧洲人中和古代中国人中一样能出很多聪明的工匠。这些人发明了更先进更有效率的制作方法。可是他们这些技术优势放在不同文化里面,也就有了不同的传播概率。
我们先说中国。中国的传统方式就是父亲把技术传教给下一代儿子们。偶尔有收徒弟让徒弟继承家族技术。他们这套方法总是秘密私下相传的,不太可能倍数发展出去。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家族意识的坏处。太团结了,太保守了,就不容易让外人知道自家某行业上的秘诀。似乎对该家族短时期内有好处,但是长期来看这也肯定影响到了一种新科技的发扬光大。一个X村的人不愿意让Y村的人得到更有效的制作方法,更别说省跟省之间的科技差距。总体来说,减少了所有家族所有地区的平均效率和经济发展潜力。
欧洲呢,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人家只要出钱或给好处,就能掌握到新的技术了。特别是在商人的组织下,这些技术很容易互相传播。总体来说欧洲家族意识相对而言没有中国没有那么强,不是特别在乎只传给自家人,或者传儿不传女等等现象。其实,我总觉得欧洲相比中国人更愿意把自己挣钱的秘诀告诉外人。对国家整体来说,这确实更适合发展。
就算是十五世纪的欧洲,你也会发现科技还算是比较统一的。只要某个地区的工匠发现了好办法,一百年之内就绝对传遍西欧,让所有同行业工匠一起使用更高效率的技术方法。同时的中国,这些高效方法照样也存在,但是通常这个村跟那个村用的方法不一致,更别说云南和山西用的方法不同。地区越远,肯定就更不一致了。所以中国每一个地方总有许多工业的制作效率达不到中国其它地区的。有这么一个传播障碍。
3)官员以及科举等等:
除了商人和工匠以外,还有一些人能促进科技传播。那就是经常跑来跑去的各种官员。
古代中国的地方领导都非常有文化。最起码他们需要科举考试才能上任(排除少数买官的)。理论上,这已经比欧洲封建制度好太多了。但是古代中国的那些考试都是啥内容?大家都在比赛竞争自己的文学能力、政治辩论能力、可能还有一些哲学等等。大家有文化,互相比来比去,也可能涉及到音乐、诗词、历史观点。但是很少拿经济观点数学科学观点来竞争。
然后上任了,这些官员都要负责哪些事情?很多而且很杂。充当法官处理案件类的也许最重要,还有当地怎么收税怎么花销等等。也有很多需要管理某种大的建设性项目(比如管理某种当地特殊工业),但是他们很少有必要去理解当地技术或理解当地整体经济。他们是古代中国经常会调来调去到很多地方的人群,但是他们很可能一点也不在乎那些更加科学的东西。科技类的东西完全属于个人爱好,没有竞争压力。
(他们被安排到某个地方去管理,可是真正办事的“隶属”可都是当地没有考试的人。这些隶属可能很熟悉某种行业,因为家族背景等等原因。但是他们没说话权,也不能够影响国家大事)
这些都算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欧洲的地方领导也就是贵族,反正这些贵族一般都很烂,但是他们什么爱好都有。他们有一部分人的重点不在于历史文学艺术,反而很可能对经济科学比较感兴趣。欧洲很多古代科学家之类的就是这种背景的人了。不过也有很多什么也不在乎的,只喜欢到处玩。最关键的是;古代中国商人家族没权利扩展家业,那推广某个科学技术只能依靠官员去上奏。如果官员都发现不了(或不感兴趣)当地工业优势,只知道打压这些底层人民扩展的愿望,那谁会在乎?除了少数一些像沈括这样的人,应该也没有多少官员对科学技术这方面感兴趣,他们思维当中不考虑这些。
总体来说,欧洲没有科举,当政治领袖的什么样的乱七八糟的人都有。但是中国科举选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个类型的。理论上很聪明很道德,但是或许对这一类科技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经济思维可能就跟普通人一样,加上一些更浓的儒家因素。
4)科学思维:
这一点也想提下。欧洲本来也是没有的,正好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形成了这套新观点。就是说要严格测试一切啊,要量化数据啊,要用逻辑选择最佳解释啊,等等。因为有了这些标准,才有办法分别两种方法的价值。科学对工业技术的影响力很明显,对经济做生意本身也有很大用途。人家现在只需要看你的产量效率到底多少,拼证据,就能判断是否投资是否买卖。再加上欧洲从16世纪开始的科学类著作的流行(很长一段时间超越了小说的流行程度),大家更早就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然后同时的中国上流社会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抽象教育出来的。辩论的时候,比较在乎一个观点好不好听,在乎一个观点是否符合已有三观等等。并不在乎一个观点的实际证据。这让大多数官员(甚至商人)都觉得量化证据是很没有用的一套东西,没说服力。说服力不如一个人上来讲好听故事。因此肯定有各种本来很不错的技术,却被所有人忽略。
很多人会说;中国发明了那么多伟大的技术。四大发明等等(其实不止四个大的,有好多好多,数不清)。中国也有不少古代科学家,他们有的比西方人还更早就发现了某种规律理论了。是的这些天才也都很厉害,都有很大的贡献。他们介绍了新理论,能使用起来,但是他们没有去严格证明。他们没有去跟其它理论竞争比较效率吗。很多时候,他们理论的证明,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但是欧洲自从希腊时期就已经非常强调证明东西的必要了。所以中国人的科学思维很可能是近代才几百年才开始的。
另外必须说一点。就算是把中国古代理论视为科学,忽略这个缺乏证明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有没有抽象理论呢。就是那些暂时没有使用价值的理论。。。很多更深一点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初步的抽象理论上。很多理论科学都是过了好长时间才开始有应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应该有经常写到其他人的这些理论了,但是他们有分享其他人的抽象理论了吗?不一定,因为这些抽象的东西的说服力只能基于严格证明的思维。引用其他人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才能得到更高大更正确的理论。欧洲很早就有这种理论累积现象,这才是一个paradigm到下一个paradigm的基本需求。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或许比较难。
5)市场便利:
最后再讲一个吧。发展到新境界(更高科技)最重要前提是什么?竞争。
个人感觉,欧洲的竞争性市场早就成熟了。也许比亚丹史密斯那理论还早一些就已经有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而言低一些?因为中国的传统“人际关系”也算是竞争的一种障碍。
无论是古代欧洲还是古代中国,你跟人合作,或者你跟他们有买卖需求,这都需要搞关系。必须说服他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对吧。如果你所生产的产品需要某些别人生产的零件,或者你正好在生产别人所需要的零件,那你不得不到处搞关系。可是在中国这种关系越来越稳定,又互相有依赖性。换句话说,不好替换。就算别人价格便宜了一点,很可能还是选择那个稳定的伙伴保持良好关系。
欧洲文化就不是了。大多合作关系都是临时的,可以随便更换伙伴。听上去很残酷,但却是提升竞争压力,让市场效率越来越高,让整体经济更发达。在这种文化,到最后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因为所有东西都越来越便宜了。但是在中国,这种稳定家族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一定的障碍。
或者说,欧洲更早就实现了经济板块性,跟乐高一样随便拼在一起,随便换零件。所有人都自由买卖自己的东西,自然随即形成临时合作关系。更像一个最真实的市场。从很早,欧洲就有合同,有明确规则,有政府机构提供这方面的法律保护。所以随意切换伙伴比较有效率性。不断地换成更高效率更优惠的合作关系,经济竞争力当然提升了。或许可以扯到欧洲语言比较明确无歧义,相比亚洲语言更适合办理合同之类的事。
(另外,欧洲还有那么多国家实行不同政策不同的保护方式,大大促进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中国很久以来都是很孤独的强国,周围没竞争对手,也没多种多样的法律体系,大家容易习惯一种稳定状态,不太有人考虑去其它国家发展等等)
---
说了这五点,我想用一个适合的例子来补充。
从16世纪中旬,很多欧洲人开始写百科全书,或者做生意手册指导之类的书。他们开始介绍各行业各种秘诀给大家。这些作者一般都是贵族或官员等等,去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比较多,希望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刚好有机械化打印机,这些书能走遍欧洲。
比较有名的一本就是1540年左右的《De La Pirotechnia》。作者是一位意大利老人Biringuccio,从事过矿业、冶金、制币、制武器各种行业。当时的意大利还分二三十个小国家,但是他都去过,也偶尔当过某行业的大官。他也去过欧洲许多地方去研究当地技术。如果在中国,同时期大概没有相对的人物。他把自己见过的所有技术方法写在书上,用各种图片来形容各个地区的金属工具制作方法,介绍欧洲各地的金属资源。顺便也经常讲如何投资如何创业,鼓励其他意大利人去做这方面的事情。还有很大部分内容都是他自己在猜想这些方法背后的理论和金属分类分别的原理。
如果要在中国古代寻找类似的一本书,那得等到一百年后(明末)的《天工开物》。我读了之后也觉得非常有趣。作者宋应星可以说是典型科举出来的人。在江西长大然后在福建任官。他也去过中国大多数地方研究当地技术,无论是云南还是山西。能够有这么一位热爱科技和技术的人,真的蛮难得的。他这本百科全书,也用了许多插图,介绍中国各地采矿、冶金、制造金属工具的各种方法。虽然这本书蛮短的(相比De La Pirotechnia,要短数十倍),但是他介绍的方法种类应该更多一些。每个方法只用一两段文字去描述,内容非常密集。可是他没有介绍自己的科学观点,没有猜测原理,也没有引用别人的原理去解释。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本书,也不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就对应上面提到的五点。
1)宋应星有说这些资源和工具在各地的价值,也提到了盈利多少等等问题。但他确实没有推荐人家去投资这些行业,也没有解释如何实现这种创业。不知道是文化因素还是个人目的不同,他这方面不如意大利作者说的多。
2)宋应星可以说是比较能够结交当地工匠家族的吧,弹出来了各种秘诀,很有趣。但是他不像Biringuccio一样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地方居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只能说意大利作者很喜欢分析这一点。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各地科技互不传,各个地区的科技都很独立,效率不高。
3)宋应星本来也是一官员。他有这么一个大爱好也应该很例外(可能是官场不得意后给自己的排遣)。理论上,他应该跟意大利作者一样红起来,变得很有钱很有名誉,顺便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但是好像真没有。我估计这科技方面在当时没有其他进士会在乎的,更没有当时的政治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讲,算是白写了。
4)宋应星也有提到自己的观点,但是不多。而且有很多观点没有Biringuccio解释得更全面。我不是偏见他,只是觉得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原理这方面。也可以说,两个人都有在喷那些金属造假的现象,但是只有Biringuccio从科学角度引用理论去反驳这些东西的真假(而且写了很多页)。宋应星只是说“这些人是骗子”之类的几句话,不做详细解释。感觉这就是思维的区别吧。
(那个意大利作者也把很多事情搞错了,有误解,但同时还发明两三条新的道理,比如oxidization,解释得还不错,读起来还蛮有道理的样子。感觉这就是科学思维作者的贡献吧)
5)宋应星没涉及到市场这方面的事,可能他不在意经济吧。Biringuccio也确实没有,但是他的人生故事都写在里面,能发现很多之前兴衰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当时的欧洲经济和技术比较统一,人家找到了更好的办法,他马上破产了。这个节奏比较速度有效,也比较助于整体经济发展。
---
从这个对比看来,欧洲社会和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有许多文化差异。许多文化差异能促进科技发展。到十七世纪的时候,欧洲科学之类的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之后几百年就更明显,还快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自己感觉可以用以上这些原因去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是科学革命却是发生在欧洲。
---
值乎链接:
(二维码自动识别)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