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与特点 伴随着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用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尽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用工具的过渡衍生所致,但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信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正面作用,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调节手段。2009年,随着我国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信用经济的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首先,从作为居民个人信用支付手段的银行卡的持有量看,2009年我国银行卡发行规模已经达到19.4亿张,相当于人均持有1.49张。从持有的地区结构看,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持卡量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位居前五位,人均持卡量分别为6.24张、4.93张、4.32张、3.07张和2.98张,最高的北京地区达到6张,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信用卡的发放对象主要是针对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城市居民客户,同时,各大银行也开始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了信用卡的重要客户群。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支付观念和消费行为。 其次,企业信用往来的业务规模增速加快。据统计,即使在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第二季度,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共计523 006.97万笔,金额1 678 922.2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8%和6.6%,增速比第一季度分别加快0.4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其中,票据业务20 759.85万笔,金额635 172.15亿元,分别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4.0%和37.8%;银行卡业务481 403.65万笔,金额398 842.89 亿元,分别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92.0%和23.8%;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20843.47万笔,金额644 907.17亿元,分别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4.0%和38.4%。由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第二季度票据业务笔数同比减少3.5%,降幅较上年同期放缓8.2个百分点,但金额同比增长4.4%;银行卡业务笔数同比增长19.3%,金额同比增长24.1%;结算方式业务笔数同比增加10.0%,金额同比增长0.02%。 再者,激增的房地产贷款已成为信用经济的主要部分。2009年各省、直辖市的GDP中房地产业的贡献已占相当比重,房地产信贷将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已经公布业绩的中行、建行以及工行的数据来看,2009年建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公司类贷款比重为7.44%,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92.70亿元,增幅8.89%。中行的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419亿元,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和资产支持类贷款三部分,较上年末增加871亿元,占人民币公司贷款比重7.62%。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1486亿元,占人民币公司贷款比重为4.68%。工行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期末,该行房地产贷款占公司类贷款比重由2008年末的10.6%上升到11%。该行2009年房地产贷款增加951.37亿元,增长27.8%。 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以上海为例,截至2009年末,上海中外资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7604亿元,全年增加1630.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678.5亿元,比年初增加496.1亿元,同比增加406.2亿元。全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184.5亿元,比年初增加1070.8亿元,同比增加981.9亿元。截至2009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54.6亿元,比年初减少7.1亿元;不良率为0.72%,比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贷款质量控制良好,其不良率比全部贷款平均不良率低0.4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