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相伴 梦想同行 书香相伴慰柔心](http://img.aihuau.com/images/c/06503004/5006043006505728872877.jpg)
印象中的一本好书应当是很朴素的封面,米色或浅灰色的底色,只印着简洁的书名,作者和淡淡的点缀,翻开来是雪白的纸和黑色的字迹。每拿到一本新书,触到那光洁的封面和厚厚的书脊,总感觉像捧着一个完美的承诺,百般留意,怕一不小心弄上脏兮兮的污点。
最喜欢读散文了,读起来轻轻松松,如听友人诉心知。快乐时我去读,悲伤时我也去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细细品味,发觉每一篇文章里都饱含一颗爱心,爱生活,爱朋友,爱家人。读散文,实在不失为一种享受。尤其是夜深人静之时,在灯下伴书伏卧,更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读散文,如拾捡朝花,如水中采莲。每读到深处,便觉处于寥无人烟的深山幽谷中,浓雾弥漫于半山腰,山谷中溪水淙淙,落花逐水,水边有奇花异草,清幽淡雅。读完后,便觉齿颊余香,回味无穷……偶尔思绪还会寻着作者的脚印一路走去,即使不能进入作者心灵深处的孤岛,也能涉水于岛边赏到美景,听到鸟语,看到炊烟,得到心灵的共鸣。
小说,我最喜欢读悲伤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谁都不想目睹悲剧的发生,谁都期待圆满的结局,即使是在小说里。但是,正是因为不忍心,所以很关注。朋友说,经常读悲伤的小说,就会变得忧郁了,还是不读的好。但是,我不太认同。那种悲伤的感觉是让人依恋的,就像明明知道美丽的玫瑰有刺,却还要去采摘。适当惹一些眼泪也是一种心情的释放,等伤心过后,转而回到现实,便会发现,自已的生活是如此美好,头顶的阳光是如此灿烂,反倒会快乐起来。两年多大学生活没有大喜大悲,却朦朦胧胧深一脚浅一脚地徜徉在书海中,沉浸在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交错中,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看到作者或明或暗的悲伤,碰触到作者或温柔或冷酷的目光,感受到作者或淡雅或浓烈的思想……
最爱读《红岩》中的江姐,她的智勇和超人的胆识真让我佩服。在那已经勾勒好的近乎传神的轮廓里竟也一遍遍染上自己的色彩,深深爱意中,更深怀对书的感激。一部部经典名著拿在手中,厚厚实实的,就有一份快乐充溢心中。《红楼梦》等不知读过几遍了,可还是忍不住要翻来看。读它们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反复中求提高,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和情感的积淀。
发现自己一天不读心里便会空旷旷的不知何所依。所谓“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居不可无竹,室不可无书。屋子里没有书,就好像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一册在手,喜不自禁,如获珍宝。翻开来,先自袭来的是书香,书墨飘香,亲切无比,惹人心醉,深深地吸一口,便沁入心脾了。
我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雨夜读书是最奢华的享受。所以对于黄昏或者有雨的日子,我一直都是心怀感激的。当黄昏依窗看书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后,就喜欢眺望窗外,眺望那些窗外大同小异的人间风景,独自心中便滋生出许多感叹,那黄昏的余晖透过纱窗,渗出的温馨情感在心灵深处蠕动,使人泪湿,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好书,翻阅在喧闹后的黄昏,最易入心。有书做伴的晚上,墨香犹如花草,沁入心脾,阅读的过程就是旅游的征途,天马行空,恣意驰骋。
心境和环境不谋而合的时候,便是读书的最佳时机。隆冬隐退,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最舒适的是捧着一本《红楼梦》,坐在花团紧簇的迎春花树下,聆听颦儿“花飞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怨,看她随花飞到天尽头,觅香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