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http://img.aihuau.com/images/c/05203004/2005043005202949272454.jpg)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源于两点:其一是宋人郭茂倩主编的《木兰辞》一直是义教段初中语文的一篇传统文言诗歌,广大初中学生在学校里就熟悉了这个故事;其二常香玉先生的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
【虽然耳熟能详,却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人所不知。即便就算是“不自量力”,夸父逐日的“亮剑”精神也不能为今人所丢……】中国故事·经典神话6.夸父逐日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这里有一个人,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黄色蛇,手上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
北方突厥族年年入侵。每年秋季,北部边关都会告急,这成了隋朝皇帝的心头一患。这年秋天,隋朝皇帝派大将贺廷玉统兵抗敌。贺廷玉向皇上建议,这次打仗应多征兵将,战后将士兵驻扎在边陲,这样 突厥人再入侵的时候便可以随时抵抗。于是,皇上就命
为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点赞花木兰必须是个大忽悠图文/卧马先生(李敦彦)近日,全国网络、电视、媒体铺天盖地的在评论和批评,6月27日《欢乐喜剧人》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说贾玲版《木兰从军》小品塑造了个贪吃、不孝、胸无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