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懂事】是加上引号的,这很重要。【懂事】的孩子更倾向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承担着敌意的重担和消极的情绪,攻击自身,又不能表达,表面上看是【懂事】的,其实却是一种内伤(Biddulph,2011)。
可是,我需要指出的是,题主的“一⋯就⋯”的这个逻辑关系是不严谨的,甚至主观了。
吵架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承认吧,吵架和争执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认为,吵架是各种亲密关系中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一种谈判。人们通过争吵来确定自己的人际边界,通过生气的情绪,来捍卫自己的界限,例如什么可以妥协,什么不可以妥协。(Apter,2013)
撇开学术研究来看,就我们的生活经历而言,我觉得应该也很少会有人从来都没经历过父母争吵、争执的情景,甚至我们从小也会有旁观过亲戚之间的、左邻右舍的、乃至陌生人之间的面红耳赤的争吵场景,不是么?
吵架的影响是有争议的
不可否认,吵架对孩子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担心在孩子面前的吵架会给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问题种子。更有研究指出,6-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的时候,大脑都会对愤怒的语调有所反应,会变得更敏感。(Apter,2013)
可与此同时,英国学者Terri Apter却在其著作中质疑:凭什么父母就不能发生冲突,表达愤怒?而凭什么认为孩子就一定无法承受父母的任何争执?
她在文中强调,不是所有的吵架都会让孩子受伤害,也不是所有的争执对孩子来说都是负面的。与此同时,父母如果一味地恐惧自己的争吵一定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很有可能会产生“好行为综合征”。关系稍微紧张一些就会引发焦虑,于是父母之间学习用虚伪的微笑、隐忍的克制来掩盖。这样子表面上看不是“吵架”,但其实也不亚于“吵架”,敏感的孩子一样能看出这种不安“和谐”。(Apter,2013)
不知道怎么吵架的人,有时候也是辛苦的,因为内在会承担很多的委屈。孩子将来要面对的人,不会都是温和沟通的,有些时候孩子也需要通过捍卫自己,才能抵挡别人的侵犯。
为人父母得学习如何“吵架”
我们往往都是担心“我们怎么对待孩子,要不要紧”?可是基本上很少人会问,“我怎么对待我的太太/先生,要不要紧”?
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吵架,而是吵架的方式。研究婴儿依附行为有一个词叫“工作模式”,认为孩子的心智有一种他与他母亲的工作模式存在,这个模式可以告诉他,从母亲身上他们可以期待什么(Apter,2012)。假如一个先生不停地贬低他的太太,那么他们在一起的话太太就可能看起来很悲哀或者不开心。如果彼此结婚很久了,那么即使他不在,太太的表情也会看起来很哀怨。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这个关系:父母也有可能是蛮不讲理的野蛮人,用蛮不讲理的方式去对待人。因此,表面上看似“懂事”,抑或“暴力”倾向,都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防御和抵制。
让我们先看看研究中的危险炸弹例子:
争吵中夫妻俩是否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有没有取笑对方,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
夫妻是否喜欢冷战,让对方困惑而抓狂,最后相互不理不睬?
夫妻是否各自拉孩子站队,向孩子哭诉,或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比如“你爸爸脾气很暴躁,你可千万不能学他”?
这些危险“炸弹”不仅仅会破坏夫妻关系的和谐,甚至也会让孩子卷入到成人情绪的漩涡里,这样方式的吵架对孩子来说则更是要害的。
普遍认为,孩子需要学习管理争吵,主要是要掌握以下的能力:如何捍卫自己的声音,同时照顾到彼此的关系(Rovee-Collier, 1993)。因此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知道争吵和争执并不会真的断了关系的连结,父母之间不会因为争吵,而不爱对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这个能力的养成和练习一定最先萌发于家庭,不管是面对父母之间的争吵,还是手足之间的争执。
可是学习如何吵架,和管理如何争吵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让事情演变成和配偶互相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脚踢的地步(Biddulph,2011)。不管是不是真的隔离了孩子,孩子都会很敏感地学习到这些肢体冲突。澳洲家庭咨询师Steve Biddulph 认为,当你察觉双方的讨论即将演变出难以控制的时候:
告诉对方,你需要冷静一下。等到双方都可以坐下来理性讨论的时候,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如果你觉得非常生气和难受,可以告诉对方,等我没那么激动的时候,大家继续刚才的话题你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去房间冷静一下在情绪失控之前就要立刻采取上述的做法,否则一旦拖下去,结果不容易控制当天稍晚要找个时间和对方聊聊。可以先搁置之前的问题,只是谈谈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问他是否也觉得这很重要,然后跟他解释想要和睦相处有时候必须妥协。然后,只要涉及安全、承诺、以及尊重其他家人权利等问题,你绝对不妥协。问他当你要求他安静下来时,他愿不愿意配合。然后你们就可以休息一下,庆祝双方达成共识,或是回头讨论原本的问题。(Biddulph,2011)
不管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于“争吵”的态度:当父母之间面临必须小心处理的情况的时候,就要立刻停战(Biddulph,2011)。
这很难,但必须得学。大家互勉。
------------
文献资料:
Apter, T. (2007). The Confident Child: Raising Children to Believe in Themselve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Apter, T. (2012). Difficult Mothers: 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ir Power.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Rovee-Collier, C. (1993). The capacity for long-term memory in infanc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
Biddulph, S. (2011). The Secret of happy Children. : A guide for parents. London: Thorsons
————————————————————
专栏:,致力于普及科学育儿的专栏
更多育儿的个人经验与技巧,收录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中,厚脸皮地放上关注链接: / ,感兴趣的爸妈们欢迎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