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中,人体的脏器与季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湿”为长夏主气,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讲长夏季节,湿气当令。湿为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故脾气旺于长夏,但若长夏湿气过盛,又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中医认为,因湿性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故其引起的疾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也是夏季常见病的特点。养生网表示闷热的天气里,门诊常常有患者自述感到乏力困倦,四肢沉重,昏昏欲睡;或肠胃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皮肤不净,癣、痱发作,瘙痒难愈;若连续多日阴雨不断,老年人则更易出现全身或部分关节酸痛麻木,行动不利,此时有风湿、类风湿疾病的人症状亦会加重。
为了平安健康地度过夏天,提出了“长夏防湿”的养生原则。也就是说,夏季治疗由暑湿引起的疾病的关键,在于健脾燥湿。若人体自身阳气充足,湿邪自然难以侵犯。因此,首先应重视保护脾胃功能,补益脾阳。糯米、莲子肉、山药、太子参、茯苓等,都是适合夏季养生的清补健脾之品。
在这里举两个在生活中琢磨出来的小窍门:夏季下午如果常常自觉乏力嗜睡,可在饮食中加入以下食物:莲子肉、山药、大枣。同时辅以如下小方:黄芪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煮水服用。平时可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其次,要避免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避免饮食中有过量油腻及大量肉类,这些食物容易产生或加重内湿,加重症状。外出归来,又热又渴,也不要图一时之凉快打开冰箱大喝冷饮,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最损脾胃。如出现脾胃不适,腹痛腹泻,可以在家中备些参苓白术丸缓解一时症状,若不适加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夏季人体出汗多,毛孔开放,极易受风寒之气侵袭。故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建议睡觉时应以薄棉毯或毛巾盖住胸、腹,防止受凉。切莫让电风扇、空调冷风直吹,也不要用凉水冲洗头、脚。如果出汗后突然遭受冷刺激,往往会使皮肤骤然收缩,散热功能锐减,出现头痛、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老人或身体虚弱的人严重时可能昏厥,甚至诱发并加重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