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赶年的习俗

  重庆的赶年的习俗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 “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过年: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 但“过年”的时间,则因姓氏、宗支、地域而异。如:酉水河西的彭姓和石堤彭、白、李、马、蔡、田六大姓为三月三;酉水乡龙头村田姓为四月八;可大、沙滩、酉水等乡李姓为七月初一。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铳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 田宣慰、杨宣慰以及马伏波的。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扬姓祭杨再思,李姓祭“天”字辈的三祖先,部分彭姓和谢姓八部大王。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长达三、五日之久。  

赶年: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重庆的赶年的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459571/3472299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盂兰盆节/中元节/七月半鬼节的由来与各地的习俗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佛教徒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徒则称为中元节。事实上,这个节日和周朝在七月举行的几项祭礼也有著内在的联系。《礼记》「月令」篇上说:「是女也(七月),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

世界各国过春节的习俗和方式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有过春节的习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1、越南过春节新春亮点: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

中国的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

话说本命年的习俗文化

文/乐奀“祥龙报捷辞旧岁,金蛇献瑞迎新春!”“春风送暖蛇年好,瑞气盈门鹊语香。”今年是癸巳蛇年,对于属蛇的朋友们来说,就是“本命年”,都有穿红背心、红裤衩,扎系红腰带等习俗,这些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此乐奀根据收集的相关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

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就是全球华人过大年。而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从中国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

声明:《重庆的赶年的习俗》为网友来自星星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