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都是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的。《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儿体会到紧急,一会儿体会到紧张和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学四、五两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做的,进行了比较,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
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的不同反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范文二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才会想出好办法。
引导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从题目入手学会质疑,了解人物给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生:司马光是谁,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他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什么事值得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质疑的方向和度,慢慢的教给学生学会质疑。学生的这两个质疑在文中都能找到答案。比如:古时候和砸缸救小朋友的事。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有兴趣、有耐心。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说话的严密性。
如文中提到的: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会为下文砸缸奠定基础。
3、对比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比如:读文章的4自然段我主要采取个性朗读、引导学生自己读文,读出慌张和急切。师生共读,教师朗读文章内容,学生配合老师做吓哭了和大喊大叫的动作,感受情况的紧急,同桌互读再现情景,加深感悟。
读文章的第五段司马光是怎样表现?主要采取与小朋友的表现对比走进司马光的心理,引导学生把自己扮作司马光,表现出镇定的思考生态读读,做一做“举起、使劲砸”的动作。有比较,才有差异。学生们在比较中感受到遇事不慌,沉着勇敢才会想出好办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