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来自哪里呢?
首先是来自学习动机。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对于孩子来说,动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欲望。小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两个:一个是感兴趣,一个是想成功受夸奖。这是小孩子学习的两个最本质的动力,别的都不管用。只要内在动力强劲,孩子学习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其次,良好的学习状态来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专心听讲的习惯、合理作息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阅读摘抄的习惯、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等等(后面将有专文论述)。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成绩起到助推作用。
第三,良好的学习状态也与情绪有关。孩子年龄小,经历简单,情感比较脆弱,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譬如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动力不足、习惯不好、情绪不佳造成的,而不是智商不高造成的。
轻松快乐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脑力劳动跟体力劳动一样,要吃一定量的苦。背诵一篇500字的课文要比背诵一篇250字的课文苦一些,就像挑200斤的担子要比挑100斤的担子苦一些一样。就这一点而言,是无法改变的。而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而言,却是可以改变的。有的人连续演数学题彻夜不眠,却甘之如饴;有的人连续演两个小时就觉得自心烦意乱。我们看那泰山上的挑山工,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却边走边唱,兴高采烈;而有的人挑几十斤的担子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里面,除了能力的差距之外,最主要的是在于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不同。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把学习、劳动、干事业当成乐趣、当成享受的人。他们有了高层次的人生苦乐观,他们便享受到了高层次的人生乐趣。
许多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吃喝玩乐是人生第一享受,而学习、劳动是莫大的痛苦。于是,他们厌恶学习,厌恶劳动,又拼命地去追求吃喝玩乐。让这些人去学习、去劳动,他们当然会觉得苦不堪言。
反过来,你要让那些对自己的事业一往情深的人放弃他的工作,让他去吃喝玩乐,他反而会感到空虚,感到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要教育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树立高层次的享乐观,把学习、劳动、干事业当成人生的第一享受。
人的享乐观不同,于是便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
有的人把吸毒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为吸毒贩毒分子。
有的人把赌博当成第一享受,于是他们成为赌徒。
有的人把捞取权力和私利当成享受,于是他们成了贪官。
有的人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人生第一享受,于是出现了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公仆。
有的人把创造发明当成第一享受,于是有了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发明家。
…………
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人生第一享受吧!
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活得快乐的人,谁就要转变孩子的苦乐观,逐步树立起把学习当成享受的苦乐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一苦必有一甜,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难必有一易,有一舍必有一取。学习苦不苦?苦。正因为苦,学习的另一面才必定有甜、有乐。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把学习当成享受呢?
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去寻找学习“乐”的一面,“享受”的一面。
背课文苦不苦?苦。但肯定也有“享受”的一面:背课文前抵制看电视和玩游戏的诱惑,为找到了“勤奋的自我”而产生自豪感、享受感;背课文时,全神贯注,目不旁视,有一种超越低层次玩乐的庄严感、享受感;通过背诵课文,记忆力曾强了,知识丰富了,成绩提高了,家长高兴了,老师满意了,当然就产生了幸福感、享受感。
以此类推,听课是享受,做作业是享受,写日记是享受,写作文是享受,演讲是享受,读书是享受……每一个学科,每一项学习任务中都充满了享受。
这样思考,这样分析,学习就真的乐在其中,真的成为一种高层次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