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与江苏经济差距 上海的经济是否辐射了江苏、浙江等地?如果是,北京的经济是否辐射了周边?
一个经济中心对于周边地区存在着两种效应: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其综合后为溢出效应。如果扩散大于集聚,则溢出效应为正;如果集聚大于扩散,则溢出效应为负。
考察溢出效应,经济只是一方面,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正的或负的溢出效应。所以北京、上海对于周边有没有辐射,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
从经济角度来看,对比一些数据,包括人均GDP、人均收入,北京对于周边的县市的确呈现了负的溢出效应,上海则呈现了正的溢出效应。尤其是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不过北京虽然呈现了负的溢出效应,并不能说北京对周边没有扩散,正因为北京的存在,周边的县市,尤其是廊坊、天津拥有发达的交通网,是进出京城的要道,这些交通网也奠定了周边县市的发展基础。此外北京的一些院校、医疗机构也转移到了廊坊、燕郊,带动了当地的教育、医疗的发展。河北铁路密度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京津沪和辽宁,在各省里面算是很高的了。而且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均在全国前列。河北交通网并不独立,而是一个依附于京津的交通网,河北的交通网是以北京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路网的外围部分,也就是扼守了北京和长三角、东北、珠三角的交通要道。对于承接京津乃至更远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很便利的。
当然除了辐射,北京对于河北乃至山西都有着很大的集聚效应,也就是体现了“掠夺性”。北京拿走了晋、冀、蒙等的水资源、资金、能源、人才,甚至山西都向北京供水,此外,还占用了周边的空间供自己使用:高昂的房价逼迫北漂们进入燕郊,在河北睡觉,为北京打工;将高污染的行业移入河北,侵占河北的“排污空间”,有的甚至所有的人事、税收关系都在北京,只在河北放一个生产车间,将污染留在当地。
北京对于周边的辐射明显不及上海。当然也和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差别有关。上海周边的发达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上海的辐射,同样,北京周边的相对落后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北京的掠夺。行政、市场的因素都存在,使得京沪和周边出现了有意思的差别。
明清时期长三角还没有上海这样的巨型城市(也就是一个强大的辐射中心),长三角的富足天下闻名,金陵、姑苏、杭州大小相对均衡,而且都跻身全国十大城市;而那时候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直隶的重要性除了军政方面,尤其是财政和粮食产量基本上没法和江苏(两江)比。
具体分析:
一、北京的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其他国家亦有,和首都型经济、马太效应有关
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一骑绝尘,周边县市不仅与北京差距甚远,而且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如果观察我们周围的日本、韩国、俄罗斯,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以人均GDP来看,东京、首尔、莫斯科的人均GDP都非常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它们周边的县、道、州却非常低,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以下数据gdp单位为百万美元,人均GDP为美元,估算的数值,不必较真,示意即可:
俄罗斯的情况:
日本的情况:
韩国的情况:
这三个国家都存在着类似于北京的情况,北京的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这和城市经济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有关。
作为首都和区域的中心(北京是绝对的北方经济中心),这些城市会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力量将周边的资源吸收到自己这边。典型的比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等,然后就是人才、资金(比如投资、证券交易所、买房、买车等)。这些要素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因子,却被首都吸收过去,因此这使得首都周边的地方发展缓慢。
而城市发展起来后,马太效应使得大城市拥有发展经济的先发优势,更进一步地吸收资源的涌入,直到集聚从优势变为劣势,便开始扩散。这之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北京则依然处于集聚大于扩散的阶段。
二、北京对于河北的影响,体现在资源的掠夺、污染的存在还有对于河北一体化的割裂
我认为,如果北京只是一座平凡的城市,那么河北会不如今天,因为那样的河北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农业省,不像今天这样拥有发达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
但是北京的确对于河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限制,主要体现对于河北经济资源的掠夺上,并且为河北经济发展带来了“天花板效应”。
首先是水资源,官厅水库、密云水库都是只为北京供水,而京北地区和冀北山区都是严重缺水的地方,这么巨大的水库却只为北京供水实在太伤害河北。当然北京可以说它拥有巨大的人口和工业用水需求,但是作为一个缺水大省,河北的水资源都流向北京,而且水源地不能兴建可以带来就业、税收的大型工业的政策对于河北来说有点太压抑了,河北的经济增长也遇到了中央政策的“天花板”。
其次是空间资源,对于空间的资源不在于ZF政策的影响,而是来源于资本和劳动力的选择,北京的土地资源稀缺,尤其是适宜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的土地,因而产业向河北的转移就成了一种变相的对于河北土地资源的掠夺。因为这些产业北京不需要了,河北为了就业、税收一股脑的全收了,也收了巨大的污染源。此外,北京城市发展没有了足够的空间,开发商就开始在河北开发,北京的中下层阶层无法在北京买房或租到房,就跟着开发商向河北转移,燕郊的兴起就是典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厂、涿州也都可能成为新的“燕郊”。这些城市会成为北京的“睡城”,除了大面积的住宅区,其他的产业基本都没有,居民每天都往返于北京,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这些睡城的存在对于河北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税收谈不上,还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除了资源,北京对于河北带来的影响还有两点:污染和对于河北的割裂
污染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也很难一下子讲清楚,污染不能全怪北京,因为河北本身也是重工业发达的地方。而且北京的污染企业都给搬走了,基本只剩下汽车在排放了。但是北京的存在使得河北进行污染治理有点无力可施,首先河北的资金不够,治理污染意味着要关闭一些企业,这又会导致失业和收入的减少。其次是河北和京津在空间上本是一体,治理需要和京津的合作。但是目前来看,京津冀合作有点纸上谈兵,说了很多年,但是具体去实施却很难,京津冀作为三个实力相当的博弈者,很难有一方会去妥协。
三、京津对于河北发展的割裂作用
一切的根源我觉得需要说说北京,包括天津,也就是京津对于河北发展的割裂作用。京津冀本来同属一个地域单元,结果现在被人为的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且北京、天津的存在使得河北北部的唐山一带和南部的石家庄一带成为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而京津本身又是这片土地的另一个核心,而且是京津冀最重要的核心区,因此,河北相当于是最重要的核心区被分走,只拿到了剩下两个次要的核心地区。
四、河北本身的问题
从数据上来看,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廊坊,沿海的秦皇岛、沧州并不落后,真正贫困的地方在西面、北面的保定、张家口地区。这也和河北本身的问题有关。
【1】河北首先是自然条件差,缺水,土地盐碱化,对于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来说就影响很大了,而农业不发达,很难催生出足够的工业。江浙沪、珠三角工业发达,而其很多年前也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后,更高层次的产业也诞生了,比如丝绸业、手工业等。而河北没有这样的农业基础,也很难在工业上有进步。
【2】当地市场意识远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不及山东半岛。这点不用说了吧,关于区域文化本来就不好量化,但是从闯关东和走西口、下南洋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河北人去东北主要是为了找地种,山西人走西口和闽粤人下南洋的初因是为了做生意。
现在北京、天津的存在则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河北人的市场意识,河北,尤其是京津周围出现了很多类似于江浙的特色村、特色乡镇。而北京、天津转移出去的大型工业也为河北建立起一定的工业基础,当然也有污染。
四、上海和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不同的
上海是长三角甚至全国的服务中心,北京是首都,两者的职能不同,因而对于外界辐射的情况也不同。
上海是长三角的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周边需要上海进行进出口、外汇的结算、股票的交易,此外还几乎全国除了北京之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人才也往上海流动,尤其是江浙皖的。上海和周边关系非常密切,上海的公司对周边的投资和技术交流也非常多。上海周边的县市自然条件好、经济基础雄厚,上海的资金、人才、技术流向周边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这是上海辐射作用明显最重要的原因。
北京是首都,优势在于信息,BAT中的百度总部放在北京,也和北京是全国的信息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信息受地理的限制非常小,北京对外界的影响就不仅仅局限于河北省,更远的地方一样受到北京的影响。除了信息,类似于大型市场、钢铁厂这样的工业、商贸业对于北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占地大、污染重,而河北承接这些行业并没有太大的不利因素,而且河北在因为靠近北京,交通发达,适合去接受这样的行业,因而北京将工业、商贸业扩散到河北就在情理之中了。加上河北接受北京辐射的基础并不雄厚,相比之下,北京对河北的辐射作用要比上海对江浙的辐射作用要小得多。
更多阅读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论
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 黑龙江省发展与蒙古经济贸易合作的对策
蒙古国东、西、南部均与我国接壤,共同边界线长46768公里;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共同边界线长3485公里。蒙古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
二胎经济的商机 与美女经济主题相关的商机
漂亮的美女,是时尚活力的代表,同时更是经济分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美女经济已成当今最具“钱力”的经济之一。 与美女周围有无限的商机 美女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这样有吸引力的一块招牌应该是很有活力的。我
浙江小狗经济 小狗经济与大象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选择
9月26日,钟朋荣教授在西部总部经济论坛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模式: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他形象地称之为“小狗经济与斑马经济”。1、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青岛模式的特点是,区域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在青岛有海尔、海信等十大
农村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物质能量循环与地区经济差距
摘 要:初始的地区经济差距引发了劳动力自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动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伴随人才“渗漏”的“劳动换工业品”的物质能量循环。这个循环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分工格局:东部地区演化为工业品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