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召集该杂志社遍布全球的记者,历时两年共评选出这个星球上“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这些被选中的地方按照不同特点或者功效被分为城市风情、野外探险、人间天堂、阳光地带和世界奇观等五大类。综观这份据说无任何科学依据但丝毫不影响其权威性的名录,不可否认,包括了中国
香港、万里长城在内的50个“必游之地”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必游”的价值之所在。
问题就在于———即便倾尽所有并穷尽一生恐怕也鲜有人能够逐一前往这分散在全世界的50个地方游览观光,毕竟人生也有涯,恰如庄子所言“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况且问奇于名山大川也不可能是人人生活的全部啊。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旅游并不是陪伴一生的职业,更不可能是终极的目标,而是于繁忙的工作中偷得数日闲暇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尽情释放自我、陶冶情操。换言之,旅游不过是一种随意、适度的“借境调心”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在挑选旅游地点时毋须太在乎其是否名噪一时,而应满足于心灵舒适、健康的需求。倘若一定要不辞辛苦不远千里去刻意选择那些名山大川或所谓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这样的旅游纯粹属于为出游而出游,大都得不偿失,也未必真能带给旅游者内心渴望得到的东西。
有个人从遥远的国外旅游回来,向苏格拉底抱怨说这次(旅游)并未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哲学家以诘问的方式回答了询问者,让他到自己身上去寻找他想要的答案:“既然你出国旅行时总把自己带在身边,你能指望得到什么别的呢?”
一个人外出旅游,无论假期长短,无论旅途远近,务必轻装上路。在启程之前,他首先应该揭下戴在脸上的种种面具,暂时忘掉自己,忘掉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一切社会角色,无甚牵挂、烦恼和心事,像孩子一样去享受旅行。心灵负荷者,尽管他的身体逛遍世间美景,也不能说他真正去过了那里。
人一生要去的地方 (爱华阅读配图)
倘若旅行是为了忘掉那些折磨自己的事情,重觅心灵的宁静,我们迫切需要的不一定是立刻收拾行李去国外旅行,或者花费大量钱财和精力去远方寻找“避难所”。熟悉的地方并非没有风景,也并非没有我们一心一意想要得到的东西。古人认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但我们身边的确有一些“物”非但无主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那就是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苏东坡说它们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们只需轻轻推开门窗,或者踱步走远几步,这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便“与子之所共适”了。
佛家却有另一种说法:仙境不在远处,佛法只在心头。心灵的井然有序———宁静,从来都不可以外求,它直接来自内心深处。
旅游也许能使人暂时忘却烦恼,但“心疾”尚存;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固然宜人,毕竟皆属身外之物。《菜根谭》云:“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美丽温馨、无边无际的花园,供灵魂自由栖息和旅行。而我们总是找各种借口忽略了它的存在,即使当我们心烦意乱乘飞机去已经充满商业气息的意大利阿玛尔菲海岸旅游,或者在月光下顾影自怜时,我们还是习惯性地未能记起它———我们的心灵花园,我们一生最应该去却很少去的地方。
每一天,我们若能去一趟那个供灵魂栖息、旅行甚至顽皮撒野的地方,我们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生命和生活的宁静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