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

看了很多其他答主的答案,在翻过去看原题目,觉得很多答主对题主都有误解。

原题目:我现在国内读2+2的项目。在明年的时候转校出国留学,不是特别好的名校,排名在qs一百位左右。计划在毕业一到三年内考出cpa和cfa,短期目标是进入四大工作。

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蛮有挑战的目标,所以现在就在做很努力为这几个证书cfa和cpa做准备了。国庆放假没怎么出去玩,每天在家看书,有时候看到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平常在学校有时间就看cfa。就样高学习强度差不持续了一两个月。 实际大一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在准备cpa的考试了,只是没现在这么努力。

我现在早早准备起来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想毕业就能很快拿到证书,毕业更有竞争力,因为不知道会不会去读研。其次我真的很笨,别人两个月cfa都看完两遍了,我才看完一本半,虽然有时候会死磕。再次,很快去国外读书了,我怕我跟不上提前预习。

今天有个人质疑了我几乎所有对人生的规划,说我现在准备这些完全没必要,现在学最多只有一个知识体系,过几年都会忘掉,说我还这么年轻,不要浪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也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了。我尽管涉猎还算广泛,但好像真的没有特别特别喜欢的东西,特别是现在,感觉满眼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一个个想要达成的目的。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金融还是未来工作带来的虚荣,不知道闲下来真正能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青春应该做些什么,恋爱?友情?吃喝玩乐?兴趣爱好?好像该有的都有,但也没有未知的未来带给我的快感强烈,最近很偏激的想法是,很不想很不想别人来烦我看书。

我也听过太多人对我说你还年轻,但在我看来时间一点都来不及,女生一过二十五怎么样都不能算作年轻了,男生却有着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女生想要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享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成倍的,更何况我还没有个特别牛的爸。当然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洞见。我现在的努力都是让自己变得优秀,为了遇见更优秀的人。

但是我是个功利性比较强的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我的内些爱好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只是喜欢它们带来的结果。比如说健身,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很喜欢健身,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保持原本不过百的体重,暑假几乎每天都要在健身房泡四个小时是多么痛苦(请不要吐槽我的方法 我自己心里有数)。看到有答案让我学编程,瑜伽,小语种什么的,其实我多少都有尝试过,但都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有在coursera上听python的课,因为编程对工作有好处。想学小语种,因为想要研究生有机会去内些国家。但这样太不专心了,我比较笨,不像大家可以cfa两个月可以看两遍书,我一必须要一个个攻克。你看到了吧 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太少。

现在回学校了 我每天的行动都很受限,学校管理特别严,我如果不读书可能真的就只能看综艺 韩流了 然而我一点都不感冒。再加上学生会的事情,我们就只是老师的傀儡,做起来很没意思,把这个经历最大的价值写到简历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就算我停下来不学,真的就会有所谓的青春吗?我这样一味的追求,真的对不起我的青春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至少在我眼里我身边大多数人的青春是在荒废的。
这不是一个懒得复习考试的娃在找借口的故事。
这是一个过于着急而迷失自我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讲和青春以及未来有关的事,并作为所有类似问题的回答。

前阵子有一个的问题是这样问的:成功到底主要依靠背景,还是个人努力?
这种类似的问题我每个周都会被邀请到几次,每次看到大家的答案也都无非是背景很重要但是努力不可缺之类的政治正确。
但那一次有一个答案出乎意料地精彩,他说:
一群人要到顶楼去,有的人坐电梯有的人走楼梯。
坐电梯的人有的就靠着墙,有的在电梯里跑步,有的人在电梯里仰卧起坐。最后他们都上了顶楼,靠着墙的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能成功,跑步和仰卧起坐的人认为自己是吃了足够的苦才成功。而真正吃了足够苦的爬楼梯的人,却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职业的上升渠道(电梯)非常重要,远远超过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2、当你处在上身通道(电梯)中,你做什么其实无关紧要。

这个例子其实可以回答大量问题,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电梯,当你收到入取通知书的时候开始,那些大学名次比你高一个等级的同学,无论你多么努力认真,无论他多么懒散懈怠,除了极少数优秀得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物(突破了电梯天花板),以及每年都有的懒惰到被学校嫌弃的(突破了电梯的地板),你都已经不可能在四年后的求职市场上超过他们了。
事实上,当你收到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开始,你大概能找到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范围基本已经确定。
所以一直有人问我,大学要做什么才能进四大,选什么专业能进四大,XX专业就业率如何。
其实我一直想跟他们说:你做什么都是没用的。
又不忍心。

这里引用我的另一个答案: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商科内部细分专业之间的区别(包括学科、专业性以及就业前景)远远低于脸的区别。
影响就业前景的主要因素排序如下:
背景>学校>GPA>口才/实习/奖学金>脸>细分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再来一瓶奖。
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
我再说一遍,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回答,更加负能量的在这里: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人来说,自他们出生的那瞬间起,其实他们大概能读到什么级别的学校,能找到的第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大概都已经决定了,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三线小城市的原因,你可以看到你初中同学父辈的影响是如此的深重,以至于远远超过了他们个人的选择和努力。

所以,你的家庭背景是你的第一部电梯。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步行。

基于整个社会对大学本科学校的重视,几乎没有人会不认真对待高考/或者出国读本科,所以本科学校的争夺战(俗称高考),本质上拼的是你的心智、天赋以及家庭资源的战争。
我没有说努力,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在高三都是非常努力,至少是在他那个年龄的最大的努力。

所以,你的本科学校是你的第二部电梯,到这一步为止,题主都已经没得选了。
以下是正能量内容。

这时候题主觉得自己想去四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其实他能做的,就只有好好读书,拿奖学金而已。他可能并不明白,当他入学第一天开始,很多工作就已经和他无缘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大学多努力多认真,他也不可能在毕业后拿到中金/高盛/大小摩的offer,甚至券商资管/基金/量化也都希望渺茫。
鉴于那些薪水畸高的金融岗位对本科/工作经验/背景有着严苛的要求,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此生怎样的努力和选择,只要社会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一如现在这样稳固,都是不大可能了。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天花板。他撞上天花板,是因为他没有搭上家庭背景和本科学校这两部电梯。

幸而题主只是想去四大。目前来看,四大是相对好进的的公司。在几个学校里,GPA高一点,奖学金好一点,英语好一点,再加一点点运气。
这里强调一下GPA的重要性,我觉得GPA本质上是品德和心智的代名词。GPA过低更容易让人对个人的心智成熟和责任心等产生怀疑。大学生请一定一定不要小看GPA,无论你要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就业,都很重要。
这里也说明一下运气的重要性,在求职路上,运气占比非常大,运气很重要的意思不是让你听天由命,而是:多试几次,总有一次运气会好!

无论题主最后有没有进四大,当他拿到第一份工作的offer的时候,他可能隐隐已经明白,这是他人生的第三部电梯。
对于大部分外资公司以及券商来说,要求四大出身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于很多银行保险信托公司来说,要求四大金融组出身,是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失去了可能性。
同理:BAT可能也是IT行业的一架高速电梯。

所以置身职场就好像一个闯关游戏,你需要不停地在指定的时间内跑到指定的电梯,不然就会撞到职业天花板。

而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只要你老老实实地呆在电梯里面,你在电梯里面做什么,真的无所谓。
你在大学看CPA/CFA,还是看韩剧,还是学吉他,只要你毕业前没考出来(事实上你大四毕业前也不能考CPA),都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题主大二就开始看CPA看CFA,在我看来,真的是毫无意义。你既不能马上考,也不能记很久,也不能给你带来欢愉和快乐,这个事情只会给你带来创伤和心理阴影,而这个心理阴影,会影响到你以后的考试进度。
(我见过不止一个人,从小一直长时间高强度地被迫学一个东西,譬如英语,给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以至于从此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带来痛苦的回忆,彻底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学应该多交友多积累人脉,事实上你马上就会发现,如果他没有跟上你的电梯,或者你没有跟上他的电梯,这个人脉马上就废了。
最后能陪你吃饭聊天的,往往都和人脉无关;能给你带来莫大帮助的,都是此时此刻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同事),而不是很久以前埋下的伏笔。
同理:
你在四大,表现特别优异,和表现一般,其实下一个雇主都不知道,不会给你带来特别的求职优势(所以说:工作是公司的,考证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因为工作耽误了自己考证!)

幸运的是,从这里开始,往后面每一架电梯重要性都逐步下降。
如果你大三大四没有收到四大的offer,你可以考虑读研或者出国继续投简历,或者先去local所做两年再以社招的身份进来。一切都还有弥补的空间。
这个时候,证书+工作经验是一架电梯。
我认识一些的同行,因为没有证书,没有高大上的工作经验,虽然工作很努力,技术很精湛,依然被天花板压得很狼狈。

再往后面走,人脉,工作能力,个人努力,运气的重要性就会慢慢压过了背景,这时候你目力所及的竞争对手,才是真正和你实力相当的对手。然而这时候你已经过三十多了,已经到了事业上升阶段。如果你这时候还没到达一家有前途的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那么你接下来的路也会很难走。

30岁往后,跟你在同一起跑线的对手都需要你靠自己努力才能战胜,曾经把你远远超过的同龄人,如果他的电梯停止上升(譬如进了银行做桂圆),那么你爬楼梯也可以慢慢超过他。

这里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大学应该做什么。
以下全是私货,纯粹个人见解:

我们姑且认为你已经想好了大约25岁前的每一步,想好了要考研还是出国还是找工作,大约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参考学长学姐)。毕竟每一部电梯前的选择才是真正改变人生的瞬间。
除此之外:
大学应该学会如何让自己充实地快乐。

虽然大学的时候,你做什么都不太妨碍你接下来的人生(不过如果能把ACCA考下来也是好的),但是工作几年后,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职业规划的困扰,终生伴侣的困扰,婚礼的困扰,婚房选址的困扰,房子装修的困扰,学区房的困扰。
这其中每一个困扰,都逼迫着你拼命向前(钱)。
钱变得越来越重要,伴侣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你的工作状态,父母越来越帮不上忙说不上话,所有的保护伞眼看着都要消失了,你没法面对可能降临的暴风雨。

年假旅游去哪里?同事买了新的包包,要不要买?苹果出了玫瑰金,要不要买?有伴侣,要不要结婚?婚房买在哪里?价格?按揭?怎么写名字?结婚请多少人?酒店订几星?婚纱买还是租?婚纱照要40张还是80张?婚庆公司还是独立策划师?婚戒买tiffany还是HW?婚房装修预算?厨具是柏丽还是国产?全屋防水还是厨卫防水?…………

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方向:钱!钱!钱。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逼迫你做决定,每天都要你掏钱,如果你掏不出钱,你就得付出另外的代价,你要么面对身边的人失望的脸,你要么掐死自己原本的梦想。如果你恰好还和家人有沟通上的问题,那么这有是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吵架。

很多人这时候被定性,他们妥协了,他们降低了所有的要求,放弃了所有梦想,只为求停止矛盾停止争吵停止面对挑战。此时对他们来说,苟延残喘是他们的代名词,梦想和有趣都太过奢侈,体面是他们最后仅存的尊严。
而另外一些人,选择了抗争,他们抗住了所有的压力和期望,赶在每一个电梯关门之前窜入其中,他们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盘算下一份工作,永无止境地加班和加薪,工资大概可以每二到三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他们同时也炒股,也投资,也考虑创业,所有和赚钱有关的事情他都感兴趣。
我无意评价这些人的选择,但是马上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困扰,即他们再也没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过生日的时候,他闭上眼睛,不知道应该许什么愿望;跨年夜,他打开笔记本,不知道明年的期许是什么;他知道自己明年是什么样的,他知道未来给自己留了多大的空间,他每一分所得每一份高兴都是自己辛劳所得,每一份和谐都是自己周转调和的结果,每一份安宁都是事先计划安排好的,每一次升迁都经过了累年的算计,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他大概明白了父母的辛劳。只是再无额外的欣喜,让他感到非常的,落寞。

这个时候,如果他恰好想起来,大学时候曾经让自己非常痴迷的运动/乐器/游戏。
他想起那个时候自己向朋友宣布的目标,他想起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理想和偶像,他想起来那时候的专注和练习,他想起那时候又挤又热的寝室,想起来别人看来他毫无意义的努力——他并不在意努力无法给他带来现实的好处,因为努力本身就颇具乐趣;他也并不在意努力可能毫无结果,他只是觉得他可以做到。
当他想起来这些的时候,他会稍稍安定下来,无论他是行动,还是回忆,至少有那么几分钟,他觉得他是在为自己活得,觉得自己有希望再次获得那样的快乐。
而这几分钟的希望,能帮助他走很远很远。

当你在一架电梯里面的时候,只要你不错过下一架电梯,无论你做什么,对未来的影响都不会很大,而一个快乐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坚强更有毅力,帮助你在没有电梯的日子,不忘初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795.html

更多阅读

加盟商机 怎么把自己的经商想法转化成商机?

  你有什么经商的好想法吗?在将想法转化为商机之前,必须首先为成功进行谋划。  以下就是论证你的想法并把它转化成赢利的几个步骤:  1、列出你想经商的原因。用批判的眼光评价你的列表。  2、列出你肯花时间做的事。你若不

意库创意园:大学生创业为“自己的青春做主”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2008年夏天,一部名为《奋斗》的热播电视剧把80后创业群体推向了前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这些“黄金一代”所表现出的张扬、个性,才华横溢,带有鲜明的偶像意味和幻想乌托邦情结。而在现实生

郑全战:把自己的路走好

  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之十八        把自己的路走好          ——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腾讯公司首席架构师郑全战博士    人物名片    郑全战,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现信息科

小本经营投资项目 小本经营者怎样把自己的钱用在正点上

  对于小本经营者,最忌讳的话有:“我自己的钱,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是有钱人,拿着钱没处花时,随便拿点钱来玩玩时说的。这种人适合玩新的,玩没有先例的,玩冒险的生意。输了,他输得起。同时,又为他人积累教训。功德一件。赢了,为他人指

声明:《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为网友任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