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 柴静 为什么柴静的《穹顶之下》会受到很多人的抨击?

首先,现代社会中对某个声音产生异见,这是正常的。如果一边倒认为某个意见只有对没有错,反而是不正常的。
其次,我自己认为,并不是对柴静的所有质疑都是合理的。甚至,对她的大部分质疑都是不合理的。
而我认为出现了这么多不合理质疑的原因如下:
因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信息流动是(基本)自由畅通的,所以关于社会话题的公众意见其实很容易形成。当局甚至允许这些公众意见对政府现行政策进行严厉的批评。
但这些意见在进入社会实践时就会遭到现行制度的有效拦截,也就是说,公众意见一般只能停留在网上,作为一种声音而存在。至于这种声音对改善现实起到多大作用,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也不太关心。
(以上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哈佛大学Gary King的一项研究已经表明中国的censorship在鼓励公开批评和防止造成群体性事件上起到的双重作用。)
因此,这种制度造成的现实是:网络上一旦引发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会马上形成为数众多的关于它的公众意见。但公众意见一直都仅仅是公众意见,一批有共同意见的人(我称之为意见群体)缺乏如何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达成妥协、共同推进现实改善的经验。

说句实在话,单看网络上各种议题的热门和开放程度,我都会有中国人舆论自由程度跟西方相差不大的感觉——我们有我们的政治雷区,他们有他们的政治雷区。
但是,我们网络上大多数意见群体的习惯是,任何话语出现之后,马上对它进行一个立场判断。有哪里不符合我意见的,或者有哪里符合我敌对意见的,马上定性:这是五毛/美分/理中客/情怀党/工业党/小清新/文科生/理科生……
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比如这一篇:,连看都没看柴静的视频,就将其归为情怀党,然后洋洋洒洒千言论述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性。对柴静的核心论点连提都没提。
再比如这一篇:比之前的那一篇好一些,至少看过了柴静的片子,也提出了合理的疑问。但它依然不是对柴静观点客观全面的评价,而只是摘取了有利于己方论点的漏洞加以质疑,然后再次强调自己赞同的某个基本原则:靠情怀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还是得理性看待。但在提出这个原则之后,依旧不给(给不出)解决方案。
我把这类人称作“立场性质疑”,说白了,立场先行。我认为区分“立场性质疑”和“合理辩驳”的关键有两个:
1)它是不是认真阅读并全面理解对方表述的内容,抑或,它只是通过攻击对方的道德或知识水平,就抹杀了对方言论的全部价值。
2)在1)的基础上,它是否赞同对方描述的问题存在、是否赞同对方的解决方案、是否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攻击柴静是烟民以及转发这一篇的质疑者满足不了1),而大部分站在工业党立场上质疑柴静的人满足不了2)。我觉得满足不了1)的,是脑子有问题。满足不了2)的,是虚荣心作祟。因为你对人家的观点进行合理质疑的时候,你没有必要站在道德高度上把人家斗倒、抹黑,给人家扣上XXX的帽子,你是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努力、对方大部分意见的基础上指出对方意见问题所在的。
除非你不是以改善现实为目的,只是以把人斗倒斗臭为目的,那我跟这种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开个地图炮,我觉得人人网已经充斥了这种人,这种社交平台不衰落没有天理了)
当然还有一类人,比如最火的这个回答:
我把这类批评归为“技术性批评”。这些人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出柴静的视频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技术性批评”当然是有益的,但它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们经常带着专业性的傲慢,攻击对方知识性表述中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错误,却无法正面回应如下问题:
1)对方的错误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学术训练还是由于对方的刻意说谎?如果是前者,缺乏到了什么程度?
(Jun的很多攻击都预设了对方刻意说谎,但举不出证据)
2)对方在细节上的技术性错误,对其核心逻辑链条产生了多大损害?(比如把雾霾简单等同于PM2.5,是否有损于视频核心意见的表达?)
3)理想中完美的逻辑链有没有可能建立起来?如果可能,需要的成本又是多少?(比如一些质疑柴静在雾霾和肺癌之间伪造联系的人,能否回答有没有现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对比实验证实或证伪雾霾和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在解决了所有技术性错误之后,我们到底有没有改善现实的可能?
的回答没有解决以上4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他所有的立场就是:因为你的知识出错了,所以你的一切意见都是没有价值的。
抱歉。一切能改善现实的意见对知识性错误的容忍程度都不能太低。因为公众要求了解的不是琐碎的知识,而是清晰的逻辑链条。因此我认为技术性错误除非完美地说明2)中对方的核心逻辑链条是站不住脚的,否则它就没有多大意义。它除了展现专家们的傲慢之外,对改善现实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补充:我在这里批判的不是技术党,而是技术党的傲慢。我认为这种傲慢,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的经验”所致。道理很简单:网络上您发表个帖子,实质上是你的ID所代表的虚拟人格,而不是你本人为其观点负责。现实中您跟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仗着自己在那一亩三分地的知识优势看不起人试试?现实分分钟教你做人。

综合以上意见,我认为,对柴静视频的合理质疑,应该能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1)她的技术性错误在多大程度上伤害了她最核心的逻辑链。
2)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部分是合理的,哪些部分是不合理的,对不合理的部分我们进行怎样的改进之后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个人认为,所有合理质疑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尊重她视频的原始内容;从事实而不是从立场/原则出发;谋求对我们现实的有效改善。
一切不从以上原则出发的质疑都是耍流氓。
=====2015-03-04=====
一觉醒来多了100多条评论,手机上看不完。粗略浏览一遍,把评论分成几类,统一在此回复,之后恐怕也不会再看评论了,抱歉。
1.这答案通篇废话。
嗯,习惯了用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总觉得讨论屁股的位置是废话。
2.柴静的知识性错误决定了我们不能相信她。
思考问题不要有洁癖,不要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为一谈。就像@刘洋(@不到……)评论中说的那样,柴静片子里面可没说只有这一个途径,那大篇幅的洗煤,在汽车上装DPF,提高燃油品质这些解决办法就都没有意义?我个人认为这使得她跟崔永元那种胡搅蛮缠有本质区别。
3.难道不给解决方案就不能称为合理质疑?
我认为,你提质疑时需要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你质疑的这个角度是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或者至少是不让人觉得不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比如有人质疑雾霾和肺癌或其它呼吸道疾病之间到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我哪怕拿出再多数据,也很难证明两者之中一定或者一定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相关变量太多了,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变量。但难道一天检测不出来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就一天不解决雾霾问题?还有人质疑说你的解决方案一定引起工业化道路倒退,可我不相信一件事放到现实中,只有非黑即白两条道路走。我不相信我们在100%雾霾和100%落后两条路之间只能选一条,我不相信这两个百分比连一丝都动不了。如果一种质疑让我看不到这个可能性,那我觉得这种质疑跟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也没有什么区别。
=====2015-12-15=====
不知道这个快一年前的问题为什么又有人点评了。专家们,你们批判柴静批判挺爽的,继续在北京呼吸雾霾的感觉吼不吼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5604.html

更多阅读

杨柳坪七日柴静 穹顶之下 柴静

新闻调查:杨柳坪七日 柴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9vj7.html;说句实话,很多天了,尽管电视上总有灾区的情况在实时报道,可是除了找到直升飞机的场面我仔细看了以外,其他的我总是瞄几眼就换过了。我自己也琢磨自己到底

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ppt

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完整版) 盗墓笔记电影完整版

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在沉寂一年之后,带着她的新作《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再次亮相银屏。柴静说:2014年从央视辞职,打算一心一意照料刚出生的女儿时,却发现女儿一出生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所以,无论肿瘤是否与雾霾有因果关系,她认为雾霾

声明:《穹顶之下 柴静 为什么柴静的《穹顶之下》会受到很多人的抨击?》为网友人定胜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