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懂事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比熊孩子快乐?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去剖析的概念是——什么叫做「懂事」?
直白的说,小朋友是不是「懂事」的判断,绝大多数情况是来源于父母。也就是说,无论是题主还是看着让人觉得特别心酸的高票回答,大家并不是「懂事」的孩子,而是「懂父母」的孩子,嗯,包括我自己。

所以,一个「懂父母」孩子是不是快乐,关键在于「父母」。
当我们长大,当我们回首往昔,我们「心疼」曾经的自己,明明很想要的东西,因为「懂事」而过早的学会撒谎说「我不喜欢」。我们内心里无比羡慕那些想要什么就可以直白的说出来的「熊孩子」,哪怕他们在商场的地面上的撒泼打滚都显得那么可爱。
我见过不少从小被溺爱无度长大后也并不快乐的「熊孩子」,我爱上了一个「懂事」的阳光明媚的人。
而今天聚在一起反思这个问题的我们每一个人,可能在不久的、或者略久一些的未来也将会为人父母,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快乐,所以可能我们中间已经有人在蠢蠢欲动的想养一个「熊孩子」了——但是「懂事」并不是快乐与否的根源,「懂父母」才是。

仔细回想一下,你从小被教育要当一个诚实的孩子,所以犯了错误不可以抵赖,不可以在写作业的时间偷偷的看电视,但是你却被允许甚至鼓励说一种谎话——明明很喜欢很想要的东西违心的说「不喜欢」。
其实你哪里是「懂事」,你是过早地「懂父母的面子」。
在孩子的世界观里其实是没有「面子」这种东西的存在的。但是当你第一次说「我喜欢」的时候,被狠狠的揍了一顿,被父母说「不懂事」;于是你第二次试着说谎「我不喜欢」,然后你被父母夸奖「真懂事」,说不定还获得了一瓶乐百氏作为奖品,由此你get到一条重要的生存准则就是「喜欢的东西不能说喜欢」。
同理,你被教育不能「夺人所爱」,但是如果父母同事家的孩子想要拿走你宝贝的东西,你又必须学会「分享」,然而你其实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你不可以夺人所爱而别人可以?——这TM是一个割裂的世界观,你并不知道它本质上和你「懂不懂事」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不过是父母维护自己人际关系的工具而已。


「懂事」的孩子懂的「事」,原本的含义应该是一种「理」,亦为「知理」,但是可悲的是,很多孩子所得的并不是真实公正的「理」,而是对父母有好处的「理」。
也就是说对于父母来说,孩子顺应自己心意的行为都能被理解为「懂事」,而忤逆自己心意的行为,都是「不懂事」——而现在把我们聚在这里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但影响了我们幼年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它还在我们灵魂深处埋下了分崩离析的种子,它制约了我们一路前行的脚步。
开始意识到是一件好事。
我看到了有位答主的回答说「懂事遭雷劈」。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个朋友的妈妈,这位阿姨处于和这位答主差不多的位置上,只不过和这位答主不同的是,她对于家里的独苗弟弟以及弟弟家的独苗儿子(我朋友的舅舅和表弟)真心的投入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托各种关系把朋友成绩不好的表弟接来自己的城市送去最好的寄宿学校,表弟夜里翻墙出走(估计是去网吧打游戏了),阿姨恨不得三更半夜就开车去挨家挨户网吧的找朋友表弟,我在京都大学读博士的这位朋友无不妒忌的表示她母亲把她这个娘家独苗的表弟看的比她这个亲闺女还重——毕竟她妈妈从操心表弟这件事情上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但是这位答主感觉到了深深的不快乐,因为她已经意识到了父母重男轻女的价值观错误的一塌糊涂,理解父母的这种价值观,和她在更加广阔和友善的世界里形成的更为客观和公正的价值观之间产生了深深的矛盾,从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到她其实没有办法释然。
当然,我们都无法轻易释然,但是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纠正错误,我们仍有机会治愈自己。

所谓的「懂事」给我们带来绝对不仅仅是「不快乐」,它剥夺了我们正视和表达自己欲望的能力——尽管这种能力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小时候,我的「懂事」是非常令父母引以为傲的:「我们家璐璐从来不在外面要这个要那个的。」每当在外面看到在地上撒泼打滚要东西的「熊孩子」,我心里都油然而生一种和父母一样的自豪感,我是一个懂事的、有教养的孩子。
但是自此之后我就分不清什么是「我确实不喜欢的」「我喜欢的」「我喜欢的但是我不想要的」「我喜欢想要的但是我无法得到的」「我喜欢想要的虽然我现在无法得到,但是如果我努力一下也许我可以得到」以及「我喜欢想要但是我确实得不到,我可以学会坦然接受现实」——对不起,这些在我的世界里都是「我不想要」。
我通过「懂事」懂得了父母对面子的看重,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而如果付出了之后最终没有得到亦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最终这种「面子观」深深的烙印在了我身上。
所以多年之后,对床室友刚刚花了2k多报名去考GRE,我想的是,我不想出国,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等我本科毕业我就在南京找个类似于中国移动之类的大国企,反正我家也在南京我也不用租房子,所以拿个2、3k的月工资也够我花了(读本科的时候我一个月花不到400块钱)。
2010年,刚刚认识我先生不久的时候陪他去买刚刚上市的iPhone4,4000多RMB,他问我喜不喜欢,我说「不喜欢太贵了」。
他嘿嘿一笑「我就喜欢又贵又好看又精致的东西,如果有钱的话就会买。」
那一瞬间我才发现,原来坦率的说出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可以这么简单、这么从容、这么理直气壮的事情,原来一个人的「懂事知理」也可以呈现的如此阳光坦荡。
一个人只有用过了iPhone和山寨机,才有资格说自己更喜欢哪一个;同样的,说自己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的前提也是,你曾经奋力奔跑,你听过耳边的风声,你拥抱过梦里的美景——现在我想说,我TM真的很喜欢做出一个大家喜欢的产品的感觉,我真的很享受奔跑中的生活,我喜欢工作中的挑战,我真庆幸当初没有拿那2、3k的工资,而且我最近的Shopping List上还有很多东西想下单╮(╯▽╰)╭

除了正视自己的欲望以外,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欲望也非常非常的重要。
因为小时候从来不「要这要那」,所以和父母出去玩,即便想吃冰淇淋,也不会表达出来,但是疼爱我的父母(虽然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欠妥之处,但是他们真的非常疼爱我)总会给我买些好吃的,这导致潜意识里我知道,即使我不表达我也会获得我想要的东西,而他人理所应当的应该理解我想要什么。
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通病,很多人在长大之后都认为将欲望,特别是物质欲望带入亲密关系里是非常羞耻的事情。
比如说那些声称「我可以给,但是你不能要」的男人;比如那些想要什么但是不说,认为男朋友应该懂我,如果男朋友不懂得自己的心意就是不爱自己的女生。
而在职场上,不知道如何向老板提出合理的加薪或者资源要求;好朋友一起创业最初也秉承着「谈钱伤感情」先干起来再说,到后来一本糊涂账,各自都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生意做不起来,朋友也没得做。
我最初认识我先生的时候,我完全不会正确的表达我的愿望,我觉得老娘拉臭脸你就应该「懂事」的默默的把你的游戏机放下了,但是他没有。于是我恼羞成怒的继续表示你已经不爱我了,你追我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果然追到手就不珍惜了,如此blabla……
是的,就像我们小时候,想做什么要什么,看到父母脸色不好,马上就表示自己不想做不想要,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这样的话,父母会进一步批评我们不懂事。
但是遇到我先生以及他的家人是我最幸运的事情。
现在反过来,我会和我妈说,在一件事情上我做的让你不满意,就事论事的指出来,不要让我揣度你的想法,更不要指责我不在乎你了,因为这样会抹杀掉我对你做过的所有很好的事情,这对我而言非常的不公平。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我和我先生的不断努力,我妈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这样才是更幸福的相处之道。

父母子女之爱,并不比生活中其他的亲密关系来的更加高尚。父母是有私心、有欲望、有缺点、有能力所限的普通人——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作为父母的这个角色必须是完美无瑕的,父母对子女是无私无畏的爱,所以子女对父母也完全不能有一点私心。
然而非常讽刺的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本身就是一件单方面决定的、自私的事情,无论是爱情的结晶、还是生命的延续,总之都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所以抚养孩子根本不是对孩子的恩惠,只是对自己选择「生孩子」的行为负责,而把孩子作为另一个平等的灵魂来尊重和敬畏则更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式的父母,千百年的传承都是所谓「完美无私」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只是延续了他们的父母养育他们的方式而已。但是我们却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开始认识到「爸妈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可能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为人父母」「孝顺是孝而不顺」。我们开始正视并且表达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正常的诉求;同时我们也容纳并谅解父母的私心,宽容他们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原谅他们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据理力争,但是我们依旧爱他们,以对于父母的爱,而不是对于不可侵犯的「神」的爱——尽管这些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他们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接受。

最近看到这些表情包我觉得非常喜欢: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怎么可以乱叫呢???但是可能从这个表情包开始,「爸爸」已经走下神坛了,我们开始平等正视父母子女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怎么可以乱叫呢???但是可能从这个表情包开始,「爸爸」已经走下神坛了,我们开始平等正视父母子女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尊重每一个人的诉求和选择的权力。

前几天和朋友吐槽说,最近小孩越来越不好养了。导师朋友圈里显示家里在北大附小读一年级的小师妹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去了法国旅行——哗擦,就别说北大附小这种小学不是人随随便便就能读的,即便你削尖脑袋挤了进去,这随随便便一个暑假旅行就是去法国,咱能hold住么……
然后朋友表示,尼玛以后小孩子越来越不好忽悠了,咱们小时候父母还能用「咱不和人比吃穿,咱要和人比成绩」成功洗脑咱们,等到咱们的孩子长大,谁还信这个啊_(:3」∠)_
我说:「那咱们就认怂呗。」
朋友说:「我们真是最苦逼的一袋,以前在父母面前挺不直腰板,以后在儿子面前挺不直腰板。」(ಥ_ಥ)
但是我们都心照不宣的是,不管我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总会有比不过人家的时候,亦总会有求而不得的东西,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坚定的维护他们正视自己的欲望和表达自己的欲望的权利——这一点比我们所谓的「面子」来的重要的多。

一直非常喜欢一个故事,张柏芝带着儿子去玩具店挑玩具,会让两个儿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是最后告诉他们每次只能在里面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并向他们解释,人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你必须得学会选你最珍惜的——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不无限制的纵容孩子的欲望,让他们理解人生的无奈,学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生里到处都是求而不得的东西,大胆的肖想过,努力的争取过,奋力的奔跑过,至于最后能不能得偿所愿,重要亦不重要,也可能这一路上你所得的东西就远胜于最初期待的结果,也有可能最终你走到了不一样的目的地,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会得到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是一个「熊孩子」?
如果他撒泼打滚要东要西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讲道理没有用该怎么办?
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自己曾经是被打了一顿就「老实」了,顺应着父母的心意察言观色我们就「安全」了,我们从来没有被讲过道理,所以谁知道小朋友被讲道理以后能不能听的进去?谁知道他们爱听什么样的道理?
然而我们却要对我们的孩子讲道理,∑( ° △ °|||)︴
我们真是最苦逼的一袋_(:3」∠)_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但是无比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想要拥有比我们更好的孩子,那我们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而首先,我们要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能力去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当我们面对这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去反思,去剖析自我,去意识到问题所在,去改变,去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欲望,学会真诚友善的和他人相处,即便当我们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时候,我们亦不放纵和溺爱自己。
然后我们会拥有「懂事」的孩子,而不是「懂父母」的孩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459.html

更多阅读

孩子最让我感动的事 孩子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孩子最让我感动的事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断给我带来感动,带来惊喜的过程。或者说自从有了她——我的宝贝女儿,我就无时无刻不被感动包围着。从她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到第一声含含糊糊地叫妈妈;从离开家人的庇护到跨入学校这个小社会;从

励志教育 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励志教育: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一、小习惯成就大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

老师最喜欢的10类家长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排在前10条的是:爱华阅读配图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

32女人生的宝宝最聪明 多少岁生的孩子最聪明

  现代妇女趋向晚婚,生育年龄也普遍上升,加上现代的疾病型态、环境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使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增加了不少风险。因此,这些成熟准妈妈产前的优生保健也越来越受重视,怀孕期间如何保护母亲和体内所孕育的小生命,进而

声明:《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为网友入我襟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