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崩盘 日本房价崩盘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快速升值,房地产价格飙升,直至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
这是关于货币战争的故事中最精彩的一个章节,美国的阴谋扼杀了野心勃勃的日本,日本社会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这不是事实的真相。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但日元仍在继续升值,从1991年的125日元兑一美元,上升至1995年的83日元,才不再上涨。日本的人均gdp从1990年的24738美元,继续稳步攀升至1995年的42568美元,日本经济并没有瞬间崩溃。

日元升值的核心动力,不是美国的阴谋,而是日本出口竞争力的强大,迅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源源不断流入的外国资本……货币升值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将迫使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向产业链中利润率更高的上游升级,或者向具有更高利润率的新兴产业发展。
但短视的日本政府没有这么做,他们屈从于日本制造业的压力。
在1980年代的早期,面对着快速扩大的贸易顺差,日本强行抑制了货币的升值,这样的结果是——制造业出口利润源源不断,生存过于轻松,大企业迈向官僚化,忽略了应该时刻保持的危机感,失去了继续升级的新陈代谢能力。相应的,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另一方面,源源不断流入的外资,使得通货膨胀节节高升,底层民众的消费购买力减弱,民怨沸腾——就算美国不施压,日本政府也无法承受了,这显然是一个更坏的结果。
在压力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让货币快速升值。这忽然之间的货币政策大幅转变,使得日本产业经历了一场气候环境的大变动,就像恐龙在史前冰河期中的遭遇,大量的跨国巨头失去了竞争力。
而新兴产业,还没来得及成长起来。

在同一时期的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社会同样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美元汇率相对于日元,从1980年的1:203升值到1984年的1:251,4年时间升值了23%。
在这个升值过程中,传统的制造业失去了竞争力,汽车业被日本攻陷了,内存半导体工业被日本冲垮了……于是美国经济不得不开始了一场痛苦的转型,直到1990年代才最终大功告成。
今天的美国,立足于世界的经济由以下三根支柱支撑着:以纽约的摩根斯坦利、高盛为代表的投资金融业,以硅谷的苹果、谷歌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好莱坞的迪士尼、时代华纳为代表的文化产业。
他们都是服务业,这是一个以服务业为驱动的创新知识型经济体。

事实上,日本在整个八十年代,如果维持稳定的缓慢的日元升值,本来是可以完成这么一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转型的,但是,政府对货币的干预亲手毁了这一切。
但迟来的,终究是要来的,虽然迟到了20年。

1,制造业衰落了,尤其是消费电子工业。
支撑日本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是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工业。前者以丰田、本田、日产、电装、普利司通等为代表,后者以松下、索尼、日立、东芝、佳能、夏普为代表。这些强大的跨国巨头在全世界扩张,为日本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日元快速升值的压力下,他们被迫将工厂大规模的转移到东南亚去了。
而在韩国、中国等新兴电子巨头的价格压力和智能手机技术升级的冲击下,日本的消费电子工业最终走向了凋零。时光追溯至1980年代,同样是高成本的美国电子工业,RCA的电视机、英特尔的内存芯片都曾经被日本蹂躏过,如今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

2,出口萎靡,商社模式走到终点。
随着日本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下滑,曾经陪伴着日本商品在全世界攻城略地的商社模式也难以为继了。在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中,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丸红、日商岩井等六大商社风光无限,同时进榜前十强。但如今,在最新的榜单中,他们已经全部跌落至100名以外。

3,金融业的困局。
日本的金融业长期由财阀垄断,与制造业、商社、房地产等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在日本经济最风光的年代,日本金融集团的资产一度超过了美国,但是一旦相关产业失去了竞争力,日本的金融坏账率也是相当的惊人。如今的日本金融业,早已失去了海外的影响力,龟缩在岛内,而东京的金融业地位,甚至还不如香港。

在快速变化的气候环境下,日本相当多的产业衰落了,而新兴的产业还在襁褓之中,他们没有来得及像美国1980年代的服务业一样,实现稳步转型。
但变革仍然存在,虽然这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远征。

1,以软银、乐天、LINE、智龙迷城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
日本的网络产业虽然仍不具备国际影响力,但是软银对雅虎、阿里巴巴的投资,以及雅虎日本的崛起,在日本过去的二十年中,仍然是一个传奇般的商界故事。如今,软银集团的市值接近千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丰田汽车的科技巨头。而乐天之于淘宝,LINE之于微信,智龙迷城的手游,都是目前日本经济中最生机勃勃的细胞。
经济的互联网化是一个大趋势,而日本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西方经济中也是仅次于美国的。

2,以优衣库为代表的时尚产业。
最近的二十年,相当多的品牌都衰落了,逆势而上的只有一个优衣库。优衣库的崛起不是偶然,这代表了一种趋势:以设计和文化为内核的时尚工业,通常只有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具有文化自豪感的发达国家才能孕育。譬如法国、意大利和北欧。而优衣库的成功,虽然只是一个面向低层次消费的快时尚品牌,仍然证明了日本开始具备领导时尚流行的竞争力。

3,以7-11为代表的便利店零售业。
便利店零售业兴起于1970年代,199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向东南亚扩张,如今已是日本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业态。7-11、OK、全家,林林总总的便利店隐现在街头巷尾。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夜生活的繁荣,便利店行业越加兴旺。并且,这是一个不会受到电商冲击的零售业态。

4,以发那科为代表的机器人工业。
日本的机器人工业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在制造业衰落,智能技术升级的大背景下,以发那科为代表的机器人工业不但毫发无损,还在中国市场上巩固了领导者的地位。这个行业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要求比汽车工业更高,因此相对的不容易被来自低成本地区的产业挤压。在中国制造业劳动成本越来越贵,向自动化生产转型的当下,日本的机器人工业找到了一片新的蓝海,春暖花开。

传统制造业衰落,服务于终端制造业的高端技术产业继续维持竞争力,以互联网、快时尚文化、便利店零售为代表的服务业兴起。这就是日本最近二十年的产业变迁。
这是一场迟来的,无可奈何的痛苦转型。
请记住,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达42568美元,美国28150美元,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均gdp已经是美国的1.5倍,这是一个劳动力价格巨贵、城市化完成、老龄化严重的成熟型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即使房地产泡沫不破裂,传统制造业也是要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的,只有及时向创新知识型服务业转型才是生存之道。

越早转型,生机越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113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房价全面失控2014房价上涨还是崩盘? 房价面临全面失控

中国房价全面失控 2014房价上涨还是崩盘?观点一:2014房价上涨的18个铁证近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的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全面反弹,住房供求已经失衡,房价面临全面失控!的确,中国房价一直在涨是个事实,多次调控都适得其反

评国世平教授房价崩盘论 国世平谈2016年房价

前两天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原文见“阅读原文”),想听听我的 意见。一看,原来是“崩盘帝”国教授的房价崩盘论,拜读了一下,说说我的观点: 1、不可否认,文中提到的地方政府负债、房地产泡沫、实体经济遭受积压、银行高风险等问题都是中国经

声明:《日本房价崩盘 日本房价崩盘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为网友紫樱千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