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婚礼 老北京旧式婚礼6步曲

 

  第一步曲:“保亲”

  所谓保亲,就是介绍婚姻。父母给子女选择配偶,一般都是由亲友来保亲,俗称“说媒”。其程序通常是这样的: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首先要各写一个“门户帖”,将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祖孙三代名号、官职等写在上边,让媒人互相传递给对方父母过目。然后,男方主妇择吉日去女家探视,实际上就是去摸清女方家的各种情况,如其家庭成员的官职地位、财产状况及姑娘的德才和容貌。

  第二步曲:“合婚”

  经过互相查访、探视,双方父母均无异议后,下一步就是“合婚”。男女双方各用一叫顺红纸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将男女双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干地支列于纸上,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这就是所谓“合婚”。

  按照中国旧式婚制,一般必须经过星命家推算,认为男女属相相合才能结婚,以免婚后夫妻相克或妨碍家运。在老北京有所谓“十二属相相合”说法:“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睡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此外,还有所谓“十二属相相犯”的说法:“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经过命馆先生的一番推算后,男女的婚事才会有结果。一般情况下,命馆先生根据“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及属相,写出鉴定(如“子与丑合”等),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并将这些东西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这个红纸折子,就是所谓“龙凤帖”。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

  第三步曲:“放定”

  放定,俗称“订婚”,就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老北京的放定,有放小定和放大定两种形式。放小定也叫“过小帖”,是举行一定的订婚仪式,因为规模比较小,故称小定。男女双方经过命馆先生推勘后,便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放定礼。一般情况下,男方给女方一个或一对金属戒指,让女方戴在手上。有些大户人家,则特别讲究,在放小定时,男方要送女方四样金银首饰,即一对戒指、一对锅子、一对耳环、一个颈圈。其用意,无非是表示男方以“家法”约束姑娘,意在使其过门后稳重。放定礼后,姑娘便改变头型发式,由过去留辫子不扎辫根,改为扎上红辫根。女方家人便约束少女,不准外出,筹办嫁妆;而男方则开始筹备婚娶。

  放大定,也称“过大礼”,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以便确定婚期。放大定意味着男女双方联姻已成定局。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多是在这时进行,这无疑是买卖婚姻的集中表现。父母将女儿嫁出去,如同卖出一件商品,公开要价,有时双方讨价还价。如单独放大定,礼品要比放小定时更多一些,由男家送给女家一些首饰、衣服之类;而富者当然很讲究,正如北京童谣所唱:“小姑娘,做一梦,梦见婆婆来下定,真金条,裹金锭,桃红裙子扎金凤,绣花鞋,蝴蝶儿梦。”

  第四步曲:“迎娶”

  迎娶也叫“迎亲”,或“亲迎”,是旧式婚礼最热闹的一步。当年有一首童谣唱道:“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楔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反映了迎亲时的热闹情景。迎娶仪式一般在上午举行。首先由娶亲太太到喜房给天地爷上香,新郎按娶亲太太的意思,上前磕三个头。新娘上轿后,娶亲队伍便抬着花轿往男方家中赶。当娶亲队伍临近家门时,一般都要令吹鼓手们鸣锣奏乐。当新娘到喜房后,由娶亲太太给新娘擦胭脂抹粉,加以修饰。这道礼仪俗称为“开脸”,表示新娘从此由少女变成少妇了。随后,在娶亲太太主持下,新郎新娘,给天地爷上香,叩三个头,叫做“拜天地”。拜罢,夫妻对拜,行新婚之礼。

  迎亲仪式结束后,首先要进行的是“坐帐”。新郎、新妇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也表示男女已同床。娶亲太太说几句吉祥话后,便把帐子一拉,谓之“撤帐”。接着,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喝时以红头绳将两个酒杯系在一起,娶亲太太将一杯递与新郎,送亲太太将另一杯递给新娘,各饮半杯,再予互换,意思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然后,新婚夫妇同吃“子孙饺子”、“长寿面”。吃时,通常男家安排一男孩隔窗大声问道:“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说:“生!”表示生育后代。

  第五步曲:“闹洞房”

  举行婚礼的当晚,一般都要“闹洞房”。在北京及北方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三日无大小”的闹房风俗。持老观念的人认为,越闹越发,不闹不发,甚至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闹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向新人抛撒糖果、喜果;有的则对新人劝酒,甚至灌酒;还有的将苹果用线拴在帐上,让新人对啃。本来美妙的洞房花烛夜,变成了难熬的恶作剧。

  第六步曲:“回门”

旧式婚礼 老北京旧式婚礼6步曲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到了此时,一场富有戏剧色彩的婚礼才告闭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83471/968823367.html

更多阅读

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 回锅肉的家常做法

去了老北京,就不能不去尝一尝它的炸酱面,那可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菜谱上的一道名招牌啊!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工具/原料主料:面条;辅料:五花肉,胡萝卜,黄豆芽,黄瓜;调料:蒜,甜面酱,大葱,黄姜,白砂糖,水。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步骤/方

寻味京城——说说老北京的那些清真小吃 老北京清真菜

今儿图多,菜猛,料多,闲言碎语就少说了,主要是给您介绍介绍老北京的清真小吃,很多朋友说来北京没啥可吃的,原先是遍地川菜,现在更杂了,那说什么我也得尽一下地主之谊给您先介绍介绍北京的清真小吃。牛肉烧饼或者叫烧饼夹牛肉这个好吃不好吃,

老北京涮羊肉之起源 老北京涮羊肉哪家最好

老北京涮羊肉之起源老北京涮羊肉起源自元初。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御驾南征,期间于一次激战过后体虚无力、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于是乎喝令大军止步于山林之中杀羊烧火,以解饥渴。正值此时忽有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寻踪而至,距此地不足十

老北京的吃喝---周家望(简介 老北京冰糖葫芦简介

内容提要:《老北京de吃喝》是一套介绍老北京生活习俗的丛书,主要讲述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在穿戴、吃喝、居住、出行、玩乐、商市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既有系统全面的概述,也有具体的描述和作者的见闻。它不是研究性的专著,也

老北京方言土语大全(经典图文) 天津方言土语大全

老北京方言土语大全(经典)中国的方言很多种,北京的方言就是其中之一。活跃在老北京人口头上的土话,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老北京的很多土话对于当今时代来说,虽然陈旧,但有的仍在沿用,它们当中不少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颇有史料价值。鸡

声明:《旧式婚礼 老北京旧式婚礼6步曲》为网友和我恋爱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