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老扬州习惯把“立春”称作“打春”,你知道有什么来历吗?街头的荠菜赶在立春前也上市了,你知道它们可是春卷、春饼的主要原料。
为何叫“打春”?
过去立春有打泥牛的仪式
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说,老扬州习惯把“立春”称作“打春”,是因为过去扬州真有一个“打春”的习俗。
以前在扬州,每到“立春”这一天,官府就会用泥塑一个泥牛,泥牛会在街上巡游,巡游过后再将泥牛摆到琼花观,琼花观当时也叫后土寺,泥牛在琼花观会有一个祭祀仪式,大意就是祝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后,泥牛会被人们用砖块、棍子等打碎,各乡镇的人会将泥牛的土带回去,撒到田野里,意思是保一方平安,保土地丰收。
“这也是过去农耕时代的一种特有形式,通过这个形式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农时到了,要开始备耕了。”曹永森说,“打春”这个形式,扬州一直延伸到民国年间才消失,形式消失了,“打春”这个词却保留下来。
扬州立春多与吃有关
你造吗?咬春要吃紫萝卜
现在的扬州人已经不太重视“立春”节气了,不过不少老扬州还保留着一些立春习俗,大多和吃有关。
扬州民俗专家黄继林表示,扬州人立春一般要吃春卷、春饼,都是荠菜馅的,按照自然生长规律,荠菜是立春时节刚生长出来的,是这个时令最新鲜的蔬菜,带来春的气息。
老扬州吴德祥告诉记者,在这一天,扬州人要吃以荠菜馅为主的饺子、汤圆、春卷。紫萝卜也是一定要吃的,紫萝卜的皮和肉都是紫色,过去紫萝卜十分少见,扬州只在东乡才有,吃紫萝卜也叫做“咬春”,因为立春是新年第一个节气,是一个美好的时节,紫萝卜十分鲜嫩多汁,扬州人就把它想象成是春天的味道,吃到它仿佛就是咬到了春天,同时也寓意着“紫气东来”。
今年72岁的华奶奶一直住在扬州老城区,她告诉记者,每年立春,家里中午一定要吃小糯米圆子下面,一来象征着团团圆圆,二来圆子和面条洁白如银,象征发财;此外,家里还要煮一条鱼,寓意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有余;到了晚上也一定要吃炸春卷。老扬州在立春之日还有“剪纸报春”的习俗,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观以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