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严重的智商污染。
举个例子,来看个典型的”心灵鸡汤“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罗斯福换上脊髓灰质炎是在四十岁左右一次救火后突然进入冷水中,并不是叫”小儿麻痹症“的都是小时候得的。心灵鸡汤反智如斯,对于许多看得出破绽的人来说,根本不会有所激励,反而会招致反感。
还记得《读者》上有一篇作者参观波澜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章,里面说:“一群美国孩子骄傲的走过来,因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美国解放的”————。。。。
第二,站不住脚的逆向民族主义。
以《读者》为代表的一众心灵鸡汤中,吹捧外国人的高素质与嘲讽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经久不衰的主题。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夏令营的较量》——1993年11期《读者》,中10岁小朋宇负重20公斤步行50-100公里。。。。反正最后得出的结论——日本小孩子比中国小孩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后来《中国青年报》对那篇文章的每一个所谓的事实进行了披露,指责此文有不少失实之处。
比如“那些中国的孩子把书包扔在车上,而日本的孩子一直自己背着”,而事实是国产书包的质量太差,80%的中国孩子的书包带因为不能负重而断裂;而日本孩子装备有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专业野营背包。当然作者就此说,这是“偷懒的极好理由”,而实际上作者只是很阴险的截取了这个镜头的前半段,真相是:当有老师说“那辆车不能放书包,是给体力不好的同学坐的”(大意),于是孩子们马上把书包拿起来,有的孩子甚至找老师要了绳子把书包带捆上。
日方的孩子在来华前都接受过预科班性质的野外生存短期特训(生火、切菜煮饭、搭帐篷之类),自然轻车熟路,并非天生聪明坚强。当时中国人玩户外徒步旅行的人数很少,自然缺乏相关经验,但中国孩子们也学得很快。《中国青年报》里引用当事人的话说,日本学生并不是个个勇敢坚强,有人死活不敢从岸边跳上船(中国孩子个个跳了上去),甚至还有人蹲在地上拉不出大便(一辈子只会用坐式马桶)!中国孩子在夏令营也做了许多让日本人敬佩的事。那些比较煽情的日本人的台词(“草原美不美?”)应该是假的,因为那个日方队长乡田实先生(并非宫崎市议员)在回国看到这篇报道后,还专门发表声明辟谣。他还在电视上说:“如果面对这样可爱优秀的孩子,我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那我真是要鄙视我自己.....”(大意)
记得一篇文章是一个人在国外的超市结账,他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很自然地把零头先给了收银员,结果收银员眼皮一番,双眼一瞪地说:“你们中国人就是麻烦,喜欢把简单的事搞的复杂。”然后收银员把那个人先给的零头连上找给他的零头哗啦啦一堆给了他。最叫人生气的不是这里,而是那个人发出了醍醐灌顶般地感慨:确实,中国人喜欢麻烦,要是像外国人一样简单多好…………
第三,严重脱离现实也是心灵鸡汤的一大命门
心灵鸡汤真是网络上蔓延的鸦片,无数“小清新”的诞生都与这玩意有关。高中那时候老师非常推荐我们看《读者》《青年文摘》这一类杂志,说是里面素材对高考作文有用。我至今还记着里面一篇奇葩的文章,说是一个富翁,因为有钱吃得特别好,得了一身高血压高血脂这类“富贵病”,每天都操心他的财产如何升值,他的家人为遗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坑被骗被偷,每天晚上都失眠。有一回他失眠出去散心走到公园,发现长椅上一个流浪汉睡得十分香甜,鼾声起起伏伏响彻云霄。看到此情此景,富翁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遂捐出所有家产,并带着一床被子每夜在公园躺椅上睡得万分香甜。久而久之,长期以来折磨他的高血压等病也好了……
看完这篇神文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想把手里的《读者》甩在作者脸上:傻X,你丫跟钱是过不去吗?
担心财产被坑被骗被偷的方法就是捐掉,这作者也够牛逼的,不去百家讲坛讲《论语》可惜了。
这无非又是心灵鸡汤里老生常谈的论调,什么有钱买不到幸福、内心的快乐才是最重要云云。无聊至极。我小人之心推测一下,写这些个心灵鸡汤成功学的人基本都是loser,所以知道loser最需要的是啥——反反复复告诉他们,钱卖不到幸福。安慰。
所谓的”金钱无用论“也是心灵鸡汤另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我再小人之心一下,喜欢翻来覆去探讨“钱能不能买到幸福”的人八成都是没钱的。我有一个朋友,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做联通手机卡的代销员,每天晚上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推销手机卡。平时学校跳蚤市场什么的总少不了他。大学四年他虽然挂了七八科,但是靠自己的钱买了辆二手车;毕业了直接去联通当了一个区的副经理。前一阵我去深圳他正好在那里开会,请我吃了顿饭。他一边吃一边抱怨:现在已经成了正经理就更忙了,稍微有那么点自己的时间也要做投资做理财;女人太烦了,天天拉着逛街看电影这个那个,为这蹬了好几个女人了;要买房子,满世界看房各种麻烦;买好了房子又找装修公司,还是乱七八糟的事;天天盯着电脑看颈椎又有了问题......我满怀同情地望着他,说:“你说你为挣钱这么拼命,你现在钱是有了,但你真的幸福吗?”他思索了一秒钟,说道:“爽翻啦!”我默默低下头继续吃肉。
总有那么多小清新喜欢深陷在成功学与鸡汤段子中无法自拔,总是想着“哦,你看我这么励志这么善良这么努力,我肯定是要成功的”。呃,但为什么还不成功呢,那一定是时辰的错。
在说个《读者》的神文,那作者说自己的朋友有个儿子,人品好,性格好,长的好,心眼儿好,个子高,智商高,有礼貌,讲义气,反正哪儿都好,就是学习不好。 这个孩子的妈就很生气的说,这儿子太差劲,成绩太不好了,考不上好大学。作者就爆发了,在文章里表示,高考制度太贱了,这么好的孩子,就该让他上北大清华。如果在国外,这孩子肯定会被好大学录取,因为这孩子真的是太好了,哪儿都好,只是学习成绩不好而已。——————请告诉我哪里来吐槽。
总而言之,我们小时候可以把自己用美好与幻想包裹起来,但每个人最重要面对现实社会。少读点鸡汤成功学,少看点脑残小清新装逼文,可以让我们在现实中跌倒时不会那么疼。
为什么养生学和心灵鸡汤并成为朋友圈的两大毒瘤?因为他们一并反智如斯。
来看下图
——————所以说,大致意思就是,你可以讲你的大道理,但不能侮辱我的智商,不然我会嘲笑你。最后再加一段,看六神磊磊先生写的文章,觉得好有意思,正好录在这里。
“一、
喜欢给人当导师,大概是武林高手们普遍的毛病。在金庸江湖里,不管多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前辈高人,一有机会给人授业解惑,就比什么都开心。
比如风清扬先生,貌似心灰意懒、隐居深山,但学生令狐冲一上门,就忍不住钻出来猛教一气;少林寺扫地僧前辈,默默蛰伏四十二年,一等到宾客大集,忍不住便道“我有几句话,不妨说给你们听听”,然后balabala训话整整一章,口水如瀑,大过嘴瘾。
还有任我行同志,在西湖底坐牢,人身自由都没了,仍一心不忘教育事业,千辛万苦地把讲义刻在铁板上,让学生研读;独孤求败先生人都要去世了,还把论文埋在地下,题曰《论剑道的三个层次》,随文附带玄铁重剑等全套教具,还贴心地留下了辅导员神雕,让后世小子随时温习。
当然,以上这些老师自身业务能力精强,开的课程都是自己最擅长的学问,传授得法,徒弟也争气,成为师范中的楷模。
二、
怕就怕有的高手胡乱开课,明明是练铁砂掌的,却非要打扮成轻功高手,所传非所专,误人子弟。江湖里这种“成功人士”可不在少数。
《碧血剑》里的木桑道长,擅长的是步法暗器,然而自以为围棋水平绝高,殊不自知是臭棋篓子;灭绝师太所长者不过内功剑术,其实头脑僵化,全无领袖江湖之帅才,却坚决自认为大局观强,最爱给人上江湖形势政治课。
天山童姥性格乖戾,谈恋爱也谈得稀巴烂,却非要和虚竹在性灵修养问题上争个高下,还要当人家的爱情导师;《侠客行》的白自在先生,特长是一身吃蛇胆吃来的内功,本来偏科严重,却非要练十项全能,自封“古往今来剑法第一、拳脚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
他们越是不擅长什么,就越喜欢教人家什么——《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老夫人,靠一门喷枣核钉的功夫,跻身暗器界成功人士之列,按理说开门课教枣核钉就完了,再延伸一点,也最多教到暗器理论学、射钉器工程构造学之类。
但裘千尺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对恋爱婚姻学最有研究,固执地给女儿开情感婚姻课:“普天下的男人都是一般,对付男人,一步也放松不得”“丈夫,丈夫,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她难道不知道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婚恋问题么?金庸小说里还有比她的婚姻更失败的么?她授课的结果可想而知的,女儿没得到爱情和幸福,反而年纪轻轻就送了命。
三、
大概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便往往觉得做“成功人士”不过瘾了,要做精神导师。
今天,由“成功人士”转行的导师满天飞,搞哲学的,搞玄学的,炖心灵鸡汤的,言必称民族兴亡的,随处可见裘千尺们主持的情感热线、木桑道长们办的棋艺讲堂。搞房地产的要当大儒,拍电影的要当佛学大师,当捕快头的要做博导,主持电视节目的都侃侃而谈自己“画第一,旧体诗第二,文章第三,书法最差”,一脸认真。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其实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自己的行业,尊重你的禀赋特长。事实上,做一个公正的捕快头,并不比当博导逊色;当一个经邦济世的好商人,也并不比做空头“大师”低级。自己明明是A,何必非要装B。
只能理解这是出于心虚——捕快头生怕被当成一介武夫,官员最不愿显得粗鄙无文,商人则唯恐自己铜臭味太浓,于是纷纷操弄起儒释道、文史哲来,然而又不肯真下功夫钻研,只能炖炖鸡汤,搞搞摘抄,互相抬轿,装点门面。起初或许还信心不足,但当属下一片欢呼“郁郁乎文哉,老大真牛掰”后,他们遂欣然而喜,毅然踏上成为文化巨匠、精神导师的不归路,画个小鸡吃米,还自以为是“凤凰傲意图”。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金毛狮王谢逊。他自命文武全才,但和张翠山比书法后,面对人家的银钩铁划,他爽快地认输:“我写不出”。
好一句“我写不出”,谢狮王毕竟大气。书法不好没关系,好好练自个儿的七伤拳吧,不丢人。
转自 六神磊磊读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