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
何为相见恨晚的知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主基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试着分享一份重要知识列表,无法做到全面,但求言之有物。

回答太长,不想读?有空再读。记住四个字“回归专注”,你就赚了
网上虽然有知识宝藏可挖,但也有刻意吸人眼球的“垃圾信息”。若被这些垃圾信息吸引,很可能陷入思绪紊乱和内疚!【上网时请珍惜超链接的点击动作,不要漫不经心。】每多点一次,思维关注点就偏离一点,想做的事就耽搁了一些……连点三次后,可能会迷失方向,陷入时间黑洞!!如何做到回归专注?首先可参考【】如果闲来无事,只是想通过上网漫游寻找某种意外的舒适感或收获新情报:那么请牢记——凡事有始必有终(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如果没想好上网漫游的活动何时停下来,怎样停下来,那么请在看到这则回答时【立刻停下来】如果是替别人做事时失去耐心上网闲逛,那么请亲口说出自己当下正在做什么事,自觉难度如何?

如果相对于自己当前的技能水平,这事的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那么试着与那人商量,逐步调整任务难度,直到难度比自己技能水平略高一点,就有可能专注进去(参考 ),举个例子:
1 漫不经心地浏览网页,不求收获新知 => 难度过低易迷失;2 点开十多个超链接之后,还想保持阅读重点 => 难度过高易内疚;3 集中精力阅读单一主题“如何看懂知识地图” => 难度略高,容易专注进去
上述建议并不是答主的突发奇想,请看动画视频 上述建议并不是答主的突发奇想,请看动画视频 你会发现高效的工作/学习的特点:一要避免受人支配、二要熟练、三要有目的

言归正传,相见恨晚的知识是怎么回事?
突然发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以前从未听过/见过或者,虽然知道大概,但从未产生求甚解的紧迫感,今天急用但不会用,着急又懊恼。怎样减少相见恨晚的情绪?
通过读书与交往增长见闻和经历,拓宽视野;通过沉思与内心反省,发现自身知识缺失;发现知识缺失后立刻开始学习;学习不下去时主动寻求智者点拨;因自律太差或遭遇人生变故导致以上方法都无效时,勇敢面对别逃避。人类知识浩如烟海,如何早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行万里路,要靠出行地图,读万卷书,要参考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什么样的?在哪里可以看到?知识地图大部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里,它的样子不固定,只能粗略地画出来。为了搞清楚知识地图是什么,应当先试着了解人类知识的概貌,以及人们对“知识海洋”的常见探索路径,请打开以下介绍资料阅读:

1
2
3
知识地图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有人绘制过?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就有人绘制过——狄德罗与达朗贝尔:人类知识全图 ()
可参考一则专栏文章学习: (感谢 给出中文版链接)
脉络太多?年代太久?想看到更简明,更现代的知识地图?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科学松鼠会:)

“…… (以下内容非原创,转载自科学松鼠会作者:曼斯·雷德)
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学 → 医学,人类学,心理学 → 社会科学

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

相见恨晚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手头已有知识地图,怎样才能快速定位到自己最需要的具体资料?善用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信息检索手段。尤其在互联网上,要掌握从海量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技能。关于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请参考以下教程和文章:初级使用技巧
1
2
3 进阶使用技巧
1
2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
2
鉴于目前国内访问 Google 不顺畅,建议用 暂时替代。(更多替代方法参见:)
随时都能从网上找到一些具体资料了,怎样把随手找到的资料尽快整理起来,而不是仅仅放进浏览器收藏夹然后再不问津呢?推荐一款数字化笔记工具 Workflowy,特别适合探索式学习者:。利用它,你可以把手头的资料按照个人的学习目的,灵活便捷地整理起来。

资料找到了,也得到了个人化的整理,接下来该如何阅读呢?读一读《莫提默·J. 艾德勒:》
关于网络阅读,请参考这则博客文章:

阅读策略有了,先从哪个门类学起呢?不确定学什么的话,可以先了解自身——学心理学,然后再沿着知识地图,向其它门类延伸。请参考这则博客文章:
心理学有什么用?不做心理咨询师也值得了解吗?心理学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比如:
买卖东西为何要设法让对方先开价?好消息与坏消息是否应该一起讲出来?看了《奚恺元:》就明白了。作者介绍:
为什么有些人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为什么事故现场围观的人越多时出手帮忙的人越少?《戴维·迈尔斯:》会给出讲解。
发现自己有缺点为何不想主动承认?为什么仅仅被人言语拒绝也会有刺痛感?伤自尊时吃止疼片能缓解吗?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社会性疼痛”理论会给出有趣的回答。
请参考这则回答:
英文好的读者请直接参考外文问答网站:
看了社会性疼痛理论,感觉奇怪吗?为何身体疼痛和情绪疼痛由同一脑区承担,导致肉痛心痛傻傻分不清?想知其所以然,就要进入比心理学更低靠前一层的生物学寻找解答了: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会给出靠谱解释。《迪伦·伊凡斯:》以漫画形式解释了人们在生物演化中形成的一些有趣的心理机制。(下图试图说明:腰臀比例为 0.7 很可能是人类公认的美女标准)
《刘夙:》虽然以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史为主题,但其中有很多演化心理学相关的讲解。
第〇一讲 - 第〇二讲 - 第〇三讲 - 第〇四讲 - 第〇五讲 - 第〇六讲 - 第〇七讲 - 第〇八讲 - 第〇九讲 - 第一十讲 - 第十一讲 - 第十二讲 - 第十三讲 - 第十四讲 - 若人类与其它生物都是演化的产物,那人类的优越感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阅读《理查德·道金斯:》可以了解这些问题的回答,至少是一家之言。而关乎人生意义,可参考这则回答:
为了加深对基因、遗传和进化的感性了解,可以亲自玩一下这个“”游戏,看一辆随机“产子”的小车,需要经历多少代夭折才能多跑 100 米不摔倒(官网链接 ,不支持 iOS 打开)。

读过《自私的基因》,“人体不过是基因片段赖以存续的生存的机器”这样的断言是否令人感到难以置信?如果这是事实,那人类在某些情况下岂不成了基因的奴隶?没那么简单。首先《自私的基因》一书会对这类问题做出澄清;其次,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和解释,也并非唯一确定。追问下去,很自然地踏入理论物理的讨论范围——什么是真理。那么,理论物理学家怎样看待真理?读一读《斯蒂芬·霍金:》可得到启发。这里摘录其中两个重要段落:
“……
(本书中)我们将采取一种特殊的解释现实的思路,我们把它称做与模型相关的实在论。它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大脑会为世界建立一个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解释来自我们感觉器官的输入。当模型能够成功地解释许多事件时,我们就会把现实的本质或绝对真相归因于这个模型,以及构成这个模型的元素与概念。

但是对于同一个物理环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为其构建模型,且每个模型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元素和概念。如果有两种物理理论或模型都能精确预测相同的事件,我们就不能说其中一个模型比另一个更真实;而不妨说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对自己而言)最便利的模型。……”

英文原文见这则博客文章:
讨论真理/实在论太抽象?想体验具体的物理现象?
可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粗略浏览全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大概面貌:
直观易懂的交互式 Flash 演示《》
直接打开演示地址(不支持 iOS 打开):
专业解说员讲述宇宙各个尺度下的物质和运动现象


6分钟带你遨游“人类已知的宇宙” -
看了宇宙的刻度,是否会有种人类太过渺小的感觉?参考这则回答:
“……(以下内容非原创,转载自科学松鼠会作者:曼斯·雷德)
像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无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真正学懂而且融会贯通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给了我以上的感悟,让我发现了在一个锐利的头脑支配下,简单的科学原理可以变得如此明彻,充满力量。
……
小老头终于被问倒,全体学生大笑,我却一直在惊奇和震撼中。他说的全是简单物理、化学,我在学校基本都学过,却从来没有给我如此透彻的视界。……”
体验了宇宙的大概面貌之后,是否希望更多地了解物理学家眼中的宇宙奥秘?可以观赏《PBS 的纪录片:》,听物理学家讲解神奇的量子世界,无限可能的平行宇宙,隔空传物的科学原理等等。有个热门问题的理论基础也在此系列片中得到了详尽的说明:
下面仅列出四集纪录片中的第 3 集:量子跃迁下面仅列出四集纪录片中的第 3 集:量子跃迁
看到此,是否觉得物理学变得更有趣了?是否希望更深入地学懂它?物理学属于硬科学,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式,对学懂物理学有帮助。请看来自科学松鼠会的信息图《菠萝油王子:》。此信息图的大概意思是说:要勤于观察与思考,不断尝试对自然界中的怪现象做出解释,并且敢于用明确的证据推翻或拓展既有的解释,以下为图片摘要:

也许比起弄懂物理学,你更关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少些头痛?卡尔·波普尔曾说过“人的一生都是在解决问题”。怎样获取提升解题能力的知识?
看这本书《乔治·波利亚:》,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数学老师在上课时未必能说清楚的解题思路。可参考这则回答:
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提供了一份常用的解题思路表格,拍照列举如下: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提供了一份常用的解题思路表格,拍照列举如下: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编程。努力借助编程语言操纵电脑,是最直接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可参考:
顺便听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 IT 巨人讲述编程的魅力。
试着在大脑中构想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丹尼尔·弗里德曼:》就是一本这样的编程书,绕开了大量与编程逻辑无关的技术细节,以超慢镜头电影一般的文字铺陈形式,直接展现程序的输入输出,便于读者在大脑中构想 scheme 语言程序的执行,令读者步步深入地领会递归编程的要义。
如何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甚至欣赏逻辑之美?
看一部内容贯穿数学,逻辑学,绘画和音乐等多个知识领域的的奇书《侯世达:》(英文书名: G.E.B. = Godel Escher Bach)
1 从音乐的角度欣赏逻辑之美:螃蟹卡农1 从音乐的角度欣赏逻辑之美:螃蟹卡农

2 从折纸手工的角度欣赏逻辑之美:

对了,关于莫比乌斯环,还有一篇有趣的讽刺某些表意含混不清的哲学家们的文章:不想花太多时间研究逻辑学,只是想掌握逻辑学中最关键的知识?努力读懂“哥德尔定理”,它能帮人跳出许多直觉误区,建立开放思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行动过才知 “Impossible is Nothing”。参考文章:
1 科学松鼠会的一篇科普文章:《方弦:》
2 一篇博客文章:《刘未鹏:》
可学的和值得学的资料都有了,但在没有老师陪伴的情况下,怎么判断自己的确学懂了呢?自学某项知识之后,可以试着对不熟悉这项知识的人讲解,如果能很顺畅地讲通,就说明自己学懂了;如果讲到一半卡壳了,则需要回头再学一学。请参考另一则回答:
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不想去“破坏完美状态”,不乐意挑战新知识领域怎么办?
沿着知识地图返回到心理学领域,了解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学会从挑战中寻找乐趣,而不是在自我陶醉中寻找乐趣。参考这则 36kr 文章:此文说明,关注持续的努力比关注天赋更能促人走向成功。
答主的另一则回答,试图用心流理论来解读人生努力的重要意义,可以参考 -
此外,乔布斯曾经提到过 “”,也有类似的启发作用。


虽然很想逐一学习这份资料列表,但内容太多太杂,如何有效记忆?请保存下图,先记住最基础的部分。
更细化的部分,请访问答主专门针对这份资料列表制作的记忆卡包 — ,以及 ,以便偶尔回顾(目前需求量不大,所以只有少量被整理为记忆卡)。注:本回答主要更新记录如下:
2013-12 首次回答。
…… (此期间未留存档)
2014-07-25 知友 提醒这则答案分类和版式显得散乱,引起答主的反省。
2014-10-31 知友 提醒这则回答太长。因此未来的知识分享将更新于答主的个人站点 。
2015-02-04 知友 提醒叙述啰嗦且版式糟糕,故答主打算整体更新回答全文。
2015-02-08 整体更新之前,保留旧存档。
2015-02-16 整体更新回答内容。
2015-03-19 知友 指出从物理知识直接引出解题知识,顺承关系牵强。故答主加入了《菠萝油王子:》信息图。
2015-12-02 增加专门针对本回答制作的记忆卡包 — ,以及
2016-01-30 在【回归专注】的要点说明中加入新建议:万事有始必有终
2016-02-28 在谷歌搜索技巧之后,读书方法之前加入 Workflowy 笔记工具推荐
2016-02-28 在回答的最后,增加了一张概要图
2016-03-08 在成长型思维的要点说明中,增加了【人生努力的意义】参考回答
2016-04-18 增加了丹尼尔·平克的“工作驱动力”动画演示视频
2016-05-19 精简和修正了部分文字表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30103/1336.html

更多阅读

面试热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面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面试官可以通过你的回答了解你的个性、态度和潜力很多人说,当面试官面带微笑地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时,面试已经接近尾声。哈,我主持面试的时候,确实也是这么干的,正儿八经地问应聘者一

马云: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主持人这么热情洋溢的讲我都不好意思,教授从政治体制上面都讲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到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我们很感谢每年有这么一次年会,让我们在这分享一下大家的看法,我就把这一年内我自己怎么看。很多人问马云你到底在做什么

领导力十律 《领导力十律》 前言 领导力不在于你“有什么”

     你有MBA文凭?你有很高的智商?你有很高的情商?你有正直、诚实、勇敢、公正这些品质?有这些当然是好事,但是,有这些也并不说明你有领导力。   过去几十年,领导力研究中最大的共识就是: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各种各样,在教育、能力、个

自主创业什么项目好 创业你有什么好项目?

  创业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在考虑的问题,至于如何创业呢?前提是分析,对自身的分析,对市场的分析对你的人际关系的分析:  1.自身分析:看自己擅长什么行业,喜欢什么行业,其实很简单,只有你喜欢这个行业你才会做好,才会让你的感觉到工作时

声明:《相见恨晚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为网友萬裏晴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