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些人的家人很可爱,有些人的家人很可怕。
有些人的家人既不可爱,又不可怕,只是各忙各的,有点冷淡。
我的运气很好,家人都很可爱。可是我还是常常觉得:“这好恐怖呀!”
好恐怖?什么事情好恐怖?
“家人不能随便换!”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每次去餐厅点菜,我都喜欢点些没吃过的东西,等到食物上来了,如果真的难以下咽,像日本纳豆这么诡异的东西,我就乖乖尝点味道,把付的钱当做是“观摩费”,意思等于花钱进博物馆去看两千年前的干尸木乃伊、增长些见识。
点菜点到不好吃的菜,起码是自己点的,起码有这么点自主的尊严、任性的快乐。
恋爱遇到不良的爱人,起码是自己选的,起码有这么点自主的尊严、任性的快乐。唯独“家人”,既没经过“点菜”的步骤,又不像恋爱可以“交往一阵子看看”。
家人,是像头发指甲一样,“配备给你的”。
头发指甲,你还可以染染剪剪、自得其乐一番,虽不满意,但总能整修到尽量满意为止。
家人可不容你“整修”。虽不满意,只好接受。
再烂的菜,撤离桌面也就恶梦消失。家人则每天上桌、各有表情,最要命的,他们还会开口说话!
还有什么比这更恐怖的?!
我从小就觉得这件事不能接受——
虽然我“配备”到的家人真是已经很象样了,可是凭什么不让我再挑一挑?
万一还有“更理想”的呢?
就算是到玩具店也要让我挑一挑吧?
2
有部比利时电影叫“托托小英雄”,主角托托从小就坚信自己和隔壁床的婴儿,是在育婴室火灾时,被两对慌张的爸妈抱错了。
托托认为邻居那一家人,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人。邻居帮小孩过生日的排场,是原本该自己享用的排场,邻居那家的华屋、轿车、美好假期……全部都应该归他的!
可是这一切,却被一个火灾当中抱错的婴儿抢走。
托托坚持自己“被抢了”。
他幸福的一生,都被抢走,而强盗留给他的,是一群他不要的家人、一个他不要的人生。
托托疯了吗?
托托没疯。托托只是把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为什么不是我”的疑问和遗憾,放大了一百倍而已。
平民家的小孩,想要生在权贵之家:“为什么不是我?”
富豪家的小孩,想要生在平凡之家:“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不是我?” “为什么不是我?”
托托乐活越生气,做了一个荒谬的决定——他开始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要把原本属于他的人生抢回来!
问题是,我们大部分人跟托托不一样,我们没有“假想敌”。
我们就算要下手去“抢回来”,也不知道要抢什么?
不过,我们比托托幸运一点。
我们也许跟托托一样,被“配备”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家庭。
可是胜过托托的,我们可以制造一个自己的人生,不必像他那样,死盯着一个“别人的人生”不放。
托托像电子游戏的主角一样,已经被设定了程式,不完成任务,不能结束游戏。
想象一下被关在电动玩具里的凄惨,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人生被设定,就没有乐趣。
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答案没有正式揭晓”前,什么都是可能的。
3
在长大的过程里,我慢慢搞清楚,为什么我在外国人写的小说里,得到比较多的力量;为什么我在看外国人的戏里,也得到比较多的力量?
我发现:外国作品里出现的主角,常常是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中国人作品的主角,要不就是被“家人”团团围住,要不就是被“国家民族”当头罩住,闷死人。
比方说,《红楼梦》。
“被一群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