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亮剑 如何评价电视剧《亮剑》?

之前电视剧艺术选讲课上我写了一篇文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亮剑,没有修改错别字和一些小错误,也懒得修改,索性直接放上来当做参考吧。
——————————————
初步修改了一下错别字,希望大家能看得舒坦点。
——————————————
2015.9.11 感谢 提醒,《博客天下》杂志及新媒体文章 因为疏忽引用了我的部分文字并未署名。经我跟《博客天下》杂志社沟通,该社人员态度很好,主动向我致歉并应我的要求在下一期杂志上更正,在此对尊重我劳动成果的《博客天下》杂志表示感谢。我正在与转载《博客天下》文章的其他媒体进行沟通。同时,我对于个人非盈利性质的网络转载要求尽量能给出署名和链接,媒体或其他商业需求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如媒体或因其他商业需求在2015.9.11后未经允许转载(节选或全文),无论是否是知悉此声明,即视同愿意支付本人人民币贰仟元整稿费。我不看重金钱与浮名,但是请给我基本的尊重。
——————————————
2015.10.16 感谢《博客天下》寄回来的杂志和刊登的说明。

——————————————

解读《亮剑》的人物形象塑造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视剧作品中,抗战剧总是会被扣上“神剧”之名等一系列帽子遭到批判,但凡事不能过于偏见,必须要用客观的眼睛来分析事物、国产抗战剧中不乏《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系列佳作,今天就从《亮剑》说起,解读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

谈到《亮剑》的电视剧就不得不从其原著小说作者都梁说起。都梁有在部队中服役的经历,对于中国军人的理解自有其独到的看法,同时都梁的知识涉猎面也非常广,我们可以从他对于剧情时间和历史事件的把握与掌控下略窥一二。而对于亮剑的创作,都梁在创作新作《大崩溃》后曾表示《大崩溃》中的人物是被历史的大潮推着前行的,而《亮剑》中的英雄人物则是在创造着历史大潮的人,后者相对来说会更加酣畅淋漓,敢做敢当。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亮剑中每个人带给我们的接地气的英雄气概。

《亮剑》的电视剧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尽量贴合实际。近段时间的脑残抗日剧中例如八百里外干掉一个鬼子,日军三八式步枪当冲锋枪扫射,日军的手榴弹不用磕一下就能爆炸等常识性错误被传为笑柄,这类抗日神剧对这类内容的处理甚至不如幽默抗战电影《举起手来》。《举起手来》当中对日军九七式手榴弹要磕一下解除保险才能投掷的设定以及极其少见的日军三八式步枪发射二式枪榴弹的剧情的描述非常到位,在军事常识方面,相较之下大量看似“严谨”的抗日剧却被一个“搞笑片”虐杀到体无完肤,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回头再看亮剑,亮剑中的人物塑造当中,其军事常识的拿捏却异常到位。先说主角李云龙,其军事生涯中的战斗都是有原型的,甚至就是真实的实例改编。例如李云龙正面突击坂田联队击毙坂田联队长实际上是源自于黄土岭伏击战晋察冀军区第一团的用山炮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战例,李云龙伏击日军观摩团击毙一名少将六名大佐等大量军官的战斗实际上就是现实中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指挥的韩略村伏击战,该战中王近山将军指挥一个团击毙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扬。而后期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野司发来的:“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活捉黄百韬,全歼黄兵团。”的命令实际上是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野司合围黄百韬兵团时发布的命令。而李云龙指挥华野二师的恶战赵庄阻击战则是华野六纵在碾庄战役全歼黄百韬兵团时掩护主力作战的张庄阻击战的翻版,在全歼暂七师后命令俘虏长跑并从跟不上队伍的人当中审讯高级将领的故事则是开国少将钟伟的故事。后期李云龙出轨的故事也是来自于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王近山中将因为婚外情被降为大校农场负责人的故事。

《亮剑》中大量运用改编现实战例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履历,用现实事件的合理性避免了过于完美化的人物经历,使得故事更加丰满且真实。晋西北铁三角以及周边势力的人物也都有其原型,例如丁伟以丁盛和钟伟两位将军为原型,孔捷的原型则是李德生将军,楚云飞的原型则是国民党晋绥军的楚惜春将军和中央军的胡琏将军,就连他那句“就算是五万多头猪,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的台词也是来自于国民党军中德国陆大的高材生邱清泉(另一说是王耀武)讽刺短时间被全歼的李仙洲兵团的原话。甚至抗战剧情中写着“专打三八六旅独立团”的日军装甲车这样的细节也是脱胎于日军对陈赓恨之入骨在装甲车上用油漆刷出“专打三八六旅”字样的历史细节,不得不说编剧用心良苦且准备充分。这样的人物脱胎于现实原型,和“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句话”竟不谋而合,我认为这样的艺术创作方式既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人物,更可以把艺术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整部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添光加彩。

但不得不提《亮剑》当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虽然亮剑当中抛开了机枪不换弹匣步枪不拉枪栓上膛的一些脑残抗日剧成分,但还是有不少细节性错误。例如原著小说中使用德军mp38冲锋枪的山本特工队莫名其妙地用上了当时已是敌国的美军m3冲锋枪,这或许是国内影视界德制武器道具不足而导致的。而四十年代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军服上的臂章不应该是“八路”字样而应是“18GA”字样,因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个番号在1937年仅仅使用了一个月便变更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8Group Army),身为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并且是实际上的最高军事主官)不可能换不上代表自己番号的新军服,这也是一个历史细节错误。而炮击楚云飞时粟裕大将“用五吨炮弹换下李云龙”的台词也有逻辑性错误,楚云飞在后面表示解放军使用的是四个炮兵团的美制105mm口径榴弹炮,该炮炮弹单发重15公斤,而四个炮团总共有48门火炮。这样的弹药勉强只够七轮齐射,甚至够不上一个弹药基数,因此这样的数字明显是不能表现解放军火力充裕的情况。类似的错误细节有不少,还有待提高,当然这些只能算是题外话。

亮剑当中对人物的表现还有一个历史性的开创,那就是并不是以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来展示我军的高级将领的革命形象,而是更加贴近现实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高大全的神。李云龙这个人物之所以有血有肉,让人感同身受且有强烈共鸣,主要是因为李云龙的形象可爱又不恶俗,缺德又不可恶,刚烈又不失温柔,血性又不失谋略。而这个可以称作是“文盲”的“泥腿子”将军的成长路程实际上也在暗喻着人民军队成长的历程。

李云龙敢做敢当,有仇必报。日本人今天给他造成一点损失他明天就千方百计设法报复,楚云飞对他的评价是这个人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面对曾经杀害他战友的坂田联队,李云龙在敌人冲锋的时候发起正面反冲锋,掩护炮兵击毙坂田联队长并率全团突围;山本特工队突袭大夏湾八路军总部使得他的老战友孔捷挡枪并被撤职,李云龙反手就伏击日军观摩团击毙一名少将六名大佐为首的百余名日军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摩团;山本特工队前脚刚端了李云龙的团部俘虏了他新婚的老婆秀芹且让政委赵刚负重伤,李云龙后脚就组织起上万人的兵力直接攻打县城,把城内的日军包括山本特工队在内一个不留全数歼灭;黑云寨土匪杀了救过李云龙好几次命的的警卫员和尚魏大勇,李云龙带着一个营就灭了黑云寨,亲自砍了仇人的头。哪怕是到了解放战争,楚云飞突袭了他的一营,李云龙反手就缴了楚云飞一个营的械还赖着不还,淮海战场上二人相遇,楚云飞给了李云龙一炮,李云龙立刻还楚云飞几颗子弹;以至于小说中作为福建军区C集团军军长的李云龙少将和作为金门守备副司令的楚云飞中将还是互有输赢。以至于在李云龙发兵黑云寨时老战友孔捷还在哀叹:“谢宝庆啊谢宝庆,你惹谁不好非惹李云龙这个楞种?”

或许有仇必报只能表现他的侠义精神,但他的血性与智谋却是他更深层面的精神财富。在和坂田联队决战的时候,李云龙不让一营营长张大彪带人死冲,而是最大限度地在保全自己战士的生命。而攻打平安县城就自己的新婚妻子时,损失了大量的兵力也难以攻下城门楼子,李云龙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妻子,命令炮兵炮击城门连自己的妻子一起炸死,他的解释是:我不会用我的士兵的命来换我老婆的命。而没饭吃的时候他们想伏击日军巡逻队,发现对面是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之后还是毅然出击,用巨大的代价全歼三百人的关东军部队;在成为华野二师师长之后,面对楚云飞指挥的国民党军美械王牌第五军第八十九师,在B29轰炸机(美制,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为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便由该型号轰炸机完成)和105mm口径榴弹炮的狂轰滥炸下死守赵庄,不禁打光了晋西北的老底子,而且阵地上所剩仅余百人,师长李云龙都当上了机枪手;无论是楚云飞邀他只身勇闯日军军官的生日宴会还是绑着一身炸药赴楚云飞的鸿门宴,都是一股子的侠义肝胆。这样的故事令人不由得想起原著小说中李云龙的秘书郑波的感叹:“伟哉,上将军!”,这样的血性更赋予了一名“将军”应有的形象。李云龙提出的“亮剑”精神更是新时代军队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完善的精神,这种无论对手强弱都敢于亮剑的精神是一种气概与气魄,这是抵抗强权与列强的利剑,拥有这样精神的人更可以塑造出一种英勇无畏的军人精神。可以说这种形象是以前的抗战剧当中很难见到的,传统抗战剧当中多是一些高大全的形象,而《亮剑》中对李云龙的塑造更加有血肉,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妻子怒发冲冠,但更不会为了自己妻子的性命白白浪费自己士兵的性命,血性与理智的冲突更加表现出其人的独特性格。而李云龙的谋略也有充分的展现,例如在与坂田联队决战时不靠步兵死冲而是步兵掩护炮兵打击敌人的指挥中枢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以结束战斗;在和山崎大队战斗时则依靠土工掘进的方式抵近投掷手榴弹,之后再进行团级建制的集团冲锋以突破敌军阵地,充分发挥了拿破仑“火力集中”理论的精髓;而第一次进攻89师时也是用大部队佯动掩护精锐小部队突袭敌军指挥部。司令员们总是夸他“鬼点子多”,事实上这是在借用司令员们的嘴来评价他的足智多谋。

更多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主角”总是只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李云龙形象的塑造则更为接地气。孔捷形容李云龙“属狗脸”,不但逮谁骂谁,而且翻脸比翻书还快。被贬官做被服厂厂长时叫嚣着师长来了也请不动他,结果旅长一过来吓得脸都开了花;一抢不到主攻他就骂天骂地骂副团长骂政委骂参谋长,一旦有仗打他又能翻脸翻回来;他一言不合总是和人打架,和和尚,赵政委,孔捷都交过手,当他把段鹏招进部队后还老是撺掇和尚和段鹏打架;他手上的东西谁都别想拿走,他从别人手上抢来的东西谁也别想要回去,抢来的骑兵部队没有副团长孔捷的份,缴了楚云飞358团一个营的械拖到国共内战都不还,友邻部队打劫他的战利品他就让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还手打人。而李云龙更能把被人民群众厌烦的公式化的东西打破,逆常理而行之,例如他抗命转移突围方向,抗命减少彭德怀的保卫部队伏击战地观摩团,例如他对时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赵刚说国民党俘虏兵的思想教育到战场上搞就行了。这些令人厌烦甚至作呕的形式化程序在李云龙面前开启绿灯,用他特有的简单粗暴打破繁文缛节,让事情变成众所期待的模样,我想这也是李云龙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谈完李云龙,更不得不说说本片的一大主角楚云飞。有人说如果有一个泥腿子的李云龙,那么楚云飞就一定是一个斯文版的李云龙。我们可以看到,在本剧的剧情之中,并不存在站在党派的立场上固执地要用人的立场来区分人格优劣的行径。亮剑既歌颂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共产主义者,也歌颂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国民党人,楚云飞就是这之中的典型人物。在亮剑开场时李云龙部与坂田联队的决战中,楚云飞因长官部命令而不能支援八路军友军,他痛心疾首地对副官表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友军被消灭心中十分不好受。在得知李云龙部对坂田联队发起反冲锋并成功突围之后又是胸中一口闷气吐出,非要结识这个李云龙不可。以至于楚云飞跟随学习团来到八路军总部时主动提出要到李云龙独立团观摩学习。他发觉二人志同道合之后他更将手头名贵的勃朗宁手枪相赠李云龙,论其心机,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时局,他并不把两党之间的仇恨放在第一位,而是认为国共两党相争,损失的是整个中国的国防力量,消耗的是全中国的对日抵抗能力。楚云飞的观点与李云龙和赵刚不谋而合,要先把敌人赶跑兄弟再关起门来打架,否则将国不国矣。楚云飞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形象,和他的原型楚溪春将军一样,是识大体且有能力的军人,他们心中是国家的最高利益而不是一党一派或是个人利益。这样一个形象实际上是对当时中国的一个理想的设想,当时国民党挑起的摩擦不算少数,尤以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国民党苦心经营数月伏击并歼灭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的主力为最,这种友军相残的行为令人心寒。但《亮剑》剧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如果像楚云飞这样的将军再多一点,一败涂地的抗日战争是否会大有不同。《亮剑》正是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血有肉的,富有血性和民族性的国民党少壮派将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楚云飞同时并非一个不明事理的人。他在李云龙和他大闹日军军官寿宴时曾讽刺李云龙及八路军游而不击,但在李云龙反击他八路军得不到和正规军相当的补给时却能自知,并默不作声地为李云龙提供了很多帮助。无论是李云龙团部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时楚云飞炮营炮击西集据点并伏击山本特工队对其造成重大伤亡,还是在李云龙借平叛之威缴了他一整个营的械,他都一笑而过纠缠不多。要说楚云飞毫不计较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他正是知道八路军部队在百团大战后没有军费的困窘,他更希望自己的友军能够更好地在敌人面前生存下去。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虽然孔捷和丁伟等一系列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知道敌人的增援部队越是不惜一切代价,就越是说明阻击的必要性,越不能放一个敌人突破防线。就连楚云飞这样隶属于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指挥体系的军官,也指挥一个团和日军的重装联队殊死决斗,掩护解放平安县的战斗。甚至可以说楚云飞这样的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血多影视作品中的国民党军官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国民党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不可饶恕的反动派,也有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真豪杰,这是对一个党派的公正评价,更是对一部分民族英雄的肯定。楚云飞这个形象的塑造代表着一群人,他们是像张自忠,李家钰,佟麟阁,赵登禹等等阵亡将士等民族英雄的化身,他们不为党派的立场所束缚,他们心中的想法只有保家卫国,而楚云飞正是这一类人的化身。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较为多见,但用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来表现一个群体可以说是非常到位。

尽管楚云飞和李云龙在当党派上是两个极端的对立,但是楚云飞依然从欣赏英雄的角度和李云龙做了多年朋友,在原著小说中李云龙在文革中自杀后最公正的评价亦来自于海峡对岸的楚云飞。楚云飞和李云龙的交情曾被赵刚这样评价:“这是君子(楚云飞)和小人(李云龙)的交情,君子永远占不着小人的便宜。”我们略作分析很快便能推导出接近真实的答案,实际上正如李云龙所说他是“穷怕了”,穷到缴获榴弹炮带不走只能炸掉,炸了还心疼的要哭。楚云飞身为挚友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但作为一个看得起李云龙的朋友他还是装傻充愣,甚至在李云龙来到他的鸿门宴时,尽管李云龙绑着浑身的炸药,但楚云飞仍有很多机会杀死李云龙,可他没有下手,一路把李云龙送到了城门机枪的射程之外。楚云飞是一个不会出卖朋友的人,即使在淮海战场上两人拼得你死我活,醒来后却依然最先询问自己老朋友的情况。楚云飞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可谓一个斯文版的李云龙,侠肝义胆,义薄云天。

楚云飞是一个翻版的李云龙,我们从另一个看到了一个彬彬有礼,敢爱敢恨,有血性有抱负,信仰三民主义的另一个国民党的“李云龙”。他一样有“亮剑精神”,也是一个敢于向敌人亮剑的真英雄。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像李云龙一样塑造了一个和我们平时所见大不一样的全新人物,也让这个有血有肉的国民党军官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楚云飞同样也是一个鲜明的形象,他为了让自己的朋友活下去,可以顺着台阶放李云龙一条生路。但他面对敌人他也毫不含糊,敢提着枪冲锋陷阵,更有胆量用手榴弹雨和山本特工队谈笑风生,也毫不畏惧和李云龙大闹日军军官生日会,这是个儒雅和刚烈并存的职业军人的形象。

如果说李云龙是亮出来的一柄绝世宝剑,那么这柄宝剑必定有限制其锋芒的剑鞘,而这柄剑鞘就是李云龙的老搭档,政委赵刚。赵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学毕业,温文尔雅。尽管开始时李云龙对他这样的书生一点都不待见,甚至连作战行动都不让赵刚知道,但在赵刚展示了自己绝佳的枪法,二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过后,俩人的交情竟比谁都更要牢固。甚至可以这么说,晋西北的三八六旅独立团无论是离开了团长李云龙还是离开了政委赵刚都无以为继。老李管军事,老赵管生活,二人井水不犯河水,却把整个独立团带成了战斗力强悍的野狼团,打出了第二战区大量的漂亮仗。这充分塑造了一个优秀政工干部的形象,并且将部队军事主官和政工干部的塑造结合了起来。

众所周知,李云龙是一匹烈马。能够好好驾驭自然是一个作战能力和战术素养极高的军事主官,但一旦放开缰绳就信马由缰无法控制。不仅仅是自己经常私下调动部队打伏击战,战场抗命更不是一次两次,在剧中可以多次看到彭德怀副总司令气得又摔又砸。而赵刚则恰好是对李云龙的最好制约,在李云龙非要离开指挥位置带领突击队冲锋时,赵刚总会搬出李云龙最怕的旅长陈赓来压他,要挟要是他擅离职守就要把电话挂到旅部告状。对付李云龙这种死皮赖脸的人通常方法或许都不会奏效,甚至和他硬来的话只会导致关系的破裂。但赵刚却能用比李云龙更无赖的方法让他不能撒泼耍赖,这显得更加人性化。在以往的影视作品当中,无论是苏联红军队伍的政委还是解放军队伍中政委,都会给我们留下一板一眼毫不通融的印象,几近成为一种既成的思维定势。然而赵刚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却青出于蓝,虽然并非反其道而行之,但也在保留了一名部队政治主官优良作风的前提下赋予了更多鲜活的“人性”和“色彩”。这样“反传统”和“反定式”的人物塑造方式和李云龙及楚云飞的人物塑造方式是一个套路,让我们在已经看到眼角膜都要长茧的政委队伍形象中出现一个鲜活的、贴近常人的形象,当然会感到眼前一亮。赵刚这个政委并不是有板有眼地和过于富有个性的团长唱反调,而是寻找更适合而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部队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方法灵活。我认为会和自己的搭档讨价还价而且要用死皮赖脸的方式不短变通的政委只此一家,看起来或许乐趣无限,但这也是一个超越了“传统”的全新人物形象。而在赵刚负伤离开独立团之后,李云龙先是私自调动部队打平安县城,因为战功卓著功过相抵,后来又因为和尚魏大勇遇害歼灭的黑云寨的土匪,被降职为营长。这之中足可以看到赵刚岁李云龙的控制力和引导力有多么重要。而在二人见面后,赵刚一拳打在不负责任的李云龙身上,二人依然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样的人物塑造生动细腻,富有感情和感染力。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燕京大学学生,考量到民国时期数量稀少的大学,赵刚的知识水平实际上足可以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后级别。作为水平极高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却和我们印象中当时瘦弱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生却完全不同。赵刚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在三百米外击毙数名日军狙击手,精确射击的技术让李云龙都不禁叫绝,而他报到时在路上救了和尚魏大勇的时候也非常仔细地分析出了山本特工队的前世今生以及特工队偷袭八路军总部的战略企图。这可以看出赵刚尽管算是一个“学院派”的部队政治主官,他不但拥有相当的知识水平,更在抗大学习了相当的军事知识和战技战术能力。而在和李云龙的共同工作中,他一再重申要在生活中学习李云龙的战斗经验和知识。而李云龙则以知识分子需要工农结合的理由拉着赵刚喝酒,赵刚觉得与其琢磨李云龙的歪理倒不如和他一起喝,一来二去不但学会了喝酒,还跟着脏话连篇的李云龙学会了骂人。而他和李云龙也总是因为意见不合大吵一顿,甚至大打出手,李云龙还说赵刚是从小到大第一个敢动手打他的人。在团级军事主官的层面上来说这样的事情似乎可笑,但这也是两个人的真性情。而赵刚总是在吵架或者发过脾气之后总是率先冷静下来,两个人都亲热得像是一个妈生的,喝醉酒之后哭得像个孩子。本剧通过这样的故事发展,塑造了一个不仅沉浸于纸面知识,更愿意在实战中和生活中学习知识的学习型人才的形象。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知识分子,谦虚谨慎,有勇有谋,敢爱敢恨,有哭有笑。很多影视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过于浪漫而脱离生活。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每个人有脆弱的一面,有要像他人学习,甚至改变自己习惯的时候,但最终你骨子里的精神不变。也许语言粗俗做法直接,但事情的对错是不会改变的,但选择遵从自己的本心做事就不会后悔。赵刚便是被塑造为了这样一个形象,他处变不惊,坚持原则,但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这样的能打仗的学习型人才也和我们常见到的书呆子完全不同。

《亮剑》中除了对于主要角色的塑造十分到位外,配角的塑造也十分考究。典型的就是独立团的叛徒保卫干事朱子明的叛变,事实上《亮剑》也跳出了非善即恶的确定的圈子,而是把朱子明设定为了一个普通的人。在被俘后,他面对日军的拷打也算是坚贞不屈,但最后还是被日军要凌迟他的心理攻势突破了心理防线。要说他是恶人恐怕远远算不上,换成普通人或许被抽几鞭子就什么招了,然而他也有抵抗。在山本特工队趁李云龙新婚突袭团部时他也设法阻止特工队的行动,他并非是无情无义之人,只能说他的坚韧度相较之下不够坚强(相比之下贺龙元帅的妹妹遭国民党部队凌迟也誓死不屈的精神就更厉害了)。而再看李云龙的前妻秀芹的至死不渝,第二任妻子田雨的理解和包容,孔捷的火爆脾气,丁伟的大战略思维,和尚的头脑简单忠心耿耿,段鹏的忠孝两难全,彭德怀的大手笔,左权的舍己为人。甚至就连龙套级别的炮手和狙击手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丰富的“人味儿”。这样的剧情塑造和“人民战争”的思想有不谋而合,恰巧更深刻地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很好地表现出了战争并不是依靠个别英雄才能获得胜利的,而是一场人民的战争,而“人民”更是剧中始终穿插着的一个鲜明的人物,换言之《亮剑》并没有真正的英雄与主角,每个人在剧情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较之下大量电视剧当中主角的戏份和精神过于突出,配角们更加类似于浮雕下平整的墙面,仅有陪衬的意义可言。而《亮剑》在这方面却大有不同,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甚至于山本一木,筱冢义男这样灭绝人性的刽子手角色都有血有肉。《亮剑》不似有些抗战剧般把日本人描写成智障样的敌人,中国军队再以玩乐似的战斗击败敌人。《亮剑》中的敌人毫无疑问是强大的,无论是称雄亚洲的日本陆军还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王牌部队,这些敌人毫无疑问是强大的,但是我们经过无数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如此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物塑造手法无疑是高明的,打败猪一样的敌人是不能证明自己的强大的,但是打败虎狼之师一样的敌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对于敌人形象塑造的把握和拿捏的到位同样也是《亮剑》人物塑造方面的一大精彩之处。

如何评价亮剑 如何评价电视剧《亮剑》?

对于《亮剑》这样历史背景丰富,题材新颖,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却非常独特的优秀电视剧而言,要详细解读其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和精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样短小的文章也只能抛砖引玉,略述一二。但《亮剑》这样的优秀国产电视剧是值得我国大量新的、抗战或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应当学习的。很多时候成败都源于细节,有些导演或编剧对于历史细节的错误或许不会在意,他们不会去了解日军的作战编制,不会了解国民党军的装备配发时间,他们或许拍拍脑袋就决定剧情画面以及特效。殊不知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时耗费数百万美元巨资租用潜水器就是为了得到泰坦尼克号沉船最真实的影像,《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分别花掉了1.2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最大限度地还原二战的真实战场,细节决定着成败。而这也是我们电视剧艺术创作者的一大软肋。而跳出框架这点也十分重要,不拘泥于传统,最大限度地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尽量“接地气”,尽管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一旦当艺术成为脱离生活的高岭之花,那一个电视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算终告失败了。因此,《亮剑》的人物形象塑造经验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国内抗战及军旅题材电视剧值得学习的最佳对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5845.html

更多阅读

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体现在哪里 敢于发声亮剑

去年9月,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强档推出了电视连续剧《亮剑》。该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和文化轰动效应。央视媒介研究机构公布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创下了13。7%的央视电视剧首播收视率的新高。据媒体报道:一位80多岁

鞋类产品标准 鞋类产品如何亮剑终端

诸多品牌都在大型终端设有自己的店中店,那么该如何使你的品牌在百花丛中绽放呢?终端店位选取是否得当,是影响店中店销售的核心要素。店位选取合适,就会形成天然的地利因素,在终端内部各店中店品牌力、销售力、管理力、推广力大致相同的

亮剑精神狼性团队 狼群营销——如何让你的营销团队具有狼性

  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说:“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情感者,莫过于狼;最具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狼性,狼道,狼图腾让众多军事家羡慕不已,因为有狼性,《亮剑》中李云龙的部队所向披靡,《沙场点兵》中的野狼团更能让全

浅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从《亮剑》谈企业绩效管理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每当回想起李云龙在军校毕业论文演讲中阐述的这段激

声明:《如何评价亮剑 如何评价电视剧《亮剑》?》为网友诠释忧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