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之本:论四大制度建设(3)



  如果德福背离,有德无福、无德有福,那么,美德便失去了动因、动力,人们便不会追求美德了;如果德福一致,有德有福、无德无福,那么美德便有了动因、动力,人们便必定会追求美德了。因此,德福越一致——越有德便越有福、越无德便越无福——那么,人们追求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动力便越强大,他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强大,他们诚实守信等动机便越强大以致能够克服欺骗失信的动机和实现诚实守信等善的动机的内外困难,他们的道德意志便越强大,他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反之,德福越背离——越有德便越无福,越无德便越有福——那么,人们追求美德的动力便越弱小,他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弱小,他们诚实守信的动机便越弱小以致难以克服欺骗失信的动机,他们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意志便越弱小,他们的品德便越低劣,他们便越趋于欺骗失信。

  

  各个社会人们德福一致的程度,如所周知,主要取决于各个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的政治越清明,人们的德福一致程度便越高,便越接近德福完全一致,以致每个人越有德便越有福,越无德便越无福:社会的政治越腐败,人们的德福一致程度便越低,便越接近德福背离,以致一个人越有德却可能越无福,而越无德却可能越有福。于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说,人们的品德高尚与否,他们诚信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的政治清明与否:

  

  一个国家的政治越清明,人们的德福便越一致,人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人的动力便越强大,他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强大,他们善的动机便越强大以致能够克服恶的动机和实现善的动机的内外困难,他们诚实守信等道德意志便越强大,他们的品德便越高尚,他们便越诚实守信;反之亦然。

  

  这个品德高低发展变化的规律,关乎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欲望、道德意志与政治以及幸福的关系,属于品德的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因素高低变化之规律,主要属于品德的道德感情因素高低变化的目的和动力之规律——德富律则是关于国民品德的道德感情因素发展变化的前提和基础规律——因而可以名之为“德福律: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个规律,国民诚信等品德培养的主要方法显然就是:政治清明从而使国民德福一致。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国民德福一致呢?或者说,一个国家的政治清明抑或腐败以及德福一致与否究竟取决于什么?

  

  不难理解,只有民主的政治体制才可能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只有民主政体才符合政治自由和政治平等两大社会治理道德原则。因为只有在民主政体中,每个人才能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从而完全平等地享有政治自由,亦即完全平等地使国家的政治按照自己意志进行。这就是为什么民主政体能够保障政治清明的缘故: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每个人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无疑是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的普遍的必然的根源。另一方面,民主政体意味着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平等地共同掌握在每个公民手中,因而造成最高权力最大限度的分散和分立,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各级官员的腐败和德福背离而保障其清廉和德福一致。

  

  不过,民主只是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充分条件。因为民主的政权仍然可能被滥用而成为无限的(unlimited democracy),因而违背了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和公正等社会治理道德原则。如果民主政权能够得到限制,亦即遵循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和公正等社会治理道德原则,那么,民主便不会沦为暴政,因而也就能够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受到自由等社会治理道德原则有效限制的民主,是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种民主就是所谓“宪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宪政民主就是被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和公正等社会治理道德原则有效限制的民主,就是将这些原则作为宪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精神的民主,就是遵循这种宪法而受其限制的民主。

  因此,遵循宪法而受其限制的所谓“宪政民主”,真正讲来,也就是遵循名副其实的宪法之指导原则——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与公正诸社会治理道德原则——而受其限制的民主,因而也就是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的普遍的必然的根源。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国家实现了宪政民主,那么,该国的政治必定清明,国民的德福必定一致,他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好人的动力必定强大,他们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必定强大,他们善的动机必定强大以致能够克服恶的动机和实现善的动机的内外困难,他们诚实守信等道德意志必定强大,最终势必导致国民品德的普遍提高,势必导致诚实守信的君子、仁人乃至圣人之普遍增多:宪政民主是形成国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人的道德愿望的目的和动力之方法,因而是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国民诚实守信等品德的主要方法。

 信用体系建设之本:论四大制度建设(3)

  

  

  德识律:实现思想自由

  

  一个国家国民诚实守信等品德高低变化,是否完全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财富分配的公平不公平以及政治的清明与否?否。国民诚实守信等品德的高低变化无疑还与该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当年法国第戎科学院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因而于1749年发布征文,题目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卢梭在应征论文中答道:“我们的灵魂是随着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善而越发腐败……海水每日的潮汐经常受那些夜晚照临我们的星球的运行所支配,也还比不上风尚与节操的命运之受科学与艺术的支配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这种现象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方都可以观察到。”

  

  卢梭此见与真理恰恰相反。因为每个人的品德原本由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三因素构成。品德的个人道德认识成分极为复杂多样,包括每个人所获得的有关道德的一切科学知识、个人经验和理论思辨。它的核心问题是:一个人为什么应该做和究竟如何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人的认识?显然,一个人只有具有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人的道德认识,才可能具有相应的做一个诚实守信等美德的人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感情,才可能进行相应的做一个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人的道德行为,从而才可能具有相应的品德。一句话,个人道德认识是品德和道德愿望形成的必要条件、必要因素。因此,品德必定与个人道德认识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的个人道德认识越加提高,他的品德便必定会越加提高;反之,他的个人道德认识越降低,他的品德便必定会越降低。

  

  每个国家国民普遍的个人道德认识水平,显然与该国的科教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国民普遍愚昧无知的国家,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知识水平,普遍说来,却会很高:国民道德认识和知识水平普遍高的国家,岂不必定是那些认识和知识水平高的国家?而一个国家认识和知识水平当然取决于该国科教文化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科教文化越发达,该国国民普遍的认识水平便越高,国民普遍的道德认识水平便越高;反之,一个国家的科教文化越不发达,该国国民普遍的认识水平便越低,国民普遍的道德认识水平便越低。

  

  于是,一个国家国民诚实守信等品德高低变化,不仅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财富分配的公平不公平以及政治的清明与否,而且取决于该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达程度:一个国家的科教文化越发达,该国国民普遍的认识水平便越高,国民普遍的对诚实守信等道德的认识水平便越高,国民的诚实守信等品德便越高尚;反之亦然。这个规律,关乎国民的个人道德认识与其科教文化事业的关系,属于品德的个人道德认识方面的规律,因而可以名之为“德识律:品德与科教文化的内在联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120.html

更多阅读

为何定岗定责是营销体系管理之本? 定人定岗定责实施方案

在营销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上,企业、代理商、经销商等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往往因为碍于情面,或担心营销人员走掉,而大多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只看销量指标、销售额指标,而缺乏对营销人员的清晰分工和责任归属,缺乏对销售人员日常工作的清晰描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考核体系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或者说,没有考核,管理就很难到位。无论企业大与小,都应该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根据本人实践,觉得,要建立中小企业系统的考核体系,应该从以下三个考核单元的建立着手:一是绩效考核单元。绩效考核,是

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1)

  2009年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与特点  伴随着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用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尽

信用体系建设之本:论四大制度建设(5)

  于是,道德越优良,它给予一个人的压抑和损害便越少,而给予一个人的利益和快乐便越多;因而人们遵守道德、做一个有诚信等美德的人的动力便越强大,他们做一个有诚信等美德的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强大,他们善的动机便越强大、以致能够克服恶

信用体系建设之本:论四大制度建设(4)

  诚然,实际上,我们却往往看到与这一规律似乎恰好相反的现象:一个国家科教文化事业不发达时,国民的品德倒还高尚;而当其科教文化事业发达时,国民的品德反而败坏了。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这一事实岂不意味着:科教文化事业越发达,人们

声明:《信用体系建设之本:论四大制度建设(3)》为网友碾压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