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大家看这几张图(先忽略下面二维码啊):
大家看到这些公司的种种宣传和言论,表面上看他们都在崛起,但事实并不如此,
e租宝员工:而我们的工作呢,主要就是忽悠,骗各种大爷大妈买理财,每天都混迹于各大社区的广场,自己也觉得挺没脸的。而公司内部也是混乱不堪,去这家公司的人,尤其是有经验跳槽去的人,都是些年轻浮躁的目光短浅容易被小利益驱使的人(俗称混底薪的人很多)。而且之前北京疯狂的广告和扩招,已然导致了成本的黑洞。还有所谓的随时存取,已经触及到资金池的底部红线!
小红书员工1:看新闻都觉得这个公司很不错吧,等你进来就知道了。外面都是软文广告,在天天自问自答而且水平也不够高。等你进来之后真是说什么工作环境好,福利好,福利好就是经常给一些假货。谁敢用啊。把钱都会花在了洗白上面,还不如认认真真做事情呢。前段时间居然假货还把人吃到了医院。真是作死啊。不过小红书的公关能力挺强的。很多不利于小红书的消息都会很快删除的。
小红书员工2:公司对数据是绝对保密的,就是产品经理看到的也是有限的,但从日活对比销售额来看,公司肯定是有所优化,不过,这也不足为奇,现在做消费的,没有不刷单的吧,也都是乱流。
恒大员工:所以恒大已经做好了精密的打算,料定市场不会出现大面积退房的可能。这就叫买的不如卖的精,恒大此次的宣布行为不是对过去信赖恒大品牌的客户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而是告诉那些想要买恒大房子的准客户,赶紧来买吧,反正可以无理由退房,买了不会后悔!
有业主交了2万定金之后后悔了,要求退房,本以为能无条件顺利退房,但是我们要先让业主签订购房合同,然后交付首付款,再去办理按揭,将这套房子买下来,然后再转手卖给恒大!这期间产生的各项税费七七八八约5.6万块钱,这个钱是要购房者自己承担的,也就是说,不仅你房子得不到,还要白搭进去5.6万块钱,换做是你,你还退吗?
大众汽车员工1:现在销量降低,各个4S店经销商库存都突破的危险线,促销打折效果甚微,已经波及到我们生产源头了,停产放假也是没办法,以往每个月都是双薪三薪的发,现在也只能单薪了,只是基本工资的话,恐怕有点低哟。说起销量下滑的原因,我们车间里的人都心知肚明,现在大众三大件都有技术漏洞,再加上现在网络发达,有点什么事都是瞬间人人皆知,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想扭转战局都难了。
大众汽车员工2:也许有人会说,你们不是合资企业吗?为什么还这么黑暗?说起这个就更可笑了,德方跟中方不和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公开的事实,可以直接在会议室就拍桌子互骂,外方听得懂中文,却用英语骂,中方听得懂英文,但却用中文骂。但是德方的老大任期却是由中方决定的,而在决策上德方也占有较大话语权,可以说是相互牵制吧,所以才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况,谁也不服谁。就这样的管理方式,企业经营得好才怪。
小米员工1:小米现在的这段时间压力真的很大,马上年底了,雷总喊出来的一亿的口号基本上完不成了。而且现在市场上竞争太劲烈,乐视,华为,魅族,锤子等等。小米电视3刚刚发布,说实话这对我们来说又是新一轮的压力,内部人都知道除了手机其余产品的出货一直都不理想。虽然年初用了10亿美金去搞内容,然而对于电视这块的销量没有什么大的提升。其实我自己感觉就是小米最大的优势“性价比”慢慢消失了。
小米员工2:随着小米盈利越来越多,感觉小米那种创业时的作风慢慢也变味了,领导层目光短期,完全不考虑用户体验,为了提高盈利各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是常有的事。
优信二手车员工1:运营部应该是公司里最揪心的部门,先不说我们APP的产品使用的问题,就说我们整体的二手车量,平均分配到全国各个城市,可能一座城市不到10辆车,在这种情况的时候,公司依旧投了大量的框架、分众广告。车都那么少,大家可想而知,我们运营怎么能提升成交呢?对外总说,我们车有多少多少,但真正能用来交易的有多少,可能也只有我们内部人最清楚,具体数据就不曝了,毕竟是公司隐私。
优信二手车员工2:现在优信为了扩大自己的二手车量,各地车贩子都能加入优信平台,各种问题车,各种破车……投诉电话一个接一个!客户那边虽然好心好气的跟客户解释,但是一旦转到技术那边,直接就给回一个:“这车我们平台不负责。”
卓达员工:新材从成立开始,就没赚过一分钱,全是巨额亏损。表面看着可能有营业利润,现金流却都是天量负数。别说是什么俄罗斯的天量大订单,就算是所谓云南省官方下的订单,也从未听闻过有所修建。
还有海南那个楼盘,就是名副其实的荒野“豪宅”。真实销售情况就是几乎没人买。已经有某大银行给了贷款,土地已经押给这个银行了。这笔贷款明年到期,还款情况可想而知。
一亩田员工:能不出户就能卖掉农产平那是绝度不可能的,就像淘宝一样有人要并且满意才会买。只能说签约后无非就是增加一个销路的机会。但按我们公司目前平台来看,百分之八十这个销路是不通的。
底层的一线员工每个月的任务不同,分为完成40万交易额、签约6个供应商等。交易额怎么完全?作假呗,只要你手里流动资金多,找朋友在APP上发布一个产品消息,然后再找朋友去买,就这样把完成不了的交易额完成。钱无非就是转了一圈在回到自己手上,每笔还有交易额千分之2的奖金,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不这么做的人,早干不下去了。大供应商挣公司的钱,同样是这么做。
一米鲜员工:公司总是刷单自己做假数据,我不太懂投资,为什么这种公司会有人给钱,虚假宣传虚假订单量,连对员工的感情也是虚假的。现在的情况是,找一米鲜说裁员的情况,他们推给人瑞,找人瑞,他们推给一米鲜,已经开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了。
看完这些员工所说的,你又觉得他们是在崛起还是衰落呢?很多公司的衰落已经被见证,有些仍然披着崛起的“外衣”,但是从内部情况来看,衰落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