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

谢谢邀请,

估计题主问的是如何致富(致富思维)-----就是如何从“穷人”过渡到“富人”的思维,而非是穷人有富人思维

先纠正几个概念

一,好思维是一种品质,一种胸怀,不是仅仅通过学习、听课就可以得到的,要内化,要打入潜意识,并形成本能与习惯;系统化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其中缠络着情商、见识、个人素质等综合性的东西

二,身份必须与思维方式匹配,不能错位;人与思维方式类似于系统与驱动(人是系统,思维是驱动),要匹配
【穷人思维】对穷人是最优解;穷人思维不能让穷人发财(也确实阻碍穷人的发展),但可以让穷人保命;穷人用富人思维思考,是超前,会导致系统崩溃的
富人用【富人思维】是最佳选择;
富人思维是富了之后的操作,是坐天下的模式;有钱了还得保值增值,这个保值增值就是富人思维;所以,要有富人思维,办法很简单,只要在山顶就可以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的办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有钱,但是跟矮穷矬的屌丝毛的关系也没有;没钱的话有个有钱的老公(野老公、二老公均可)或者老爹(岳父、干爹均可)也行;富人用穷人思维相当于先进系统使用落后驱动,看似能提高性能,其实,根本不兼容;我邻居是三十多年前的万元户(有钱吧),结果呢,存在银行,现在在城市里面一个厕所都买不到;有钱不投资,通货膨胀就会将你打回原形;所以,富了不用富人思维方式会将你打回原形三,富人思维和致富思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两者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就相当于一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大山,如果说穷人思维是山脚、富人思维是山顶的话,那么,致富思维就是登山3,【致富思维】的重点是致富,是穷人如何登顶(爬山),就是原始积累,打怪升级的模式3,【致富思维】的重点是致富,是穷人如何登顶(爬山),就是原始积累,打怪升级的模式

对于穷人来说,致富思维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思维升级,是降维打击,是推倒重来,是破坏与建设,是打碎旧观念、建立新观念,是格式化XP系统的同时安装WIN7;
格式化旧系统:关键是清洗掉小农思维与小市民思维(穷人思维)
安装全新系统:强调一下,这里的全新系统不是富人思维,而是致富思维(穷人用富人思维思考,前面说过,太超前,会导致系统崩溃)一句话,致富思维相当于打天下的思维方式,富人思维相当于坐天下。

为警告年羹尧,雍正下了一道谕旨:“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要图功就要有致富思维,利用致富思维来图谋。
成功后就是进入富人阶层了,就需要富人思维,
守功,终功都是运用富人思维维护成就。虽然出现了三个易字,但是实质上都是难,没有捷径,而且捷径是有副作用的。
因此,穷人要发财,要习惯一个字:“难”,不要异想天开,不要莫名其妙地自信。

=====================================================
本篇的重点是致富思维,就是探讨如何登山的问题;声明一下
致富思维不一致致富,没有这个思维也未必不能赚钱本文侧重于没有致富思维不能赚钱(大概率事件)不说心灵鸡汤,经常饿肚子的乞丐鸡汤喝多了会拉肚子文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如何从穷人变成富人,有人说过,观念的优先往往比资源的优先更重要。那么,致富需要什么样的观念呢:冒险,竞争与融资三大观念

第二部分,是穷人变成富人之前,先要整合自己的资源,至少圈内混的不差(有朋友提到我的很多内容和《复杂性风险与金融市场》这本书相近,我本人没有看过这本书,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我也推荐大家去看看)

用经济学术语来解释就是:前面的内容是说如何赚取超额利润,后面的内容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赚取自己应当的利润


第一部分 用三个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尤其是着重于自己的心理是如何阻碍与限制自己的层面来分析======================================================

穷人之所以穷,最关键原因是:基础差,挖掘商业价值能力低;可是,这世上发财的也有寒门,为什么他们能发财呢?

他们有善于把握机会、创造财富的能力;

机会往往存在于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所以,要把握机会,先要认识机会;而认识机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掺杂在案例里面回答吧;这里先从把握机会说起;那么,如何把握机会呢?

这就是说到穷人变成富人的第一点是,冒险意识

【冒险案例一】三十年前,我第一次住校吃食堂;去买饭票的路上发觉了一桩奇事---打饭居然不要钱,于是就直接排队了(当时我还想,这个学校的福利真好,吃饭都免费);后来才发觉免费打饭其实是个错觉,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啊,

那么,为什么我会产生这个错觉呢?

当时,卖饭的是两个人(卖饭的人多,所以一个人收饭票,一个人打饭);而我按照常识以为只有一个人(哪有两个人卖饭的啊),所以,我只注意到打饭的那个人(没看到有人在收饭票);

卖饭的不收饭票,这就让我产生了错觉(因为他没收饭票,就误以为饭是不要钱的);所以,轮到我打饭时,就直接伸碗去打饭;

这时有趣的一幕发生了

收饭票的问我,给饭票没?

我没做声,不是尴尬,而是因为我根本没想到还有一个人在收饭票,没反应过来

见我的碗一直伸着而且不说话,卖饭的就问收饭票的,给饭票没?

收饭票的大概见我碗一直伸着(这么坚决),居然回答说:给了;

打饭的就把饭给我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还有一个人在收饭票,才明白学校吃饭其实是要钱的;

这时,明白过来已经晚了,饭已经打了,众目睽睽之下,我也不好意思承认没给饭票;而且手上确实也没有饭票(即使想给也没饭票啊),于是就溜之乎也

这件事,对于分析致富思维非常有帮助;事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我没掏钱,居然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是在两人四只眼的死盯之下,打到饭的呢?

正因为有人死盯,而且是两个人,所以,没人想到会有人敢这么做(不掏钱就打饭),

也正因为没想到,所以,收饭票的就想当然地认为我给饭票了,这就给我可乘之机;

我的行为验证了《黑天鹅PXXⅡ》的一段话:“越出乎人们的意料,竞争者就会越少,实施这一想法的企业家就会越成功。。。。人类冒险的回报与对它的预期呈反相关”。一句话,机会往往存在于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强调一下,‘机会存在于看不到的地方’不意味着看不到的地方就是机会,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根本就不是机会,而是陷阱,所以没人做);

那么,为什么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呢?

其实不是我有意抓的,假设我事先知道是要掏钱的,根本不可能去‘骗’饭,所以,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是机会;

这就要追问了,假设有人知道了我这个情况,可不可以复制呢?

不可能,

有人做了第一次,账目就对不上,就要私人掏钱赔偿的,卖饭的必然警觉,就不可能出现第二次-----也就是说机会是不可以复制的,这就是很难有人复制马云、马化腾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之前没人做呢?

很难说有没有人做,即使有人做,也不会说出来(比如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做的人一定不多,多的话必然被察觉从而被抓;

咱们假设之前真的有人做,而且是有意地去做的话,这个人必然能成大器,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惊人的洞察力,这就是致富思维:冒风险,而且是有计划地冒风险;

有人说,机会就像无数流星划过,穷人都很巧妙的躲开了;为什么呢?

穷人的本质问题在于不愿意冒险,麻烦的是:冒险是穷人致富的唯一途径;
没有计划的冒风险意味着莽撞,死的很难看(穷人没有犯错的资本,决定了穷人经不起风浪,一旦失败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不冒风险,穷人几乎不可能发财;蛋糕就那么多,你要多分的话,就意味着人家少分,而且还是绝大多数人少分(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人的失败才成就了今天的马云)所以,你要发大财就要压制多数,尤其扛住对手,而这个压制多数的门槛就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的素质:冒风险;“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就是这个道理;穷人之所以不愿意发展的根本原因一种是受资源的制约,才有命中注定的说法无心:因为穷,整天生活在生存压力之下,就没有足够的带宽去考虑长远无力:因为穷,付不起发展成本,即使有赚钱的机会也有心无力,无能:因为穷,承担不起失败的代价(不能犯错,更谈不上纠错),只能赢不能输,所以,很多事不敢做,怕输,怕做不好。。。这就注定了他们几乎不可能成为富人;世界上真有众目睽睽之下免费吃饭而且全身而退的吗?

这种情况真不少见,生日宴会或者婚礼,就有可能混进来蹭饭吃的,最典型的是大流氓刘邦;

【冒险案例二】刘邦身无分文却‘贺钱万’,不仅蹭了一顿豪华盛餐,还骗了东家的女儿做老婆(吕雉),老婆还带来了丰厚的嫁妆---娘家势力与人脉关系(吕家实力),就是凭借这顿饭带来的第一桶金,刘邦打下了整个天下;这比李嘉诚娶表妹带来的回报丰厚多了;

【案例二】顺便说说个相似的案例-----真币换假钞;我曾经在火车站被人用假币换走了真钞;手法很简单,我在一家比较正规的早餐店吃稀饭花了四元钱,就给了四张一元的,她们马上退给我,说角破了,我看了一下,
四张一元的一只角确实破了,
而且每张被撕破的角都叠在一起;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就是我给的钱是完整的,但他们却说我的钱破了,而且退给我的钱确实是破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发觉呢?

事情发生的太快,我没有来得及思考;当然,即使当时给我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也想不到居然有人设套,为什么呢?
跟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了太多关于亲情伦理方面的说教,对真实的社会却了解太少,我们的教育从来不告诉我们会遇到坏人,更不可能告诉我们遇到哪些坏人,就谈不上怎么预防坏了人;生活阅历告诉我们的父母,不能得罪人,也得罪不起人,所以,我们的父母更多的是教我们不要轻易得罪人,因此,生活中,我们大多与人为善,更不会恶意揣测别人;农业社会是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社会秩序远远好于商业社会,所以,出身在农村的人进入商业社会本身就是个悲剧,丧失了防骗的技能,而诈骗恰恰是商业社会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在商业社会,在竞争意识与竞争手段上,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就有先天性的缺陷(有兴趣的不妨看看这个帖子)火车站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人流量大,变化快,所以,潜意识地照搬日常生活的习惯与模式应对变化了的环境(何况出远门的人大多不愿惹事)所以,遇到事情,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自省,而非是怀疑;这在正常的人际往来中是好习惯,但是在陌生的环境下遇到真正的坏人,就是可乘之机;

客观来说,即使撕角了,这钱还能用,我觉得没必要难为人家小姑娘(想不到吧,用假钞换人家真币的是几个小姑娘,而且利用了人家的善良行骗);所以,见到钱被撕角,我的第一反应是老鼠咬坏的(根本不怀疑是人为撕破的),

钱接到手之后,我发觉钱呈喇叭形,被抠破的那只角都在喇叭的最低端(形成了喇叭口),估计她们用大拇指抠钱,抠的时候要用力,钱就变成了喇叭形,显然不是老手,都没来得及将钱抚平一下;这是第二个漏洞;我没多想,就给了一张一百的,给的时候还觉得不好意思,给人家添麻烦了啊,大钞,找起来麻烦,其实人家求之不得

这个时候,收钱的小姑娘告诉我,你不是有张五十元的吗?并将一百的退给我了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换掉了一百元;同时,我的火就来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五十的,而且已经退了两次,奇怪的是,此时,我还是没想到他们在用假钞换真钞;

于是,那个收钱的直接到我的钱包自己取了一张一百的,动作很快,我根本没来得及反应;为什么要自己取呢?

因为按照习惯,我在钱包拿钱的时候,从下往上取钱,而他退给我的那张就在最下面,假设我自己取的话,我可能就直接取最下面的那张,等于是将假钱还给他们了

对于小姑娘自己到我钱包拿钱,我立即起了疑心,因为这侵入了我的领地,我马上想到是不是想偷钱;

当时我确实恼了,大吼一声,我要去告你们;可能得益于这个吼叫,他们找给我的钱都是真的;我当即马上清点钱包,发觉钱一分不少,就走了,此时,我还是没有想到他们会换假钞;那么,假钱是怎么被发觉的呢?

我后来买东西的时候,人家告诉我是假钱,第一次我到菜场去买肉,卖肉的告诉我是假钱,我甚至差点跟人打一架---他认为我故意用假钱买东西;连续买了几次,我才相信是假钱,却没有将假钱与火车站吃早饭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在想假钱是怎么来的,甚至还冤枉单位发工资的会计;

一直到有个学生告诉我,肯定被骗了--长沙 郑州等地方的火车站有好多学生就是这么被骗的,这时候,我才明白是那家早餐店在骗钱,这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而且报上也出现了火车站商店用假币换新币的新闻,我跟警察一起找上门去,居然死不承认,当然也没能找补 ;

那么,如何看到这家店的换假钞的行为呢?这家店能发财吗?这家店符合我的冒险概念啊,而且他们确实是成功了;答案是不能发财,为什么呢?

发财的基本要点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从而产生规模效应赚取规模利润,这就是连锁店的原理,
就是资本家们常说的商业模式,
显然,这个骗钱的行为是不能形成为商业模式的,道理很简单,不具有重复性---一次冒险最多也就一百元,骗少了发不了财,骗多了构成盗窃罪被法律制裁,即使不被制裁也会被人们报复;

这种行为很容易被事后发现---店铺是固定的,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即使没当场抓住你,事后也找得到你,这就是事情发生之初(就是钱被撕开退给我的时候),我没怀疑被骗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这家店会想到诈骗呢?

因为地段---这家店在火车站广场,流动人口多,只要当场不被发觉,即使事后发现,受害者也不可能找上门(路费就可能不止一百),这就是火车站 汽车站 码头飞机场等地方碰瓷多 商品质次价高的原因;

一般说来,车站 码头这类流动人口多的地方,如果你老老实实经商,反倒赚不到钱,质次价高反倒是最优选择,问题在于,发展到偷骗的地步,那么,你就离死不远了

这就牵涉到机会的第二个概念---如何量化机会(机会的第一个概念有计划地冒风险):两个条件
能一次性地完成原始积累,
能妥善善后---成功之后没有后患,失败之后能承担损失;
最典型的是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的势力远远低于曹爽,换任何人,比如曾国藩都不会政变,但是,就是这次政变让司马懿完成了原始积累,为将来的夺取天下赢得了第一桶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险中求;前面的刘邦贺钱万其实也是类似的性质;

机会是不可以重复的,对于穷人来说,机会可能是唯一发财的途径;
======================================================

所谓的富人其实是资源能迅速集聚在最优势人员(包括他们的低智能的家属)手中,穷人没有资源,但是更缺乏聚集资源的手段,这就说到穷人变成富人的第二点:如何提高金融可得性,培养自己的融资能力,

【融资案例四】用案例来解释;我一个哥们儿春节回老家,返程时打算让自己的表弟送到火车站(表弟开出租车的),奇怪的是,八十岁的老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他只好另外找了一辆出租车(付租金包车);我问哥们,为什么母亲不同意?

母亲不想占亲戚家的便宜(不想欠人人情)

不占亲戚家的便宜,可以直接给钱啊,觉得只给油钱亏了亲戚,就全额给租金啊,租人家的车也是租,把租金给亲戚不是更好吗,至少亲戚可以帮你拎拎行李?!

母亲担心亲戚不要;

因为不想占亲戚家的便宜,就干脆给钱也不找亲戚,这是什么逻辑:典型的小农意识,(大家不妨看看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理论,当然我的文章跟他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互为补充吧)导致什么后果呢?
√ 第一个后果,没有人际关系(人情);人们常说人际关系,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际往来,没有往来,就没有关系;有事不找表弟,下次表弟有事就不敢找哥们;万一哪天哥们真的有急事求人家,但跟人家关系淡漠,人家未必愿意帮你--所以,表弟送哥们上火车站,即使没收钱,人情还在,以后有机会还给他,这样就等于增加了人际往来;什么是亲戚,不就是互相帮忙吗?(其实这也是培养情商的过程)

√ 第二个后果,就是没有信用额度;请表弟帮忙,牵涉到租车费用,其实就是经济往来;没有找表弟,就意味着没有经济往来,没有经济往来,就意味着没有信用额度--信用是需要培养的;

很多的金融诈骗不就是这么操作的吗?高利息小额借款而且还款及时,然后借一大笔钱突然消失;所以,即使不缺钱,有人也会有意地小额借款,目的是培养自己的信用值,万一哪天缺钱了,就不用担心借不到钱;楼上 提到富人和普通人、穷人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富人的负债经营;而“穷人之所以穷”用学术点儿的语言说就是“金融可得性”差。穷人不能成为富人的很大的一个门槛就是融资,尤其是没有抵押的融资(银行贷款是需要资产抵押的),就是说,相比于富人,穷人即便有了同样的机会与灵感,也难以借得足够的资金。

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与信用培养都做不到,又何谈融资?


======================================================

穷人变成富人的第三点 竞争意识;

【竞争案例五】说一个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是搞收藏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回收站的破烂里面翻垃圾(不要以为真的是垃圾,其实是变废为宝,翻捡值钱的东西)
比如老教授去世了,老人的旧书、本子就会卖给收破烂的,因为具有收藏价值,转手就能卖钱;幸运的话,就会找到解放前的书签,如果是用粮票、以前的小额钞票做书签的话,那就更值钱了(这些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物啊);‘比如某个有钱人搬家,有很多的新书,甚至连包装都没撕开的东西就卖给了收破烂的,他就以略高的价格买过来----注意是论斤买,而非是按标价打折买,然后倒手给需要的人;他曾经以几元钱的价格买到过瑞士手表;收破烂的在他们那里叫荒郎儿,就是我们看到的那种走街串巷的收废品的那些人,大多是文盲

他以前的生意非常好,曾经赚了一大笔钱(结果做期货亏了),现在的生意要死不活的,已经十来年了,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 为什么他的生意做不起来第二 既然赚不到钱,为什么他不转行
就这个问题,他跟我聊过好多次,他说做的人多了,竞争太激烈,转行的话,年龄大了,转行成本太高;

换句话说,他要做的唯一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他告诉我,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要提高竞争力的话,几乎没有空间了;这就是他的生意要死不活的原因:赚行更不行,本行业没有提升空间;

一直到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才发觉他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有一个如下图的开水壶,塑料老化,立不稳,炸了;我就给他一个建议,让他将那个塑料壳子送给荒郎儿;

他居然回答说:一个水壶壳子最多一毛钱,让我扔了;对于这个回答,我当时非常愕然;通过这件事,我马上意识到他的问题所在:
对于有业务往来的人来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之一是抓住大客户、留住回头客,而非是开拓新客户,所以,如何提高老客户的粘结度,才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显然这点上,他是有问题的;

荒郎儿的资源是有限的,要的人又多(对手多),这个时候信息最重要,收到好东西之后,人家荒郎儿一个电话,你就可能利润无数(用经济学术语就是边际效应高);这个电话,对于荒郎儿来说是举手之劳,问题在于,人家凭什么跟你打电话?你要人家的举手之劳,首先自己就要先付出举手之劳;这个破塑料壳子,完全可能达到让荒郎儿给你打电话的目的

我这个朋友只是简单的从钱方面来考虑,认为人家未必领情,但他根本想不到,钱不在多在于心,一毛钱人家不领情,日积月累呢?何况,这破壳子看起来不值钱,其实是你发出的一个信号----在乎别人、想着别人,真心待人的信号;举手之劳而已,何乐而不为?!

你一毛不拔,人家凭什么帮你?!

我旁敲侧击地告诉他原因,他根本不以为然 ,我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生意最高境界就是卖人情账,这件事足以说明他还没达到商人的标准,根本没有竞争意识(穷人变富人的第三个门槛就是竞争技能与竞争意识),这个破壳子尽管只值一毛钱,但这是情分,用商业术语来说,就是服务附加值; 我这个朋友做生意这么多年,这么简单的原理都不明白,难怪争不过别人;

不由得想起韩信,面对项羽的策反,韩信为什么不背叛刘邦?

【竞争案例六】项羽派人策反韩信--其实只是让韩信中立(而且是自立,对韩信本人是有好处的),韩信回答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翻译过来就是:汉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驾让我乘,用他的锦衣让我穿,用他的饭菜招待我.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别人帮你填饱肚子就要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韩信不背叛的原因说起来只不过是几件小事--坐了刘邦的几次车,吃了几顿饭,穿了刘邦的几件衣服而已;一件衣服就换得整个天下,不合算吗,为什么项羽想不到?

项羽贵族出身,不懂人情世故,换句话说就是情商不高

这就是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的区别--穷人思维只看中直接利益,不看中人际关系

【竞争案例六】以前,我喜欢买杂志,有人告诉我,如果不打算保存,看时别弄脏了,看完后送给卖杂志的 (只送一个人),这样人家可以二次利用 (二次出卖或送人);以后,我买东西也只在一家买;事后看来,你真的什么都没花,但无形的好处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比如偶然忘记钱包 可以赊账
比如到附近买东西忘记带钱了 直接找他借钱
比如手上的东西多,可以临时放在他店里
远亲不如近邻啊,比如我带着孩子有急事要走开 可以放在人家店门口,让人家临时帮你照看一下;比如你出远门人家,可以帮你看看家,万一有小偷呢;家里失火,人家给你报信 。。。。。。。只去一家,可以加深感情,商业术语就是增加信用,你没有损失,帮帮别人不是皆大欢喜吗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胸怀案例七】格局意识(也可以说是合作意识),用一个案例来解释;这类案例似乎举不胜举,随处可见,说一个多年前的案例;我要到一家公司将一个货物拉到外地,当时随手问了一个出租小货车,问他去不去,而且我告诉他两点
管货的在开会,大概需要等一刻钟左右,
就在公司的门口等,等会儿我出门叫他;
我没想到他居然将车开进了公司(奇怪的是门卫居然放他进来了);一刻钟之后,我告诉司机,估计管仓库的一时半会儿不会散会,等得了就等,等不了就走;并交代说,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散会,之后,我就不理他了;

我不理他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觉得他做生意太霸道,难缠(我们那里有个术语叫做‘饿相’----吃相难看的意思;我告诉他在公司大门口等,他却擅自做主开进来了),潜意识希望他走人;

又过了一刻钟,那个司机不甘心等了半小时,就找我要钱,理由是:等了这么长时间,我得付钱;

当时我很愕然,就反问他,是你自己愿意等的啊,我不是让你走吗?

我发觉这个司机不是好鸟,万一路上对我使坏,我一个人根本对付不了;于是告诉他,你走吧,一会儿我不用你的车了

没想到的是,司机居然拿出了扳手,要动武,好在这个公司的人都是我的朋友与熟人,当时就围过来了。。。。

后来,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做生意的,应该和气生财,为什么发展到武力相向的地步呢?

这种货运出租非常多,用商业术语来解释就是,对手很多,竞争激烈;我当时之所以提前叫车,是因为公司偏僻,叫车得走一段路;想不到的是,被管仓库的耽误了,而我对他来说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大客户,走吧,有点舍不得,不走吧,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结果呢,因为急于得到生意用上了暴力

要知道,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你都这么嚣张,要是出了公司的大门呢?!

好好的一桩生意,被不理智搅黄了;其实,办法不是没有,比如给我留下一个电话,然后自己出去拉生意,人家管仓库的散会之后,给你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吗?而我因为你等了半小时的愧疚,不至于不给你打电话

说明什么,没有格局意识--只想到单方面的利益,没有双赢的概念,甚至连自己单方面做出的决定(等待的时间),也要客户付出代价;何况,即使你想要补偿,好好说也行,居然跟客户动武,这个时候,即使人家愿意给也不可能给你了(这个时候给钱会被人误以为是屈服于暴力而非是出于同情---不愿意司机吃亏而给出的补偿)

这个司机的行为与我那个搞收藏的朋友的行为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地方是都不愿意吃亏,
不同的地方是我那个朋友不想额外付出,而这个司机是该付出的不愿意付出
做生意最关键的是口碑与粘结度;粘结度说到底还是胸怀的问题,而胸怀与钱有很大的关联性;

比如这个司机,生意不好就着急,着急就上火,上火就发脾气,而一发脾气呢,生意就更加不好

谁愿意跟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做生意?!(财不入急门,这就是和气生财的原因)


《第五项修炼》里面有一段话,
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看出“杠杆点”,亦即可引起结构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便能以小而专注的行动,创造最大的力量(价值取向)。非系统思考方式之所以损害特别大,便是因为它总是引导我们专注在低杠杆点的改变,即专注在改善压力最大处的症状(功利取向,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这样的努力至多只是使事情在短期好转,而长期只会更为恶化。
当你有财务压力时,恐惧与不安会极大地干扰你的心态,你必然有意无意地专注改善压力最大处的症状,做事的目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价值取向变成功利取向,具体到这个司机来说,就是蛮不讲理;
咱们假设,他的生意很好,或许根本就不会在意我的生意,更不会发生争执;
假设他生意不好,而心态很好呢?就会想到给我留一个电话,然后自己去另外招揽生意(价值取向)
显然心态不好是穷导致的,所以,穷是怎么导致的呢?

心态不好;穷导致心态不好(这里有个经济学术语:带宽,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心态不好又反过来加剧穷,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假设他有良好的教养或者胸怀,心态就会正常,只要心态正常,即使整个行业不景气,至少赚的不会比同行少(用经济学术语解释就是至少可以赚到平均利润)

【胸怀案例八】这种例子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一个老理发匠,手艺很好,但就是没人去理发;我跟人聊天才发觉问题在哪里;他理发一次收四元钱,付钱的时候人家往往会给一张整五元的,然后他找人一块;遗憾的是,他喜欢玩小聪明,找钱的时候不干脆---不是直接给别人而是捏在手上,等人家去要;往往,人家走的时候忘记要了,他也就不给了(换个人都会提醒);时间长了,大家晓得了他的品行,大家就都不找他了;

理发的本来就多(同质化竞争),你是在农村做生意,理发的都是乡里乡亲(熟客),一个人察觉相当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口碑差了,你的生意还做得起来吗?

我在老家的时候,就经常发觉老两口经常吵架,原因无非是多用了三五毛而已(贫贱夫妻百事哀)

有心的不妨观察一下小商小贩,即使两家紧挨着的,同样的生意往往差别都很大,问题就出在贪小便宜的杀熟上;杀熟的严重性在于一个人吃亏,马上就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即使不能马上影响你的生意,但是早晚的事情(滞后性);遗憾的是,这种杀熟的小商贩非常多,

连基本的商业道德都不遵守,还何谈发财?小偷都知道不吃窝边草,杀熟就注定了你只能在小商小贩里面打圈圈(根本就走不出来)
-----------------------------------------------------------------------------------
第二点 圈子意识,这点非常关键;处在什么层次结识的就是什么层次的人,得到同层次的信息,和同等层次整合资源的能力。

【实力案例九】我曾在一个大城市租房子,为节省费用,跟人合租,合租方是房东找来的,是个无赖,就是不交电费,由于共用一个电表,不交电费就会停电;我找房东,房东不管,找合租人,他干脆说没钱,我只好替他掏钱了事,

这件事本质上是圈子问题,圈子其实就是个系统,个人融入圈子就是系统是否兼容软件的问题;
交不起电费的房客与系统不兼容(租价设置就是个很好的过滤器----要租房,水电气费用、房租缺一不可),本来,交不起费用就应该找一个低版本的系统(找低房租的的房子),从而避免被排斥,但是他就是赖着不走,赖着不走必然影响同系统的邻居,必然导致被圈内人士排斥,比如我就经常给他白眼
遇到这种不兼容的问题,人们采取的措施是卸载不兼容软件(而非是让系统去适应软件),奇怪的是房东,为图清静,根本不管;问题在于日子久了,冤枉钱就太多了(何况为一个非亲非故的人掏电费),心有不甘,我只好搬走了;所以,因为这个合租人,几乎没人长久住下去,这就是不卸载落后版本软件的后果:直接影响系统运行;
房东无知,以为房子租出去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其实任何系统都是要维护的,要杀毒,要清理垃圾,甚至卸载多余的软件;房东自以为不管就没事,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伤害房东
没人愿意跟不讲信用的人合租,房客就会频繁地更换,两个月换一次人,你房东烦不烦?何况还要为退房的事情扯皮,这样的话,你必然要找一个住的久的人,那么只有跟交不起电费同样素质的人才愿意住进来;
即使你找了个同样不交电费的人跟他合租,难道不会拖欠房租吗?!
本来想图清静,结果越搞越糟,与其这样,你还不如一开始就驱逐交不起电费的人,所以,图省心是做不了生意的(否则,你会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那么,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对系统(圈子)没有概念,以为节省房租就可以节省费用,其实不是,为省房租我选择了旧版系统,导致自己在低层次的圈子打圈圈,而且,花费的成本(交易费用、机会成本)远远高于新版系统

人是生活在生态环境里,只有系统稳定,你才能发挥作用,后来,我翻了一倍的房租用来升级自己的生态系统,尽管财务成本提高了,但是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做事的效率提高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花钱买时间;所以,要提高效率,
首先就要避免跟低层次的人打交道,你会为此付出代价的,前面的房东,不交电费的合租者都是素质比较低的人,不要以为有文化就素质高,这个房东就是个中学教师,尽量不要与赤贫的人打交道(这里不是歧视,是说实话,我本人衣食无忧,衣食无着的生活都经历过),贫富差距太大,他们会心理不平衡,对你带来的伤害可能是无形的;
如果你比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强,那你该换圈子了;我们小时候读了太多不该读的书,以为三个臭皮匠就胜过诸葛亮。真相是,臭皮匠再多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混迹于臭皮匠间,只会被臭皮匠拖累,这就如当医生,你在卫生院永远只能够看小毛小病,哪怕你终身行医,因为你的圈子无法给你提供相应的设备,更没有大的病例让你观察上面的几条可以换一个说法,就是做生意的时候,不要与低素质的人、赤贫的人合作,否则你会被拖累的
======================================================

第三点 小农意识,这点我前面谈人情的时候谈到过,这里重点说一下小农意识对做生意的危害

今天是正月十二,初一我在老家,听说了这件事;邻居有一对堂兄弟,大哥给小弟介绍了一笔业务(安装监视系统),所有的活儿是小弟干的,总共赚了一万,但是小弟只得了四千;小弟的母亲很不满,认为大哥亏待了儿子;奇怪的是,母亲抱怨大哥的时候,这个小弟居然不说话(实际上是默认了母亲的说法);从这件事,我就知道这个儿子不会有大的出息;为什么呢?

  199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这是广义的财富的概念。而具体到个人,我们所指的财富,无外乎两个意思:
一方面是指财产,各种能给其所有者带来实际的价值利益的有形或无形的资金,资产。有形资产是指所有者所持有的现金、债券、股票、基金、外汇、经济实体以及房产、车辆、贵重金属(黄金等)、文物、珠宝等。而无形资产就是各种知识产权等无法用货币的尺度进行精确的评估的资产,如所有者掌握的专利技术、版权等。
另一方面是指本身不具备实际价值,但通过某些方式的运作,可以产生实际价值的东西。如广泛的社交关系、被承认的荣誉、丰富的学识经验、良好的个人形象等,这些东西不能用具体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其价值,但实际上它也是财富的一部分,通过它可间接转化为普通意义上的钱财。比如通过良好的个人形象,广泛的社交关系,可以促进、加快和完成某一项经济活动的进程,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在这个过程里面,无形的东西(个人形象、社交关系)就被转化(变现)为有形的货币财产(相应的报酬)。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无形的东西可能比普通的财产更重要。母亲之所以认为儿子吃亏了,是长期农作形成的小农思维: 母亲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实,商业利润更多地取决于机会、资本 信息 人脉等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在中国,由于劳动力过剩,劳动力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而机会反倒最重要,比如,为什么我一定要找你呢?(我接活了,可以找你,也可以找别人);

农民是没有无形资产的概念的,更不相信无形资产比有形财产更重要。观念错误导致想法的错误,此出发点,产生两个恶果
本来是大哥善待小弟,但是这个母亲却认为这个哥哥亏待小弟
因为母亲认为哥哥剥削了小弟导致小弟对于大哥的负面看法,反过来影响了小弟与大哥的人际关系,进而无意中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但是却不自知)如果大哥知道真实情况的话,在大哥看来,小弟不知好歹;而在小弟看来,大哥不知好歹);就是说两个人都认为对方不知好歹,为什么呢?

两个人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大哥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思维,而小弟还是小农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在这里发生了碰撞以至产生了冲突,幸好大哥并不清楚其中的变化(他还以为自己送了一个人情给小弟呢);

我之所以认为这个儿子不会有大的出息,关键在于
他的观念还停留在用劳动获取报酬的阶段,所以,他做事很踏实,中规中矩,不搞名堂,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利润来源
根本不知道人脉关系对于生意的重要性,后果就是,丧失了很多潜在的商业机会;外人会认为,他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好歹,所以不会有人跟他合作;比如我,如果再有这种机会,宁愿找不相干的人,至少不用普及商业常识(即使普及知识,他也未必相信,可能还会认为我在为自己的“剥削”做狡辩)我奇怪的是,他做生意这么多年,怎么思维至今还是小农意识,当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至今还在单打独斗的原因--他不适合与人合作做生意

按劳取酬,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价值论,跟拿工薪一样,可以保温饱,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发财,更不用说实现财物自由;说白了,就是民工干活,干一天给一天的钱,能赚大钱吗?

有兴趣的不妨看看二十年前风靡一时的《穷爸爸 富爸爸》的四象限图,你就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弟弟是在s象限(自由职业者),但按劳取酬实的思维导致他还是落入了第一象限E象限(用劳动时间换取报酬)的泥沼,意味着他陷入了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泥沼,这与民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别看民工每天工资三五百,其实跟吃青春饭的妓女没区别,年龄大一点就不行了;

而要真正赚大钱,必须在I象限,关键点在于无形资产(尤其是人脉),你连概念都没有,又怎么从e象限跳到i象限呢?


说点题外话:寒门出贵子;我们要相信,没有哪个家族能一直占据富豪榜,秦始皇还想万万代呢,结果只有15年,老家族固然有强大的基础和实力,但是他们有固有的弱点
体量大机动性弱(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崇祯居然不敢迁都)全人类的反托拉斯(反对两极分化)敏锐眼光的年轻一代(年轻人会抓机会)

一个人能飞多高和多远取决于他能够想多远和多深,取决于自己做出的选择;顺应新趋势、颠覆旧势力也是有机会的。即使内部没有机会,全球化的趋势也会淘汰这个国家(比如满清的闭关锁国),最终还是有机会;所以,寒门出贵子并非难在财富的积淀和利益格局的固化,而是难在没有眼光,没有知识。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

胜者永远属于眼光长远,执行力强的年轻人

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这个问答 ;
大学生找五十岁的门卫结婚的案例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78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如何从思维混乱、表述不清进阶到条理清晰、&nbs 条理

原文地址:如何从思维混乱、表述不清进阶到条理清晰、逻辑清楚。作者: 广州畅维教育症状:说话没重点,越扯越远;但凡命题写文章,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上句没下句,从喜欢码字变成痛恨写字;思维混乱,比如要表达意见,但一上台注意力分散,最后可能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哪些是老板的穷人思维

有朋友说,成功是因为心态,是因为思维模式;穷人大多数都是因为有穷人思维才会穷,富人具有富人思维才会富,对这个结论我没有研究过,到底是不是有数据和事实证明,我不太清楚。什么是穷人思维?我的理解,穷人思维就是消极心态的思维。如我们常听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准则

  1、 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

富人穷人根本最区别 穷人和富人的12种区别

  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穷人和富人的距离

信用无价,从穷人到富人的身份证----穷人和富人的距离0.05厘米富人是什么样的人?富人应该是善良、正直、乐观、勤劳、有信用、善于思考、敢于行动,勇于冒险、致力于改变自己和社会上所有人的命运的人,也是幸福的人。他以做事、思考、改

声明:《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为网友夜唯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