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的故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释义: “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 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成语故事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爱华阅读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 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 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932171/354828581.html

更多阅读

蚍蜉撼大树 可敬不自量 蚍蜉撼大树

【拼音】pí fú hàn dà shù【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

类似砥砺前行的成语 深自砥砺的成语故事

深自砥砺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巩固北方后,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儿子曹丕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派人去向贾诩请教自固之术。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听从他的建

唱筹量沙 唱筹量沙的成语故事

   关于唱筹量沙的成语故事  【成语】: 唱筹量沙  【拼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解释】: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成语故事】: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坐怀不乱成语动画片 坐怀不乱的成语故事

   坐怀不乱的成语故事  【成语】: 坐怀不乱  【拼音】: zuò huái bù luàn  【解释】: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  战国时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成语故事

   关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成语故事  【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拼音】: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解释】: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声明:《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成语故事》为网友世界是我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