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尤其强调人在冬天“必待日光”。
冬季是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闭藏潜伏。此时,人们在生活上理应“去寒就温”,尤其是抗寒能力较弱的老人与小孩。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写道:“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几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非常明确地阐述了晒太阳对于小儿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古代文人墨客对“冬日负暄”更是赞不绝口了。杜甫吟:“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曦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白居易咏:“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韦应物唱:“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但要尊中物,余事岂相关。”周邦彦谓“冬曦如村酿,奇温止须臾。行行正须此,恋恋忽已无。”与白居易的冬天晒太阳如饮美酒的感受相比,金圣叹甚至觉得“负曝奇温胜若裘”。
现代科学研究已表明,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尽管这种光线肉眼看不到,但它却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弹力、光泽和柔和性,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并能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体内糖代谢,促进钙、磷代谢和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而占日光60%~70%的红外线,却能透过皮肤到皮下组织,对人体起到热刺激作用,从而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怪不得每次阳光越过棉衣、爬满皮肤时,人们似乎总感觉到它直捣心胸滋进肝润到肺,使身体豁然舒展振奋。
由此可见,冬天多晒太阳既是一种低成本的驱寒方法,更是一种原生态、低碳的“供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