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 我国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

泻药,看了已有的答案,觉得该说的基本都说了,我补充说几点:
小Q:小A,我现在在国企工作真是深有感触,每天就是倒杯茶看看新闻,你说国家养了这么多人也不干活,效率低下,你说要这么多国企干嘛?
小A:那你觉得一个企业应该什么样子?
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 我国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
小Q:应该像那些私企一样吧,大家都很努力工作,老板也很懂得回馈员工,大家一起挣钱。
小A:那国家为什么要挣钱?国家完全可以印钱征税啊!国家的作用就是让国家的人民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广义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等等)下快乐的生活,你不工作产能下降才是国家最关心的,企业赚不赚钱它不在乎。在国企工作的十字真谛你不会不知道吧?
小Q:“不赚钱可以,但不能出事”?
小A:对,其实许多行业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态度。石油,电力,通讯这些行业,你的工作就是提供能源和服务,你赚钱不赚钱是后话,先保证国家稳定的能源、电力、通讯的供应是首要的,这是人民生活的基本。
小Q:私有企业来经营这些行业也能提供稳定的供应吧?
小A:这不一定,你别忘了,私企是盈利主导的单位,国企是政治主导的,这是两个组织从构成上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私企的一切决定是从能否最大化盈利出发的,国企是是否符合政治需要出发的。举个例子,安然的故事我想你听过很多遍了,里面有一个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安然控制了Texas的能源供给,而加州的电力供应主要来源于Texas的发电厂。当时美国为了得到合理的电价,建立了一种浮动电费电表,即电费是每秒根据现在对电力的需求与供给浮动的电价,比如夏天的晚上用电的人多,那么大家付出的价格就都很高,这是一种市场化机制为了能对人民用电有一个合理的激励。现在试想如果你是安然,你会怎么做?
小Q:拉电闸?
小A:对,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因为一到夏天,大家对电的需求弹性是非常小的,哪怕电再贵我也要开空调和冰箱来保存食物,要不简直没法活。这个时候如果电价上去,那就是巨大的利润。所以安然经常性的给他控制的电厂打电话,让他们“关掉发动机维修一下”。更狠的是,他们是双头赚,这边在他们“维修发电机”之前,他们的期货交易员满仓了电价看涨,然后boom,安然不但明目张胆地抢劫了加州人民,也在金融市场上洗劫了一番。
小Q:你说的这个是因为他形成了地域垄断,如果我引入竞争不就好了?
小A:一些自然垄断是不适宜引入竞争的哦,因为那样会使平均成本更高。举个例子,假如我要给整个北京铺设无线WIFI,我要把整个北京大街小巷全装上我的路由器,我装路由器的成本假如是100亿,北京假如有1000万使用无线WIFI的客户,我平均到每个的成本就是1000块,也就是说我卖1000块以上我就能赚钱了。但是现在隔壁老王发现了我这个商机,也决定做这个生意,他也花了100亿去铺这个路由,最后由我们两家分这1000万用户,最后每人有500万客户,每个人成本100亿(由于这个服务需要全覆盖,所以我们必须全北京都铺),最后我们的产品等于要卖2000块以上才能赚钱。换到客户角度,如果不垄断,你要多花一倍的价钱才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
小Q:如果说你与老王以龙脉为界,天安门东边归老王,天安门西边归我,成本可能会降到50亿,也是500万客户,不就变成1000块了吗成本?
小A:那我们也就同事成了城东西的地域垄断,有没有垄断是看客户有没有选择权,所以我们还是垄断了。这也就是说这种行业,必须要靠垄断才能维持,不垄断也许就不会有这个行业了。2000块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人用我们的WIFI,就用4G了。
小Q:嗯我明白了,事实上任何放在2000块以上的定价都会使这个市场产生吸引力让隔壁老王这些人加入进来。
小A:是的,所以如果是一个私企垄断这个市场,他就会把价格定在1999.99元,每个客户赚取999.99元的利润。这种垄断的定价权是能带来超级丰厚的利润,但是同时也比两家或多家竞争更加节省社会资源。
小Q:经济老师说垄断定价后会有剩余价值的损失DWL,那这样岂不是很不好?国家是不是有权力限制他们的售价,比如电价不能超过X元/度?
小A:是的,事实上欧美许多国家确实是有这种监管的,他们核算一个普遍社会的资本收益率作为回报,比如5%,那么以你的成本假如是C,那么你的价格就是1.05C,所以保证了你的利润率就是5%,让投资者不觉得干了这行亏了。
小Q:那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虽然垄断了,但是实际他们没有定价权,也不需要国企介入。
小A: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这些企业家都不是傻子,既然你限定了我的利润率,我只需要把成本做的巨大就好了,全体员工配车配房,出国旅游公司信用卡吃喝玩乐随便来,福利全都上的最高标准的,以前公司成本100亿,我赚5亿,现在我把大家都弄的非常高兴,烧了一大堆钱,成本200亿了,我还赚10亿,多赚了5亿,何乐而不为啊?这一切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
小Q:是啊,就像现在官员的公款吃喝,贪污腐败。
小A:是的,不同的是,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合法合规的,投资人自己的钱想怎么烧就怎么烧,我愿意把钱扔在大街上你管不到我。而官员的贪污腐败,不违法也违反党纪,理论上是要受到制裁的。不过确实是有一些更好的博弈模型能够解决这些烧成本的问题,但是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完美的答案,那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小Q:但是这些问题在国企中也同样存在啊,也并没有解决。
小A:是的,同样存在,而且也相当严重,但是相对而言,党对干部的监督力要比国家对企业的监督力强,司法可能拿走你的钱财,剥夺你的自由,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得罪了另外一边,你的人生就呵呵了。
小Q:嗯,我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吧。
小A:是的,但是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国企,比如互联网这种轻资产高激励高创新的行业,就容不得国企这种模式了,基本就是看能力看打拼,胜者为王。
小Q:为什么互联网这种行业就适合竞争?
小A:因为他相比其他行业基础创新成本是很低廉的,往往靠的就是一个想法,结合一些程序员就可以初步启动,后面就有A轮B轮各种融资了。所以你搞这么一个start-up几百万差不多了。当创新的成本很低廉的时候,你就需要充分的竞争去将创新最大化的激发出来。
小Q:是啊,竞争还能刺激创新,所以其他行业也都要引入竞争才能刺激他们压缩成本,创新改进技术!
小A:那倒不一定,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创新是需要花很多钱的,一个新的药一种新的机器都要经过许多专家长期的努力研究加灵感配合上足够的资金供应才能做成。
小Q:那又怎样,我没明白。
小A:钱从哪里来?钱从利润里来,但是我想你经济老师给你讲过完美竞争的情况下,每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的道理吧?
小Q:嗯,是讲过。
小A:如果所有厂家的利润都等于零或者很少,他们哪有资本去创新呢?创新可不都是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啊。竞争是给了这些企业足够的激励去创新,但是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能力去创新,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愿望与能力两样才能做成的哦,不想做或者不能做都无法完成这件事情。
小Q:这么一说也有道理。
小A:所以说淘宝可怕,有时就可怕在这里,全国各地在一个平台上完美竞争,打价格战,消费者是买到了更便宜的东西,但是你买到了更好的东西吗?也许吧。一个厂家没有了利润,就没法去开发更好的技术,甚至可能会尽可能的降低目前产品的质量以压缩成本降价去和其他厂家竞争。
小Q:那这怎么办?
小A:分两种情况,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生产量的增加降低了平均成本的行业)大规模合并重组,市场走向垄断化或半垄断化,价格有可能更高(因为垄断)有可能更低(因为成本下降),总之竞争消失殆尽。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入行门槛且没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就是不断地重复一样提供一模一样的产品或服务直到永远。
小Q:那种良性竞争,理想中的环境就不存在了吗?
小A:不是完全不存在,不排除有些行业各个厂家在品牌上有一些不同,产品有一些特点让市场分开。比如可乐和百事,都是汽水非常接近,但是有些人去吃饭点coke,服务员问we only have pepsi, is that ok?那人会回答no it's not ok, it's not the same stuff.我确实遇到过这种人,还不止一个。所以这些厂家在市场上非常接近,但是依靠自己的竞争力或者产品特点慢慢将市场区分开一点点,导致产品互相具有高替代性的前提下还保持着一定的垄断性。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况。
小Q:那最理想的经济架构应该是怎样的?
小A:总结一下,大型关于国家命脉或人民生活基本需求息息相关的天然垄断行业,由国有企业垄断。人民生活其他增值服务,由私有企业寡头竞争,这样既保证了持续创新的利润资金支持,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是他们有动力去创新。还有一些底层行业,就是完美竞争,价格战把利润打到几乎不挣钱,万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会有互联网这种行业,前期是完美竞争(几乎全都免费),当客户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利用客户粘浊性形成巨大的行业壁垒(QQ自己的巨大的客户群)达成垄断,使后来再起来的做同样事情的企业不可能生存,然后利用垄断收费或者变相收费(增值服务或者打广告)。
==========================================================
最终还是决定用了问答模式,我觉得这样虽然很冗长看起来也没有学术paper那种又是图又是公式的严谨性,但是可能比较方便大家理解。我总之是最喜欢读Q&A的。记得以前哲学写作的两种模式一种是essay一种就是dialogue吧~
以上内容有少量内容引用了我自己在
=============================================================
感谢大家的评论,但是我希望大家在讨论问题的同时言语不要过激,过激只会让你的观点显得更加不convincing.

经济学实际就是人类承认自己的人性弱点,并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机制来利用这种弱点来达到人类想要达到的目的。目前来看,我认为市场机制和国有机制都有他自己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谁也说不好,我们在这评论也是都是就自己所看到的社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现实而以点概面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或思维逻辑。而真正的真理是在辩论中体现的,大家都说出自己的局部真实,也许就有机会组成大的真实。我只是就我的思想说出一种理论,我认为我说的理论有可能是对的,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在judge你们的人生经历或者你一生所信仰的whatever belief

另外一个误区我要说明一下,我生活在北京,可能看到的央企国企和许多生活在地方的知友看到的国企央企有比较大的出入,和你们个人所见到的可能会有更大的出入。而也许在地方,国企由于其垄断地位等等原因,其实没有给我们大家提供一个ceteris paribus(其他变量恒定)的对比。比如某地方国企是一家国有银行,而该地方其他产业均以农业和加工业为主,这些知友可能看到的就是国企员工天天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拿许多钱,而自己风吹日晒的辛勤工作还不如他们挣的一个脚趾多。但是也许这种工作的不平等可能是因为行业造成的,比如金融业(因为是资源分配行业)在产业链中具有较高的分配权,所以利润比较高,员工收入比较高,也坐办公室吹空调of course。因为在这样的地方,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和这家银行同样等级,在其他方面类似的企业进行比较,所以就强硬的把它划分为国企,把自己的养鸡场划分为私企。而我生活在北京,有许多可以比较的案例,我可以看到在私有/非国有控股股份制银行工作的同学是怎么样的,我也可以看到在国有银行里工作的同学是怎么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而且我还额外能看到在美国工作的那些在金融行业的同学是怎么样的),所以我得出了上面的结论。当然我看到的可能是真正的事实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一些现在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一些知友如果一辈子生活在中国,可能只看到了中国的问题,然后假想一个比中国各方面都更好的乌托邦美国在大洋彼岸,那里一切的一切都是好的。我相信出过国的知友可能都会说其实美国也不是那么好,确实他比中国好,但不像大家想象的好那么多,当然也不像新闻联播最后十分钟里报的差那么多哈哈。而为什么你只看到了中国的问题,就像陈奕迅的歌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说的就是这种人性,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你在中国看个感冒也许早上挂个号中午看了拿个药下午回公司上班了一共花了200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你到了美国会发现看个病可能预约就要半年,最后花掉很多钱,虽然医保承担了大部分,但是医保也是很贵的,你才会明白,美国医疗如此SB,中国医疗如此NB。事实就是这样,你老婆每天给你做饭你觉得这就是她应该做的,还总骂她经常网购,看隔壁老王的老婆不网购长得还漂亮,等有朝一日你把隔壁老王的老婆撬了你才发现她不网购但是天天去大商场花钱不止,不做饭每天还让你给她洗脚按摩,漂亮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东西总是别人的好,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人性的弱点。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这是所有人的特点,但是如果你不面对他,任其左右你的生活,那就不好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910.html

更多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意义 国有企业的终极意义

  改革开放开始近30年,舆论对国有企业的评价好像永远是“改革还不到位”、“还不彻底”。  不独中国,世界各国对于国有企业的看法,可以叫做“在批评和抱怨中前进”。第一是“批评”,国有企业在全世界几乎都永远受到批评:不赚钱以至

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的贵族化与民营企业的老财化

最近,关于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大幅度扩张、民营企业收缩)的提法很盛行!特别是中粮收购蒙牛股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前20强或大中只有一家民营企业)之后,这种提法,显然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其实,与此同时的另一个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就是

武汉育才行知小学校长 浅谈国有企业的知才育才用才

  我国从“十六大”开始确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同时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国家如此,

声明:《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 我国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为网友惯性想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