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嘴上不说,但是每次面对我,我父母心里的潜台词总是,做个现实点儿的人吧。找份工资不错的工作,找间说得过去的房子,找个平凡又挑不出错儿的媳妇,接着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这才是现实的人生。
我愿意学习我感兴趣的东西,有了货真价实的知识,在需要或者愿意的时候把它们转换成为我提供生存资料的谋生工具。我不介意单身多久,但是一定要找到更喜欢的姑娘。我认为自己现在距离一个能让我自己满意或者仅仅是合格的人类还差得很远,所以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考虑的话还绝对太早。
我这五年住过不大的公寓,住过小的不能再小的宿舍,但是我对它们都十分满意。我不需要100平米的房子来容纳我的人生,我也不愿意把我的人生就锁牢在一间只会慢慢变老的公寓里。就像我不认为我会有任何值得一万月薪工作的价值一样,我现在的所得让我觉着踏实又质朴。一个星期的周末喝上瓶啤酒,比原来拼死干一个月整天醉生梦死的劳作要贴心的多。
我非常喜欢《摩登家庭》里面邓菲夫妇的生活,一个2得不行的男人和一个配得上他的2的女人,配偶是羁绊,是依靠。我父母用他们惨淡荒诞的20年的生活告诉我,比破碎的爱情和失败的婚姻更可怕的事情,是破碎的爱情和成功的婚姻。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总要用极尽屈折的方法去理解,这让我始终无法理解。房子,出身,长相,我们总是先把它们变成炸弹,然后再埋起来,为的是将来出了问题,好有所怪罪。
找一个性格互补,让你喜欢不尽的人来喜欢,或者耗尽心思用下半生的自由换一份体面的婚姻,这两个哪一个简单?是找一份报酬高,假期多,老板和善在大公司的铁饭碗简单,还是拿着微薄但诚实的薪水,拮据的在出租房买书看书简单和现实呢?
柴静援引胡适的话,说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别人给的。你们要争独立。不要最后自己没有独立,反而成了奴隶。
(爱华阅读配图)
我思考了很多个日子才慢慢有些明白。你们不要总争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别人给予的。要争生活的幸福,这个才是自己能争取和享用的。不要到了最后变成生活这个概念的奴隶,或是胜者或是输家,但总归永远和幸福丧失了接洽。
我总以为,追上时代的步伐,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