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气大多是干热难耐,这也使中暑的人数不断增多,特别是长期在室外工作或者在闷热环境下的作业者最容易中招。随身携带防暑药品是个不错的做法,但各种中暑治疗用药也有一些细微差别,对症下药才能使疗效发挥到最佳,以下就介绍一下中暑治疗方法。
中暑治疗方法
中暑治疗用药
切忌饮冷水,不可令卧冷地。当急移阴处,用大蒜捣烂,加路上热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热土,拥挤脐间作窝,令众人尿满,暖气透脐即苏。
又法∶急以姜汤或童便乘热灌下,外用布蘸热汤熨脐下三寸穴立醒,醒后忌饮冷水,饮之立死。
又曰∶暑月晒衣,不可便入箱柜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无此患。
加味人参白虎汤:人参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苍术水煎服。
穴位急救法
一、中暑中药治疗
症状:中暑而至头晕,晕厥(包括休克,昏迷等)。
常发生于平常体质弱的人,往往由于过度疲劳,站立过久,环境闷热,或因悲伤过度等因素引起暂时性脑缺血,表现有眩晕,眼花,出冷汗,恶心、欲吐,甚至突然晕倒,面色苍白等。
处理:
1.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
2.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ml水慢慢饮下。
3.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
4.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
5.舒绶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揪痧疗法
揪脖子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揪痧时,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或蘸唾液后夹起脖子侧皮肤向前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依上述手法连续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发红或者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此时常发出“叭叭”的清脆响声,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则更容易出痧并可以减少扭痧时的疼痛感。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的均匀整齐,粗细相同,痧条与痧条之间要清晰并且空隙无痧点,给人以美观的印象。同时,扭过痧后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开衣领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这样心情反而更舒服,还能带给别人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刮痧疗法
中暑要吃水果
盛夏季节,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虽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中医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凡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顺。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两匙,取光滑的羹匙、铜币或铜钱一个,蘸油水,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如果是羹匙干了,可以再蘸再刮。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若病势急重,出现剧烈腹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可去中药店买点痧疫回春丹0.2克,温开水吞服,以开窍逐秽。
辨证论治
(一)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二、.正确用药
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越来越多的防暑降温药品被人们带回了家,但是在这些各种各样的药品面前,你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吗?如果不知道各种药物的用法,不仅仅不能起到治疗中暑的作用,反而还会更加严重的危害到身体健康。
市场上比较“主流”的防暑药主要有仁丹、藿香正气系列、十滴水、风油精等药物。虽然说防暑的药物种类并不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准、用得对。防暑药只有用得对症才能发挥疗效,而且有些药婴幼儿、孕妇有禁忌,要慎用。
2.脾胃不适服藿香
3.中暑头晕用仁丹
4.中暑腹痛十滴水
5.风油精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能会中暑。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能有效的降低中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