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先需要考虑清楚的,因为一定会被问到,并且从始至终会从各个角度被验证,看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的地方;有些应聘者不能自圆其说,这恐怕比较麻烦。而如果定位为内职业生涯的提高,则无需有太多顾虑;
对于所应聘的外企,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个优势指的是对外企有价值的优势,能带来绩效和附加值的优势,而不是自己自认为的优势,所以需要换位思考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需要自信的是,如果被某个公司约见,说明有该公司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是有他们看重的优势。例如我曾经特意招聘过两位在国营单位工作过五年左右的员工到我部门与其他同事互补,因为据说有这样背景的人选通常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果不其然,我迅速发现了他们在员工关系管理和跨部门沟通的优势,他们因而也迅速地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得到提升。
永远不变的主题!由礼节做起,由主动沟通做起,由多给别人关爱做起。在面试现场,哪怕是一个电话面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您”,一个站起来之后把椅子归位的动作,一个轻轻关门的举止,一个替别人递上水杯的瞬间。。。都会给招聘官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每个外企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的企业改造欲望非常强烈,尤其是B类企业。那么经过一系列的研习之后,需要扪心问自己是否真的愿意适应,能够适应,愿意改变,能够改变。有多少人糊糊涂涂地创造了围城效应,令自己长时间找不清方向,其实都缘于最初没有想清楚就一味地行动了。
曾有一位应聘者刚刚与公司老板对了几句话就被对方判断为文化差异较大,其实就是因为老板的谦和的问题都被他给予了直炮筒式的回答。他收到感谢信(其实是把回绝信冠以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之后打电话到公司来问究竟为什么没被聘用,相关人员的解释是文化差异较大;他立即就怒了,“我怎么没觉着有差异啊?”其实这正体现了差异。
在相似的条件下,外企更愿意把机会留给态度好、有潜能、值得培养的人。所以尽管没有相关的经验,但是如果诚恳学习的态度被对方接受也是可取的。而那种始终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就看对方是否是伯乐的态度自然不受欢迎。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而对于从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指的是正式工作经验,不包括实习或在校期间兼职),不一定首选外企,除非自己死心塌地地愿作一张白纸,任他人写画,并且毫无怨言。因为通常来讲,大多数外企,尤其是A类外企,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倒不一定是相关工作经验),因为他们不是情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就是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情商,除了普通的构成要素之外,在外企里还多了一项,即跨文化敏感度。如果没有一定经验,又赶上一位职业素质不高的领导,不排除会误入歧途。尤其是一些会外语的毕业生,到了外企,见到外方就很兴奋,于是找各种机会用外语,与外方直接沟通,后来索性对外方和本地员工的态度产生天壤之别,最可悲的是对外方点头哈腰,而对本地同事冷峻面孔,掉进了外企的怪现象圈,再得不到周围人的尊敬。
所以还不如象前面提到了那两位,先在社会上打拼,等到具备了成熟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原则性和定性之后,再进入跨文化的环境,便会如鱼得水,很快得到认同和发展。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