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道思想 儒佛的孝道思想

孔子的孝道思想 儒佛的孝道思想

儒佛的孝道思想
作者∶许振伟 

 “孝道”是华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受到儒家的重视,认为它是道德的入门。除了儒家外,佛家也非常注重孝道的实践。
孝的定义与本质

“百善孝为先”,“求忠臣於孝门”,“人之行莫大於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人对孝道的重视。根据说文解句,孝的定义为∶“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儒家认为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而佛家则把孝道当著成佛的必要条件。孝道是众善之本,若无孝道,无以为善。

佛教非常重视孝道,然而却受一般人误解,认为出家人辞亲出家是不孝的行为。但站在佛教的立场,出家为大孝,因为出家人是为了度众报答亲恩,正所谓∶“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语。”然而出家也应有世俗上的圆满,又得父母的许可,若舍弃父母不顾而为求自己的脱苦,那是不孝。

在众多佛经之中,专论孝道的有∶(一)地藏菩萨本愿经、(二)盂兰盆经、(三)大方便报恩经、(四)父母恩重难报经、(五)父母恩难报经、(六)孝子经。

儒家与佛家对孝道的看法大致上是一样的,至於本质上所差异的是∶儒家重视先天的意义,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人生自然的流露;而佛家则注重後天的经验,明了父母的茹苦含辛,体认父母的无限恩德,因此要尽孝报恩。简单的说,佛家弘扬孝道的本质是为了“报恩”,而儒家提倡孝道的本质是“天经地义”。

父母恩

佛经上常可见到叙述父母的恩惠,对子女无微不至,描述得十分细腻深刻。就如父母恩重难报经中把父母的恩惠列为十恩∶

(一)怀胎守护恩
(二)临产受苦恩
(三)生子忘忧恩
(四)咽苦吐甘恩
(五)回乾就湿恩
(六)哺乳养育恩
(七)流濯不净恩
(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
(十)究竟怜悯恩

母亲在怀胎期间,要承受种种的痛苦,保护胎儿的安全,在临产时更是死去活来,但是当产下孩子时,全然忘怀刚才的痛苦。

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好的东西总是留给儿女,儿女弄湿了床褥,自己宁愿睡在冷湿的地方,却把孩子放在乾燥之处。父母不惜牺牲一切享受来栽培子女,即使子女长得丑陋或手脚残缺,他们也不会嫌弃。

当子女长大之後,出外求学就业,父母自然会想念起远离的子女,每天为他祷告平安。当子女生病时,更是日夜照顾,寸步不离。儿女在父母眼中,好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正所谓∶“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几。”

大宝经云∶“夫父母,皆愿利乐所生了故,难作能作,能忍一切难忍之事。假令种种不净秽恶,皆能忍之,乳哺养育,无疲厌心。”

父母恩重的比喻

由此可见父母恩德如天之高,地之厚,海之深,佛陀还指出父母恩重的几个比喻∶

如果有人左右肩担著父母,担子将皮肉磨至骨头,又穿透了骨,引出骨髓,环著绕著须弥山,历经百千万劫,鲜血流出来,仍不能报答父母恩;假如有人为了双亲,将自己的双眼挖出,献出自己的心肝,求赐予父母平安,还是不能报答父母深恩;假如有人为了双亲,吞服下炙热的铁丸,经过了百千万劫,遍体鳞伤,还不能报答父母恩。

报恩

父母恩如此的重大,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呢?儒家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即是说,孝亲不单是生前尽孝,死後祭之以体也是孝道的延伸,至於世俗尽孝的方法是让父母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我们除了要时时奉养父母外,内心必须存著“恭敬”,正如孝经上所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後能事亲。”

佛经中常说∶父母即是家中佛,天地鬼神都比不上双亲尊贵,父母之恩既深且广,为人子女,要报答亲恩,除了善事父母,受敬父母之外,还要经常为父母写佛经,读诵佛经,为父母供养三宝,为父母布施修福,应该劝父母念佛行道,脱离六道轮回,做子女的也应帮助父母早日了脱生死,速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样,才是究竟之道。

劝谏之道

佛家和儒家并不否认天下有“不是”的父母,所以就有劝练之道,我们应该劝父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毗奈耶经上说∶“若父母无信仰者,令起信心;无戒者,令住禁戒;性悭者,令行惠施。子能如是,方为报恩。”我们在规劝父母时,应该婉转柔声地劝告,不应违抗父母,也不应该怨恨他们,正如孔子所说∶“事父母几练,见志不从,不敬不违,劳而不怨。”

佛教也时常谴责不孝的行为,如地藏经云∶“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观佛相海经亦云∶“有恩不报,是阿鼻因,诸恩尚然,况於父母,父母之恩,无可校量。”

孝道的扩张

孝为众善之本,释迦牟尼佛因为孝顺而提早成佛,所谓∶“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如果孝道有云,则人格低落,自然失去学佛的资格。不孝也是祸乱的根源,一个有孝心的人,是不会冒犯长辈,更不会扰乱社会,所以先有“孝亲”才能“敬老”,不能孝敬父母,而孝敬他人、忠於国家的人恐怕是没有的。

儒家的理想是平天下,就依照这几个程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提出以孝治国,移孝作忠,“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不过,孝顺自己的双亲只是狭义的“孝”,我们应当把孝的范围扩张,推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孝道遍行,这将是一个大同世界。

佛家也很注重孝道“推己及人”,除了能让今生今世的父母顺心如意,还要孝敬前世的父母,这样才算彻底、究竟。可能有人会问,到底谁是我们的前世父母?答案是∶每个众生都可能是我们的前世父母。所以,佛家的孝扩张起来,不只普及人类与国家,还要普及一切众生(包括畜性),佛教规劝世人不杀生是为了避免杀害前世父母。

由於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所以我们有过无数期的生命,因此就有无量数的父母兄弟姐妹,所以能够这麽说∶“四海之内皆父母兄弟姐妹。”

孝道思想不只是华人的特色,也是大马人(马来西亚)的特点,从人的天性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提倡孝道,扩大它的范围将可以促进各族亲善和谐,缓和种族的两极化。孝是入德之门,若无孝道,无以为善。

但是,在这西风东渐的时刻,物欲横流,人欲与天理消长的结果,加上社会结构的变迁,才使孝道思想渐渐转薄,因为西方人认为他来到这世界,不是他自愿来的,而是父母把他生下来,所以双亲养育他是应有的责任,而他却没有“义务”反哺父母。这种思想要不得,偏偏有人把它当作座右铭。一些先知先觉的领袖(我国前任交通部长拿督李三春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在几年前提倡“孝亲敬老”运动,不过这股热潮现已淡下来了。

结论

最後,我把儒家与佛家的孝道思想综合如下∶

儒家──贯通生前死後,“大孝终身慕父母”,推广开来,也要尊敬别人的父母,孝道“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佛家──圆满通融,彻底的,究竟的,除了孝敬今生父母外,也重视前世父母,推广开来,普及一切众生,包括畜牲、饿鬼。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支柱(佛教虽源自印度,然而大乘佛教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两家思想的结合,才是真正中华文化的孝道思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911371/809116791.html

更多阅读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孔子,儒家思想创始人,中华民族文化大成者。----诸葛长青翻开中华历史,品味历史文化,我们总是深深感动。走进曲阜,走进儒家思想,我们感叹孔子等先辈的无私奉献。诸葛长青认为,作为中国人,作为教育者

孔子的隐逸思想 孔子的思想

·谈到避世思想,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孔子,历史上避世思想的首次提出,就是从孔子开始,而其一生,也彻底得用行为阐述了避世思想的内容与原则,下面我们就从孔子来讨论避世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孔子历来都被看成是一个

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思想 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是整部《论语》中篇幅较长的少数几章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这三段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教诲。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均无贫,和

孔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来源:孔庙国子监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3-07-08 作者:孔喆 打印 点击:100孔子的管理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它的基础是仁,核心是道德教化,手段是德治、法治和礼治的结合,特点是重视人才,原则是中庸,最高的标准是无为而治,目的是创造和谐的社会

反对《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诗经美学 孔子糟粕

反对《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今日《孔子》大片上线,把年前的“反对《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文章再次晒出,希望与网友有更深入地讨论。 今日在网上看到网友芦先生文章《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十分震惊。黑体字部分他的原文,红色字部分是我

声明:《孔子的孝道思想 儒佛的孝道思想》为网友讨你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