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 影视 规定 广电总局是否拖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后腿?

广电局拖了后腿,是毋庸置疑的。
广电总局 影视 规定 广电总局是否拖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后腿?

不过认识问题不能片面,此案中两个当事人(创作者,审查者),都有极大的过错。但涉案的第三人(观众,或称市场),也不是什么责任都没有。到底是三位一体,还是三体的无序运动,现在的发展趋势更偏于后者。

我是在某影业做宣发,同时也承担院线管理的工作,虽然入行不久,但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这个圈子了,一直用自己的坚持和理想对抗现实的颓靡。当然,我还顺带猎杀蝙蝠侠。

电影圈其实很小,公司就那么几家,院线就那么些,明星?导演?嘿嘿。看起来繁荣,其实都是柯立芝。正如另一位答者所说,审查者拿着铡刀高高在上,你从创作伊始便产生了心理负担,规章制度不仅仅是在片子成型后才开始起作用,而是在创作者脑中构思阶段就已经奏效。

我们的民族经历过太多沉重和痛苦,我们的土地埋葬了太多鲜血和冤骨。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题材,却只因为所谓的“敏感”而不许提炼,这在我来看,是相当可笑的。因为从现在市面上的作品来讲,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严肃题材。这无论是对背负着生活压力的个体,还是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但影视界,只要作品想面向市场,就要不能全裸,拒绝反动。禁止迷信,根正苗红。坏人必死,好人立功。百姓安居,生活繁荣。战争政治,严格把控。敏感历史,禁止触碰。

我想拍个邪教题材的作品,像《大师》那样,表达一下对愚昧无知的反思和批判。NO。
我想从国民党的角度拍个解放战争,主题是战争中不同阵营里两位主角的悲惨经历。NO。
我想细腻的描绘一对同性恋的坎坷爱情,就像《阿戴尔的生活》那样,包括多场激情戏,不过风格会加现实。NO,要么就删减。
我想再拍一部《活着》,NO。
我想拍文革,还原那段真实疯狂的历史,NO。
我想拍科幻,外星人把中国一半城市夷为平地,幸存者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反击最终胜利,NO。
要是在党的领导下,于废土之上对抗外星人呢?领导想了想,还是NO。
我想拍反恐,有点像《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那样,但要彰显恐怖分子的大胆和邪恶,所以得把天安门炸了。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位包小强,凭借机智和勇敢大破恶势力。NO。
炸鸟巢?NO。炸大裤衩?NO。炸西单?NO。炸三里屯?NO。炸五道口……NO。
我想拍《鬼子来了2》。NO。

甭说以上这些了,就是把这答案写出来,敏感词都不少。

审查者的问题在于,自己天天穿着衣服做爱,却也要求别人穿着衣服做爱。电影局与足协有过约定,什么时候国足第二次进世界杯,什么时候就出分级制度。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所以各种书面文件、各种规范规定指导意见等等,从创作之初就开始在思想上束缚创作者。这些东西,当然拖了后腿。

再说另一当事人。国内的创作者确实能力也有限,一是教育环境,一是社会环境。应试教育拍出来的就是应试电影,浮躁社会拍出来的就是浮夸桥段,金钱至上的风气拍出来的就是纸醉金迷的作品。能好的了?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好作品就少了。艺术创作变成了稳平快,内容均流于表面,能满足得了观众的胃口?所以,那些不会触及审查者的题材,我们一样也拍不好,《玩具总动员》,《朱诺》这样的作品,没有审查制度,我们也拍不出来。因为自打国内创作者提笔的那一刻,出发点就与人家是不同的。我们构思不出来那些吸引人的戏剧角度。不夸张的说,打上学开始,直到在圈子里软磨硬泡,就是磨灭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

哦,对。人家《朱诺》是早恋怀孕的故事,我们也不能拍。

我一直以为,电影虽是商品,更是艺术。只有赋予了作品一定的艺术价值,才能完美的彰显其商业价值。但现在很多人,早把艺术价值抛诸脑后,让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成了慰安妇。

所以,拍个电影,左右逢源,上下打点,还得时不时瞄一眼头上那把刀,再来点投机心理做辅料。你本来就能力有限,没有具备先进而优秀的构思能力,再这么一折腾,还有多少精力和心情琢磨剧本?在享乐至上,娱乐至死的中国,甭惦记《教父》,《肖申克》这样的片子了。

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无论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讲,好作品一直以来就那么几部,可见创作力的匮乏。以我个人口味来讲,打从懂事起看大陆电影到现在,我认为九十年代至今真正经典的只有三部作品:活着,霸王别姬,鬼子来了。除此之外,过眼云烟。而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那几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节点。

审查者态度模糊,但刀口锋利。创作者想象匮乏,心态浮躁。两者相辅相成,欢喜冤家。这样的畸形环境下,能诞生出怎样的观众,怎样的市场,用脚趾也能想到了吧。

首先,市场也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而且创作者在观众面前是绝对话语权的,通过营销宣传等手段,调节你的口味和取向。但是创作者做出来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好啊,但他们麻痹你,让你觉得他们的东西值得看,而你还就真的信了!现在有多少人看电影电视剧是冲着帅哥美女去的?在开放市场中,群体越大,智商越低,这是真理。渐渐的,观众的神经和情绪不再是自己的了,脑子也变得不会再过多考虑逻辑,看见萌萌的东西就能笑一天,看见心仪的偶像就能睡不着,甭管多狗血多突兀的情节,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只要有爆炸有奇观,一概点赞。当然,我们拍电影,可以卖萌卖腐,俊男靓女,视觉轰炸,但只有这些,是肯定绝对必须不能称为好作品的。可惜观众素质跟不上,无法达到一定的欣赏水平,也认识不到这个层面。

普通观众二逼观众就不说了,这俩群体是非常巨大的。文艺观众我也要好好劝一下,什么时候你不再想着怎么文艺才有范儿,你才是真的文艺。

市场就是这样,观众是大头,但却不具备话语权。一个个进影院的人,在片方和我们这种发行方眼里,就是一台台人体ATM。他们把眼泪和欢笑附在钞票上,一并拱手相让。而我们这些人,就在后台开心地点着沾满鼻涕和汗水的人民币,开怀大笑。

于是,没有判断力鉴赏力的市场,再加上严苛却模糊的审查,再加上毫无创意和追求的工匠,形成了美好的三角恋关系。这画面太美,我已看了很久。

是的,好莱坞粗制滥造也不少,但人家无论市场还是产业都很成熟。中国呢?在市场和产业飞速成长的时期,再不开放一些,只能变成歪瓜裂枣。目光不用放太远,就看看咱们的邻居韩国吧。

当然,我喜欢轻松肤浅的作品,因为越是经历多灾多难,越应感受诙谐惬意,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净化和激励。同时,我也喜欢严肃深刻的作品,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只要是好的、到位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去追求。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即便是闹剧,也不应过分癫狂或过分内敛。

想起来我们现在有部片子,拖了大半年,到现在都无法上映,公安局长、军队领导都来看过片子。但是我没看过粗剪版,不知道质量如何。不过一看名字,我就觉得基本没戏——《黄克功》。反过头来讲,即使上了,市场认可度也可以呵呵一笑。这不,三个环节:审查、创作、市场。哪一个都很够呛。

填坑之余,来这里偏激一下,以上所写,观后莞尔就罢,不必深究。
再来一遍:Nothing is true,everything is permitted。嘿嘿~

——————————

时隔两个月最近这么多人又给这个答案点赞啦!谢谢各位。最近工作较忙,手头项目很多。十一这两天约会补觉,余下的几天继续写点东西吧~~呀啦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6003.html

更多阅读

广电总局的那些SB 广电总局是sb吗

昨晚上网的时候看到一则消息:广电总局下发通知, 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缩略词。理由很简单,因为有很多人不知道NBA!就像广电总局领导不知道我们称赞他们为SB一样,这种风气要改过来,不然以

声明:《广电总局 影视 规定 广电总局是否拖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后腿?》为网友狂人日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