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有故事,这次讲两件:一是去麻风病康复村做志愿者,二是参加一次面试。两个都是热乎乎的故事。
曾经在微博上,我说:很多90后默默行动着,他们需要被知道。没一会儿,妍跟上来说:有的时候不是被知道,需要的是一种“相信”。
妍是湖南人,文弱的小姑娘,有时又是很有胆的小姑娘,文弱和有胆都藏在她那么一个小人儿身上。
刚进大学,连续两年她都在学生会里,后来离开,当时非常想找到扎扎实实做点事的机会。曾经听班上的古惠容同学说到去麻风病康复村做志愿者的经历(我也听这位来自广东的学生带点悲壮地说过他们的艰难,是去年,中午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穿过草坪,我陪她向学生食堂方向走了一会,她指给我看她T恤背后印的字,是个民间的组织),开始妍没特别留意。后来她听一个校外志愿者来学校做讲座,说的是同一件事,现场放了志愿者们的视频,妍被打动,她说:我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行动了。接着是报名,被选中和参加培训。
2012年的暑假,她和二十几个不同高校的年轻人一起去一个偏远的黎村,为那儿的麻风病康复中的老人们服务。她再三跟我强调“康复”两个字,因为那些老人已经痊愈,他们只是留有残疾,和他们接触不会被传染。
2012年10月第一周的长假,她又和十几个同伴去住了七天。这事,她还没告诉妈妈,普通人对这种病往往有偏见。
妍两次去的村子是同一个黎村,据说岛上其他的偏远山区还有类似的“麻风村”,有志愿者去过的只是少数。这些曾经被严格隔离不得离村的老人,在人见人躲的岁月中捱过几十年,长久地隔绝和孤独,没有后代也没亲戚。
妍一说到村里的阿丁婆就笑。老婆婆只会讲黎话,妍他们都学了些简单的词,比如用黎话数数字,她扳着每根指头给我数了一遍,还有吃饭、睡觉、吃药,平时常说的这些。
这个黎村比较远,从学校出发到村子里,又转车又徒步走,要六七个小时。大学生志愿者都是用自己的钱付交通费和伙食费,在黎村做基本建设、清洁卫生和陪老人们聊天。没有额外的床,他们睡的是地铺,每晚抽签决定谁睡在哪个位置。买菜做饭都是自己动手,尽量简单清淡。热带海岛的夏天太热,他们挤到老人的吊扇下面去吹一阵风降温。
(爱华阅读配图)
从妍的微博里,可以看到快乐的记录:
@今天和阿婆交流无障碍啊,哈哈哈好开心。
@……好多好多想仔仔细细写下的,没有时间。精神上的富足与安定,比起收获的,付出的太微不足道了。萤火虫在天花板上,睡前会抬头看看银河和星空,晚安。
@睡在门前看得见星空的位置,头顶头的故事,good,good night。
其实等真正接触到阿婆阿公的时候,他们的残疾,根本就是平淡自然的事情了,就像爷爷安的假牙一样。没有了顾忌……
@ 7天比起365天来说,多短。阿丁婆指着相册里的男生女生用黎话对我们说,这个来过,这个没有来。
@阿丁婆忽然的心情好,来树下和没睡的几个营员一块儿坐着,一个黎话一群普通话,前言不搭后语地聊得好欢乐。我在一屋子横七竖八躺着的人儿中间趴着看,偷偷笑出了声。
@公权伯的永恒话题:老公老婆生孩子,每期营(员)都要配好多对,还要下命令女生生多少个孩子,最少的是和我说的:你,五个!
@回来了。晚会结束好多人都哭了,然后喝酒醉倒大片女生。爬到屋顶看星空,还看到了流星。不过阿公阿婆也都没睡,不知道是被我们吵的,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心情。
妍的同伴,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样写这次活动:
……每一个仲夏夜里,躺在拥挤却完全生不起一点嫌弃的小屋里,总是看见闪着微微绿光的萤火虫在缓缓飘荡……也有一夜,我是躺在走廊里度过的,跟凯元、猴子、冬冬说了一点我的纠结,看着他们纠结地帮助我,我纠结中满是喜悦。
……我好多次坐在阿丁婆身边看着她也看着的一片蓝天白云,猜测着她在想些什么。想了好久,我觉得“达”(黎话“她”)什么都没想,就是简单地看着那片天。所有的回忆不管有多么深刻难忘,怎么可能受得了几十年岁月的消磨,早已消耗殆尽。只有当“达”,把目光放在我们这群从天而降的“天使们”身上时,她才会想到一些。一天春玉翻译了一句话,我差点没忍住眼泪,“你们一走,这里又安静下来了。”
......要走了,很想找点东西留念。阿公知道我想带木薯回去种,二话不说,拎着砍刀就砍了几节……回到学校,我找不到锨,就一个人拿把伞,踩着积水找了好久的栽植地,蹲着身子,用手一点点挖一扎深的洞,把一节木薯放好,随便洗洗手去找下一个最佳地点。一只手撑伞,另一只满是泥巴的手攥着木薯,一个人静静走在校园里,什么也不想,我觉得我活着,活得那么真实。
他们把本来很辛苦的事,写得童话一样。所以,我相信妍的这句话:老人们从我们志愿者身上得到的,不如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多。他们找到了一个去做“天使”的机会,短暂离开世俗烦恼,让一年里有两次欢乐的七天假日。黎村的老人无保留地喜欢他们,那位阿丁婆会不管夜多深,都舍不得去睡觉,虽然听不懂这些年轻人在说什么,但是她要坐在他们中间听着笑着。这些大学生忽然发现自己也能给别人带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