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爱情是两个灵魂一个身体,而友情是两个身体一个灵魂。”
《七月与安生》是我十四岁、上初二的时候看了很多遍的故事。我小时候记忆力好,虽然谈不上过目不忘,但书里的很多部分我都可以大段地逐字背诵。所以,当我一开始听说这本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我是不看好的。
书里,七月从头到尾是个乖乖怯怯的好女孩,安生是主动追求家明的坏女孩,最后安生生下了家明的孩子难产死去——一个过于片面的故事。所以我万万没有想到,几年没有哭过的我,会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成了一个傻逼。
<给曾国祥导演比一万个心>
(一)
一个周三的上午,我一个人去电影院。电影一开始就看见了《七月与安生》的英文片名:“Soulmate”,内心有一些吐槽但还是起了小小的涟漪。
长大以后,我们不再敢大声地谈论一些可能显得有些矫情的东西,甚至无法再和别人敞开私人面的自己,但我们又很真切地记得那些进入过我们灵魂的人,暗暗怀念她们。我很高兴我是一个人去看的这部电影,毕竟有一些触动是没有办法拿出来和别人说、也无法让别人看见的。
安生和七月相识于13岁,形影不离了3年。七月有一个和美的家庭。安生的爸爸已经去世,妈妈总是不在,她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似乎只有疏离和仇恨。于是七月就把自己的爸爸妈妈分给她。安生在七月家里吃饭、睡觉,七月的爸爸妈妈总是对她说,多吃一点,多吃一点。
七月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爱安生的人。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安生就决定不可以辜负她。她把自己租来的小屋子的钥匙给七月,对她说,我以后会有钱的,我去哪儿你就去哪儿,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七月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安生的表情有点失落。这种“最好的朋友恋爱了”的失落,每个女孩子可能都会明白的吧。更何况,对安生来说,她什么都没有,她只有七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在心里把我们放在第一位。可能是父母,可能是伴侣,可能是最好的朋友。有这样一个人存在,我们就不会有无枝可依的孤独感。
只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样一个人。那些从未得到过这种感觉的孩子,就留下了一个心里的洞,很多年以后都很难被填满。安生于是混迹在酒吧、街头混混、各种男人之中。她尖叫、大笑,又纯真、又妖娆。
安生找到那个男孩子,说有个女孩子喜欢你,你给我注意点。不管是对七月来说,还是对家明来说,安生都代表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张扬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世界。他们被这个世界吸引,又不愿意付出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他们都喜欢安生,透过安生他们体验着那个世界。
家明被安生吸引,是注定的。他和七月是多么相像。从那一刻起,两个女孩的关系注定变得复杂了。
(二)
七月在安生与家明之间选择的,一直是家明。
安生在佛堂中逃开了家明的凝视。七月看到了这一幕,但她没有戳穿家明,相反,她用天真的笑容假装一切不曾发生。七月后来对她说,当我看到你们在佛堂前的那一幕,我就知道你会把家明让给我。但我还是没有让你留下来。
安生决定离开那个小镇。她可能是怕自己的存在会影响到七月和家明。在火车开动的那一刻,安生的心里一定也是有恐惧的。她喊到,七月,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七月一边哭,一边定定地站住了,什么也没说。
那之后出现了整场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幕。七月回家以后哭了很久。家明不知道,她并不是因为安生的离开感到难过。她是对自己感到失望。她失望自己没有办法爱安生像爱自己一样多。
我觉得这一幕实在真实极了。七月和安生的关系中,一直都存在一种不对等。无论两个人多么努力的回避,她们两个人都认为,七月作为拥有的比较多的那个人,一直“赐予”了安生良多。这可能是为什么,当七月支付了酒店的费用时,安生要通过和别人拼酒的方式,想要请七月吃饭。她背负着那种亏欠感。
我无法觉得七月不好。我们每个人,可能归根结底都无法爱另外一个人,像爱自己一样多。我也曾有过这样对自己失望的时刻,原来我比自己想象中更自私。不过,也正是因为有那样的时刻,我反而能够对他人的复杂性有了一种过去不曾有的宽容。
但安生在七月与家明之间,选择的是七月。
我始终觉得,七月对于安生来说的意义,与安生之于七月是不同的。就像七月会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之外没有人爱你”。在七月面前,安生是软弱的。她流浪了四年,终于写信给七月:“我累了,我想回家。我可以回家了么?”
这四年的放逐,当然是安生本身的人格特点决定的。她从小就想要浪迹天涯。但这件事在佛堂事件之后发生,我总觉得某种程度上,也是安生对于自己的一种惩罚。或许也是七月对她的惩罚。她们都不曾说出口,但她们都隐约清楚。
但七月还是爱着安生的。我想,当她决定把一切都当作不曾发生的时候,她一定是在害怕同时失去安生和家明两个人。对她来说,不戳穿未尝不是一种“原谅”。她也努力过,不要去计算给予与收获。但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真的从不计算付出与回报。
我们都是凡人。
(三)
七月看到了家明怀里的安生。那一刻她一定是恨她的。
安生一直把自己过得乱七八糟的。有时候,人让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对别人还怀有期望。那种逞强又脆弱的样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着无法抵御的吸引力。家明也不例外。
七月对家明说,我等你一个月。那一刻看电影的我也感到一种无奈。在家明和七月之间,在安生与七月间,七月好像都不曾真的做错过什么。
七月最终决定离开这种稳定的生活。她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兢兢业业地维护着这份稳定,就像她对安生说的:“你以为我就容易么”。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为了让所有人满意,必须在笼子里安安稳稳地过。可能,除了爸妈的意愿,七月也是有背负的,她觉得这份安稳的生活是安生让给她的,所以她不能丢了。
但她终于还是丢了,又或者,她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勉强维持终究是不成的。
而谁也没有想到,安生过上了七月的生活。人能不能把自己过好,首先要看愿不愿意让自己过得好。安生放下了执念,才有可能去过一种更平和的生活。
在人还没有长大的时候,我们与那些走得特别近的人,仿佛是分享同一个自我的。我们一部分的灵魂开放给对方,对方的所思所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刻画我们的自我。所以我一直觉得,在人生早期进入过彼此生命的人,会被一部分的吸收到自己体内,它影响着自己后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那个人曾经的存在会永远无法磨灭。
但我们最终会分开,会成为独立的个体,有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分开以后,她们两个人都开始去找回那些,在成长的过程中,由对方去体验了的那些部分。现实中,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也会发生某些微妙的改变。
这就是长大。
(四)
可能每个女孩子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想起一个人。我也不例外。
我有一个在一起十多年,然后绝交了六年多的好朋友(有时候觉得好朋友真不是一个准确的词语)。她是转学到我小学班里来的,是第一个让我猛然意识到少女之美的人。小学和初中我们都在一个学校里,可能因为一样有过困难的童年,我总是觉得我要保护她。
后来因为成绩的关系,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上学。再后来她放弃学业,因为喜欢的男孩子在世界不同的城市颠沛辗转了一圈,但最后还是他们分开了。
在那个时候我把她带回了家。而随后发生了一些事,致使我和她也永远地分开了。还曾经把她的脸一张张剪碎。两个人一旦走得太近,就会有巨大的力量伤害到彼此:你知道她最大的软肋在哪里。就像电影中,七月明明是心疼安生和人拼酒,说出口的却是“你好贱”;而安生也毫不留情的回嘴,你的人生多么无趣乏味。
我们纠缠地在一起长大,知道对方的全部内里,知道在什么位置下刀子她会最疼,却又还不够成熟,去了解到有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口、有些人无论如何都要去珍惜。
我不知道她后来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直到我看七月与安生的那个上午。她在qq上告诉我,今年五月,她已经结婚了。
我想起初中的时候,我们在同一本本子上给对方写信,她抄过安妮宝贝的一段话:
“想在彼此的灵魂里寻找一条通往世界的途径。而这个进入的切口,只能是给予彼此的爱。我们在信里写,我爱你。就像对这个尚未展开旅途的世界说,我要出发。这种感情,现在看来,其实已经如同一场初恋。”
这段往事,使我对女性之间的友情,一直保持着某种信仰。在它里面,没有性,没有好奇,也没有激素的作用。只是因为彼此共同的愿望而靠近。我们就像两个敏感的贫乏的孩子,彼此拥抱取暖。
我不知道女生和女生之间的感情可以复杂到什么程度。我只知道,在那些和性、爱情无关的关系里,女生能够给予女生的东西——忠诚、付出、无私、原谅,也都不会比她们能给予自己伴侣的少。
谨以此文,感谢所有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陪伴过我的少女们。
“愿你美,更愿你好。”
以上。
原文发表于:
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欢迎关注 KnowYourself -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