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3大心理调节策略
在很多情况下,失眠的始发与维持往往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包括精神紧张、睡前过度兴奋、急性或慢性忧郁、恐惧、急性或慢性焦虑、烦闷等。典型情况是:生活事件带来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引起情绪压力,情绪压力导致生理警醒水平升高,从而发生失眠。如果刺激因素持久存在,或者当事人不能从心理上有效地作出适应,则失眠会迁延下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环境中很多无关因素可以变成失眠的条件刺激,如工作和学习压力过重、睡觉的环境改变、噪音、光、空气污染;另外晚餐过饱、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昼夜生活节奏的紊乱、药物和酒的影响等都可能会引起失眠。
爱华阅读配图
失眠的人大都有共同的特点:
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焦虑。对偶尔的几次失眠造成的头疼、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总是感到忧心忡忡,耿耿于怀。他们每天工作都是无精打采,抱怨说:"唉!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今天简直没法工作!"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天什么也别想,一定要睡个好觉!"但是,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有的已经试过许多方法,吃药、练气功、听音乐、或者拼命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结果都不奏效。
如何让失眠者心理不再受此干扰,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别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
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最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精力一样充沛。而失眠患者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他不理解睡觉是为了保证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为了睡觉,也就是说:睡觉并不是人生的目标。另外,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2-4个小时,其他是有梦睡眠,如果人真的一夜不睡,3天就可以让人的精神崩溃,5天就可以导致死亡,但有的人说好多年都没怎么睡觉,可是他思维仍很正常,所以他的失眠问题并不是想象得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其次,失眠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睡眠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20分钟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入睡了。有的人特别怕睡不着觉,有的总怕半夜醒来难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又对自己的害怕感到紧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正常人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半夜醒来,不同的是,正常人并没有害怕和排斥的想法,不反省和讨厌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放松。
第三,不要刻意的补觉。
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没有睡好,白天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不如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放松心情,尤其是睡觉前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地思考状态,多做一些散步、爬楼梯、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