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凌晨四点半 北大的同学凌晨四点半真的在看书吗?

其实题主的问题很简单,但是其中存在社会上价值观的一些辩论和思考。这里我发一下我的看法,长文慎入。


最近人人好友圈很多人纷纷分享两张图片,而且表示自己不是北大的,隔壁的才是(不好意思,他们躺枪)。


这两张励(jing)志(song)图片吓得我坐到了地上。


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精髓是”进入北大是靠不懈努力(学到凌晨四点半),想进这里请用这种精神(方法)学习”。

北大凌晨四点半 北大的同学凌晨四点半真的在看书吗?

鄙人以人格担保,在北大读本科绝对不是这样。除了考试周及其前一周,基本不可能有人学到凌晨。但是我又确实认识一位(仅此一位)同学,每天(强调一下是everyday)的自习时间是上午8点到晚上3,4点,学得很好,但可惜不是最好,而且除了学习能力,他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非常堪忧。所以,这本书实质是一锅鸡汤,而且买单的主要对象是暂无足够眼界和判断力的高中生。首先他的证据有问题,其次他的逻辑有问题。但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之流行,影响无数青少年,而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的理念一部分,一直大行其道。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如“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我们基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为了影响人行为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十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今天我想要在这讨论的就是:社会上有哪些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而努力的真正意义又在于什么。本人最近忙毕业的事情焦头烂额,有感而发,适时炖上一碗免费鸡汤,与君共享。


普世的观念认为:1)努力是为了达到别人的高度,如上所举出的例子,是为了成为北大的一份子;类似的有,”哈佛校训“(已经证实是人伪造,居然还能看到无数转载,说明此观念深得人心),”陈毅吃墨水“等。这是对名的激励,论证方式是“诉诸名人”,名人这么做所以成功了,所以你也要这么做。明显,这里有逻辑错误,因为名人很可能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成功。 2)努力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这是对物质生活的激励。其实是当下很多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但是物质需求是无法满足的,有了十万还想要二十万,有了百万想要千万,这样下去就算成为富人也不幸福。 3)努力是为了以后不用那么努力。这条最坑,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及老师最喜欢说的“现在好好努力,以后考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就可以轻松了”。这条其实是对人与生俱来的惰性的肯定。说明懒惰或沉迷享乐是对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为了这个目的地,需要努力。显然,如果人因为这个原因努力,当达到了一个山峰,就不会再继续攀登,坐吃山空后,最后就是面临巨大落差以及他人质疑的目光。身边一些北大的同学,本科期间即不好好学习,也没有发挥自己能力去找感兴趣的事,而是虚度光阴,最后并没有达到自己应有水准,挂科留级,不能毕业,实为可惜。


那么问题来了,努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最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又回到了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的实验室工作时间,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年,而且需要继续至少半年。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在一件并不能带给我快感,并且不是很有兴趣,对可见的未来也没有直接帮助的事情上?有这样的时间,为什么不去睡觉、谈恋爱、旅游、看书等,我的机会成本是否很大。类似的疑问,我在高三的时候,以及本科每天晚上十一点自习回来的时候都问过自己。


每个时间段,我的回答不尽相同。高中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但是我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一个好的平台,也许在那样的氛围中,我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努力目的就成为一块奠基石。本科的时候,我同样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被一种害怕被别人甩在后面的危机感鞭策着。而现在,我坐在云雾缭绕的中大校巴上,想了很久。


我还是没想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各位看到这里请帮我一把。



但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间接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数学的反证法,我可以先考虑不努力我会失去什么。我想到了至少四点。


首先我要阐述本人对努力的理解:努力是花时间、精力在一件自己认为有益处,但是不会主动、持续去做的事情上。简言之,此时此刻,你有更想做的事情,但是你的理智认为当前的事情应该完成,如减肥、运动健身、考证、拿学位、写作等。没有人会说自己“努力去玩游戏”“努力去旅游”。而努力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这跟天赋、环境、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普世教导人们努力的方法,我个人觉得都是不妥的。非常功利,而且常常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样容易导致一个负反馈,而让人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我个人觉得努力以后比较好的心态是,不要那么在乎结果,而专注于过程中的个人成长。这样总是有收获,而且不会有太强挫败感。因为世界上不缺牛人,总是有比你聪明优秀的人,比你有钱有权的人。如果侥幸通过某次努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就有了喜出望外的成就感。那么如今没有“大饼“,我要如何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呢?


接下来要谈不努力的结果。


1. 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努力是跟自己较劲。明明可以轻松地水过,及格万岁,为什么要去追求高分呢。试想不努力的话,每天想看多少书看多少,喜欢哪门课学哪门,结果会怎么样呢。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对自己的信心以及控制力肯定会逐渐降低。马云说,每天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锻炼自己自控力的方式。我高三的时候每天跑步,至少六圈。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每天向证明自己可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成绩什么的,有起有伏,不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和信心)。如果总是不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那么身体会习惯性地按照最舒适的方式生活。并不是批判这种生活方式,只是这种”劲头“一旦失去,很难找回。如果连自己行为都控制不好,那么更不用说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他的生活可能就开始走下坡路。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坚持每天六圈了,而我对自己的控制力确实不如高三。


2. 对自己未来的把握程度。这里想谈谈博士毕业的问题。在我们学院,学生分为很多种。有的一开始phd就规划自己的就业,根据环境评估博士应该怎么读,不浪费时间,最后基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毕业。还有一部分随波逐流,老板催一点就做一点,混到最后发现毕业安排什么都看老板脸色,就算迫切想毕业也没有谈判的资本。虽然这件事情是老板说了算,但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至少可以增加自己安排自己职业规划的筹码和几率。不努力当然是可以,只是最后不能顺利毕业,也不能怨天尤人。


3. 判断力。很多信息,都不是送上门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去寻找、辨识、判断。而别人提供的想法,也需要靠仔细观察、验证。


4. 他人的信念。自己的态度,往往还影响着他人对你的看法。在社会中,他人的意见或决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比如看到不努力的人,老板可能不会想要继续雇佣你,其他人也不想跟你有太密切的往来等。博弈论中有一个合伙人博弈。当别人对你做事靠谱的“信念“提高时,也会改变他的行为,而信念越高,达到的结果越优。


还要补充几点。


我虽然觉得大家最好都能勤劳致富,但是我不赞同瞎努力,思考和选择方向恐怕更重要。但努力思考也是一种方式。第二,努力最好不要带有带强的功利心,我认为努力的终极结果是大家过的更加幸福。功利心过强会腐蚀人的纯真本性,容易让人生活得不开心。


最近我还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居里夫人、鲁迅、邓小平、马云那样的人。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平凡不代表没有努力的动力,原因如上。况且,那些不平凡的人,有多少是后人人为地添油加醋,假造事迹,制作偶像,不得而知。所以不要模仿他人,"to be somebody“,因为那些人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成长过程,我们并不知道。


最后,我觉得努力还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罗素曾深刻思考过活着的意义。”有三种情感,单纯而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尽同情。“也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爱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540103/1804.html

更多阅读

清华的刘也行遇到北大的张雪健怎么办 刘也行张雪健

清华刘也行碰到北大张雪健!只有一个结果:题库被答穿!其实当清华选拔队一拿到总决赛的入场券后,就有人开始猜想要是清华的刘也行遇到北大的张雪健怎么办?很多人也开始拿他们两人进行对比,有说刘也行比张雪健更胜一筹,也有说张雪健比刘也行

关于北大的校训 关于北大的诗句

闲聊校训之五:关于北大的校训北大校训的尴尬作者:焦国标 2003年2月12日《中华读书报》发表金开诚先生《漫话校训》一文。金先生说,清华的校训“自

隆重推出北大的重量级明星-北大学术猫 隆重推出广告图片

隆重推出北大的重量级明星——北大学术猫走进北大,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到处都会发现一群一群的猫,有时多达数十只,它们懒洋洋的躺在宿舍门口、大路旁、院子里烤太阳(冬天里),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它们根本不惧怕任何人,都是人们“礼

那些被推荐上北大的“牛人”们 cm0304牛人推荐

那些被推荐上北大的“牛人”们14岁的洪欣格11月24日,江苏无锡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14岁的洪欣格经过学校12人评议小组的层层考察、评议,最终在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校长沈茂德正式向北京大学推荐。据了解,洪欣格英语

声明:《北大凌晨四点半 北大的同学凌晨四点半真的在看书吗?》为网友一场春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