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婚俗 锡伯族的婚俗介绍

   锡伯族的婚礼以热闹著称。新娘到男方后,先举行拜天地的仪式,然后进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为其梳头。锡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辫子,正背中间垂下。做新娘要将一条辫子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晚间闹新房时,邻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头让新郎新娘去抢。

  闹洞房要到深夜才结束,离去之前,青年们要将新婚夫妇衣服的扣子解开,如果新郎害羞,不让解衣扣,大家便会大声喊:“这是老人们的嘱托!”闹洞房者将两人外衣的扣子都解开然后才会离去。

  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秋天的清风和煦,秋未的婚礼热闹”。锡伯族的婚礼,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这主要和农事忙闲有关。

  锡伯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一般亲戚朋友和街坊近邻都要尽力相助。婚礼进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之一是聘请奥得尔阿姆(简称奥父)和奥得尔额妮(奥母)“奥父”、“奥母”,意思是迎亲老人,男方要在新郎的长辈中,选择与女方父母相同、年龄差不多(讲究的还要属相相同)、有一定声望、善于辞令又能歌舞的男女各一人,作为娶亲队伍的全权代表,协调解决迎亲过程中的各项事宜。此外还要挑选6名“打丁巴”的小伙子和几名年轻姑娘,组成迎亲队伍。

  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主要是女家举行出嫁仪式,男家举行成婚大典。出嫁仪式,是在女家举办的以宴客为主的礼仪活动,称作“阿吉协仁”(小宴日)。通常在阿吉协仁的前一天上午,男家就要把婚礼所需的肉、米、菜、烟、酒等一应礼送到女家。第二天,女家大宴,四方宾客前来庆贺出嫁之喜,新郎在岳父的指导下,给长辈、亲戚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跪拜敬酒。晚上,举行“打丁巴”活动,这是出嫁仪式的高潮。DYCMS_info_next

  第二天男家举行成婚大典,即“安巴协仁”。为保证大婚进行,娶亲的队伍,视路途远近,或清晨或提前出发。锡伯族也有要彩礼的习俗。新娘的嫁妆要由哥嫂和娘家的人亲自送去,去的人一般男女各半,不超过两桌人(娘家的人到婆家后要坐首席,即表示开宴)。开启箱笼,展示嫁妆时,新郎的队伍临行前,岳父还要将两装满五谷种子的瓶子送给新郎,以祝将来五谷丰盛,粮食满仓。

  旧俗,新娘扶下车,由伴娘扶着和新郎并肩而行,在正房门前,新郎新娘面北叩首,参拜天地。然后,新郎跨入门内,隔门栏男女对跪,用“哈达”将切成片的羊尾巴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头之誓”。此后,夫妻才到正屋,先向喇嘛叩头,喇嘛摸顶后,再向父母跪拜,这一切完毕后,新娘入洞房,等到晚上喝“合欢酒”后,才下炕,给公婆敬酒。这些风俗大多已改变,或从简。

  成婚大典之天,男方要大宴宾客。伊犁锡伯族与各民族都有广泛接触,客人中的民族成分多,一般多用清真酒席待客。直至晚上,还要举行贝伦舞会,庆祝婚礼。

  第三天,新郎、新娘上坟祭祖,男家一般还要宰羊宴请亲家及其家人。到第9天回门。

  对于锡伯族农民来说,粮谷满仓、羊肥牛壮的丰收时节是为儿女筹办婚事的最佳日子,因此有句俗话说:“春天的清风和煦,秋末的婚礼热闹”。

锡伯族婚俗 锡伯族的婚俗介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632271/531606497.html

更多阅读

鲜卑族的历史 锡伯族的历史

中国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此为族名。鲜卑族名“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以不同的译音形式出现过:“师比”、“犀比”。然其时鲜卑离中原较远,南隔乌桓,其文化影响大都间接而来,所以仅指一种胡服的带或带钩。从东汉以后

锡伯族服饰 坎肩加长袍,锡伯族女人的优雅 锡伯族舞蹈

  锡伯族在新疆大部分分布在伊犁地区和乌鲁木齐等地。锡伯族的服饰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有明显不同。追溯到清代,男子的服饰锡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锡伯人的长袍,底边

锡伯族西迁及其他 锡伯族西迁路线

这几天,被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西迁》深深吸引。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人口不多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古老民族——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中国东北的辽河迁徙至最西北的伊犁河,万里跋涉,留下千古绝唱

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 金属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用于衡量绝缘体储存电能的性能.它是两块金属板之间以绝缘材料为介质时的电容量与同样的两块板之间以空气为介质或真空时的电容量之比。介电常数代表了电介质的极化程度,也就是对电荷的束缚能力,介电常数越大,对电荷的束缚能力

声明:《锡伯族婚俗 锡伯族的婚俗介绍》为网友不朽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