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实施意见 在中国当时的条件和大背景下,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解决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

谢谢邀请,看完问题和一些答案,感觉有必要澄清几个对计划生育的常见误解。

(题目有一个限定词“邓公接手中国的那个摊子”,因此答案主要讨论1980年之后的生育政策。)

误解一,计划生育是从80年代开始的,开始的标志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错误。参考这个答案:
虽然1954年中国就提出要计划生育,但真正有效的计划生育是从70年代开始的,其形式是“晚、稀、少”,通常的做法是晚婚晚育(农村男25、女23岁,城市男27、女25岁),规定生育间隔四到五年,避免三孩。

“晚、稀、少”时期的计划生育相对温和,主要方式是免费上门提供避孕药具以及避孕服务,计划生育教育落实到人。由于全国高度组织化,因此超生者仍然会有压力,但基本没有罚款、开除党籍等成文的处罚规定。

虽然“晚、稀、少”的实施相对温和,但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生育率从5.7迅速下降到2.6,是中国生育率下降最快的时期。

误解二,计划生育是造成性别比例差异的罪魁祸首,因为随着80年一胎化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例快速上升。

错误,参考这个答案。计划生育在边际上的确加剧了性别比例失衡,但并不是造成性别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在传统上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即使没有计划生育,中国的性别比例仍然会很可怕,就连中国人到了美国成了华人,他们的子女还是会性别比例失衡。

那么为什么中国在建国初期到一胎政策之前,性别比例都比较正常呢?因为人民公社打破了传统的劳动激励和继承模式。在联产承包之后,农民重新需要用生儿子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土地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之前被打破的激励又重新回来了,性别比例自然回到了“正常水平”。而计划生育只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参考这篇文献,关于土地改革和性别选择。()


误解三,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对降低我国生育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计生委自称,所以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现在的中国会有近18亿人。

错误。参考这个答案:,这个答案做了一些文献梳理。80年之后的计划生育,虽然在区域、城乡、民族上有差异,在时间上有反复,但为了方便起见,后文简称为一胎化政策。


一般认为,一胎化政策30多年来对中国人口的影响约为1亿人,作为参考,从1980年到研究截至的2011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2亿人。这因一胎政策少生的1亿人包括第一代与第二代,即A没有出生,A可能的子女B、C也没有出生,这些少出生的人口全部加起来在1亿人左右,且70%以上本来会出生在1990年之后。

研究80年代后的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研究对照组和控制组的生育率差异来进行的,原理上很简单。控制组可能是汉族,对照组就是一些不受计划生育影响的少数民族;控制组若是高罚款地区,对照组就是低罚款地区。通过这样的方法,控制住其他经济社会个人层面的因素,将计划生育的影响计算出来,这样的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了。最新的文献是南加大(现在中国人大)的王非写的这篇文章(),文章中下图最下方两条线(实线和长段虚线)的差异代表了80年代后的严格计划生育对每个年份出生的女性的生育影响。
当然,学术论文不太容易读懂,我在这里用几张直观的图表来看一下一胎政策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当然,学术论文不太容易读懂,我在这里用几张直观的图表来看一下一胎政策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看生育率的变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很明显,70年代“晚稀少”政策确实伴随着生育率快速下降,但1980年之后的一胎化政策则不然。1980年的生育率是2.613,而十年后的1990年,生育率仍然有2.428,每年下降0.7%。
其次,看独生子女概率的变化,即每年出生的人口有多大的概率是独生子女。用200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计算。下图横轴为出生年份,纵轴表示在该年度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1980年是出生的人是17%,一个1990年出生的人则有20%的概率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概率提高了3%。其次,看独生子女概率的变化,即每年出生的人口有多大的概率是独生子女。用200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计算。下图横轴为出生年份,纵轴表示在该年度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1980年是出生的人是17%,一个1990年出生的人则有20%的概率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概率提高了3%。

最后看国际比较。下图的浅蓝色粗虚线是中国从1980年至2010年的生育率下降历程,其他每一个国家(地区)的线条由一个特定的起点开始,该国家(地区)在这个起点的生育率与中国在1980年的生育率一致。我选择了4个发达亚洲国家(地区)以及5个欠发达亚洲国家作为一个简单的对照组。
可以看到,从中国在1980年的这个生育率起点开始,无论是70年代的香港、新加坡、台湾,80年代的韩国、泰国,还是90年代甚至是21世纪的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各个国家(地区)的生育率都开始快速下降。与他们从该生育率起点的变化相比,实施了一胎政策的中国在1980年代的生育率变动在初期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进入90年代才开始加速下降。可以看到,从中国在1980年的这个生育率起点开始,无论是70年代的香港、新加坡、台湾,80年代的韩国、泰国,还是90年代甚至是21世纪的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各个国家(地区)的生育率都开始快速下降。与他们从该生育率起点的变化相比,实施了一胎政策的中国在1980年代的生育率变动在初期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进入90年代才开始加速下降。

仔细看上图,我们还能发现一个事实——除了越南之外,所有国家(地区)从2.6开始的生育率变动曲线的末端,全部位于中国生育率变动曲线的下方。就连印度、孟加拉之类的著名高生育率国家,从2.6开始的生育率下降速度也快于实施了最严格政策的中国80年代。

所以,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作用体现在哪里了?

体现在整整十年独生子女率从17%到20%,提高了3%?想想看80后城市学生在上大学时被破除的第一个世界观——据说计划生育是国策,实施了那么多年,可为什么每个农村同学都有兄弟姐妹?

体现在整整十年后生育率从2.61下降到2.43,平均每年降低0.7%?印度、孟加拉,常常被用来当作没有计划生育下中国的未来,这两个国家的生育率从2.6这个水平往后10年间,平均每年下降2.2%。

体现在一胎化施行30年后生育率从2.6下降到1.5?除了中国之外的所有亚洲国家(地区),对,是所有的,如果从他们达到生育率2.6的那一年往后可以数30年,那么在第30年,这些国家(地区)的平均生育率是1.2。

所以,计划生育的作用,远没有计生委自称的那样大,也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把这些误解全部澄清之后,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上来:什么样的生育政策会对生育行为有影响?参考这个回答。

我们知道,影响生育率的两个根本因素,一是母亲的教育,更高的教育提高了母亲生育的成本;二是儿童死亡率(在参考回答中我使用了出生时期望寿命来代理这个变量),更低的儿童死亡率提高了每个出生子女的期望收益,使得人们没必要生太多的孩子来达到一个保留效用水平。

这两个因素的背后,体现的是给定框约束条件下生育决策的高度稳定性,以及强行改变生育决策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

从上文给出的独生子女率变化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独生子女率在80年代初是上升的,随后84年开始又下降了。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一胎政策初期在农村强行推广带来的强烈反弹,这样的反抗成本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胎政策在1984年就被放松了,得到了农村的一胎半政策。这样的政策放松,实际上是将一种强行从根本上改变生育决策的政策,变成一种在边际上改变生育决策的政策。在1984年之后的几年,真正受到计划生育影响的,是那些本来就在两种生育决策上摇摆不定的人群,而不是那些清楚知道自身最优生育数量的人群——想象一下,你如果是一个坚定的丁克族,现在有人出钱强迫你生孩子,出到多少钱你才会愿意?这就是强行改变生育决策所要付出的代价,让那些原本坚决要生3个甚至更多的人群只生1个好,你需要付出的成本不会更少。比如以1981年《光明日报》的新闻为例:
福建省有64个县,每个县都有7、8个人专门干为妇女私取节育环的事。由于不懂科学、不讲卫生,经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有的妇女为取环被人将子宫、肠壁刺穿,引起腹膜炎死亡。湖北省利川县有的公社私取避孕环的妇女达3、400人,有一个大队上环80多人,其中80%的人取了环。四川省情况更严重,有些地方出现专以取环骗钱的“钩钩匠”,取出一个环收几十元至上百元,其中彭水县62个公社有2/3的公社发现有非法取环的情况;秀山县钟灵公社有几个大队育龄妇女中所安放的节育环全部被私取。由于某些人非法私自取环,牟取暴利,残害人命的情况,在各地屡有发生。
想一想,1981年取环就能花上百元,甚至可能会因为手术事故要命,人们却仍然趋之若鹜,甚至整个区域全部冒着生命危险取环。这还是取环呢,如果想用一些更严苛的方式把人们的生育率强行降低,政府打算付出什么?他付得起吗?

所以,在进行“到底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的价值观大讨论之前,能否先搞清楚,假如计划生育减少了出生人口,那究竟减少了多少?如果少一个人也是少,也属于“部分解决了中国人口问题”,那是不是得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讨论,否则还有什么意义?

很简单,计划生育从1980到1990年每年的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加总,全部按照1990年价格计算,大约200亿元,再包括约为总经费3倍,同样用在了计划生育事业上的的多子女费和罚款,总支出约为800亿元。乘以其中的手术费用占比50%,除以80年代因计划生育而少生的大约2500万人口(年总出生人口2.5亿,减少了十分之一),相当于是1600元少生一个人。1600元,比当年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还要高一些。作为参考,在1990年,中国中学生的生均教育拨款是248元,小学生均教育拨款108元。

也就是说,不考虑人口年幼时的净消费和长大后的净产出,那么在1990年的价格上,每少生1个人的计划生育花费,大概可以提供7个中学生拨款上一年学,或者15个小学生拨款上一年学,或者让1个人从小学读到初中毕业,顺便留级几年。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简短地回答“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解决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

答:生育数量并不是一个能轻松被政策改变的选择。正因为如此,计划生育并没有怎样“解决”人口问题(相对地,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的关系也不大),却也花了很多钱。就我个人来说,这个钱花得不值。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889.html

更多阅读

假如梅西他们这类球员出生在中国 梅西出生年月

10月11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中国足协掌门人韦迪在深圳圣廷苑酒店会见了深圳茅台红钻队主教练特鲁西埃,在两个多小时的会晤中,特帅毫无保留地道出自己给蔡振华的建议,奉劝中国足球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就是选才的标准,矮个球员都

高丽人朴不花为什么要到中国当太监? 阜新高丽人遗址

高丽人朴不花为什么要到中国当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

《赢在中国》、《我们》主题歌歌词 霍元甲主题歌歌词

昨天在我发了一篇微博,告诉大家我们会选出一位给优米网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的米粉,送出一份纪念品,这次的纪念品是一张收录了《赢在中国》和《我们》主题歌的CD,礼物不胜厚重,仅作为我们对米粉们的一片心意吧。《赢在中国》和《我们》

声明:《计划生育实施意见 在中国当时的条件和大背景下,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解决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为网友平头踏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