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项羽究竟是不是弃军而逃

  霸王别姬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笔者《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一文(以下简称《霸王别姬》)发表后,引来一些评论,其中郑志强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9日发表的《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兼与张剑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认为《霸王别姬》的论点与论据不当。通过对《商榷》的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其中有许多不妥之处。

《商榷》中说《霸王别姬》的观点是“惊天动地的论断”。这实不敢当。笔者之外也有人提出过相近论点。如军事科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军事通史》就指出“(项羽)丢下楚军残部,仅率800骑兵,连夜突围而逃……其余汉军围歼楚军残部”。这实际上说明项羽是弃军而逃,只是未作进一步分析。

项羽是弃军而逃吗

项羽逃了是没有疑义的,关键在于项羽逃的时候,垓下大营里还有没有相当数量的楚军。虽然《史记》中回避了对此的正面描述,但从相关史料分析,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整场战役的描述来看,项羽退守垓下前,只是“大败”,既没有楚军被围歼、也没有重要将领被擒斩的记载,而楚军还能在垓下设防固守——“壁垓下”。根据冷兵器战争的规律,楚军此刻不可能伤亡殆尽。其次,若被困垓下时楚军已所剩无几,那么正如《霸王别姬》中指出的“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大军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不是“围之数重”。再次,汉军发现项羽突围后,只派“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擒斩项羽无疑是刘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他却只派了如此少的部队去追,不能不说是冒了风险的。刘邦在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情况下,为什么甘冒如此风险?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霸王别姬》中说的“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可能刘邦认为消灭这支楚军才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也可能他还不确定项羽是否已逃走。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垓下大营都不可能是空的或只有少量残兵。

在《高祖本纪》里,司马迁也隐晦提到了项羽之逃是楚军最终失败的原因而非结果,“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垓下楚军命运如何

《商榷》中大量篇幅在讨论垓下楚军的命运,试图论证他们大多投降了。从整体来看,项羽逃走当夜,不会有太多楚军突围。到第二天刘邦决策以5000骑追项羽时,垓下还有相当数量没有投降的楚军。项羽逃走后,“平明,汉军乃觉之”。这只有在少数人员突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若像《商榷》所述,楚军在项羽逃走后一波又一波数以万计的往外跑,“围之数重”的汉军怎么可能不知道?

从具体事例来看,《商榷》的论述也漏洞颇多。

“还有一部分垓下楚军当由楚内奸项伯、丁公所率,稀里糊涂投降了汉军,这部分楚军当不在少数”,《商榷》的论据是“项伯‘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以及丁公找刘邦去邀赏。这一逻辑关系使人费解。其实《史记》对其“功劳”已有明确记载,在《商榷》引用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就说到“汉王与项羽有纳于鸿门,项伯缠解难”,可见项伯封侯是因为在鸿门宴救了刘邦。而据《季布栾布列传》,丁公当年在彭城之战中曾饶了刘邦一命,所以才找刘邦去请赏。

再看《商榷》中“另两部分在随名将钟离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项羽究竟是不是弃军而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250071/573307924.html

更多阅读

列宁死于梅毒 列宁怎么得的梅毒

稗官野记:他叫弗拉基米尔,有犹太、德意志及瑞典等血统。大一时,其兄弟因刺杀未遂沙皇被绞死,自己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而流放监视,23岁参加运动,25岁被捕监禁,27岁又被流放,日俄战争时他为了日本间谍的巨款而叛国。最后,他的理想、事业取得

于娟为何死于“神医”的饥饿疗法 饥饿疗法减肥

写下8万字抗癌日记的复旦女教师于娟,人生的最后一段走得并不轻松。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公布了她的最后一篇博客:“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

声明:《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项羽究竟是不是弃军而逃》为网友喵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