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4)



  由于能源消费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能耗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排放水平。而且,能耗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对能源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这几个指标的预测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可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8%,低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左右。但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可能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因此本文对“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分别做出7%,8%,9%的假设,并以8%作为基准情景。

  

  3、“十二五”期间我国能耗水平和排放强度将进一步下降

  

  我们从国际经验和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能耗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

  

  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效率都经历了一个从高增长转向低增长的经历:在工业化的早中期,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发展到工业化的中后期以后,能源效率的提高大大减缓,甚至会出现不增长或负增长。下表给出了全球主要国家、组织在1990-2000年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

  

  

  

  1990-2000年间,整个世界的能源效率平均提高了1.14%,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非OECD国家平均提高了2.25%,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OECD国家只提高了0.8%。发达国家中,美国提高较快,也只平均增长了1.4%,而日本却下降了0.3%。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只提高了0.4%。

  

  国内外普遍认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目前又正处在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阶段,到2020年以前我国都应该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效率已不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样的快速提高,而是进入了低速增的阶段。

  

  从国内看,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下降18%左右,考虑到“十三五”基数较大的原因,“十二五”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应高于“十三五”。我们以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这一高目标来考虑,设定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19%。

  

  根据全球主要国家、组织在1990-2000年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我国设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我们假定了2010-2015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15%、18%和20%三种情景,并以下降18%为基准情景。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4)

  4、“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降碳形势仍不容乐观

  基于上述假设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值在8228.0百万吨到9050.8百万吨之间,远远高于目前的6896.5百万吨,低碳经济的道路非常艰难。2015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最低为334021.8万吨标准煤,最高为390388万吨标准煤,远远超过目前的285000万吨标准煤,能源需求量的快速上升将给我国的能源供给带来巨大的压力。

  5、“十二五”能源供求形势将依然严峻

  

  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较大,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资源“弱国”,主要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些年来,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资源相对丰富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0%。当前已出现的能源约束不同于以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初期曾出现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不足,而今后将受制于国内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主力油田如大庆、胜利、辽河等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率和采油成本上升,新增可采储量低于原油产量,增产稳产难度加大,且有扩大减产的趋势;西部战略新区石油勘探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自身条件差,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目前发现的大都是中小型油田,类似大庆这样能够解决中国石油问题的战略接替区目前尚未发现。海上油田勘、采取得一定成效,且产量增长很快,但能不能很快成为东部油田的战略接替区,目前看来,把握不大,至少难度很大。

  

  我国天然气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全国六大气区正在形成和发展,有继续发现大型气田的良好机遇,只要加强勘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储量高增长趋势。但由于天然气资源远离市场,基础管网薄弱,终端气价偏高,大型工业燃料及原料用气市场开拓困难,上、中、下游缺乏良性互动,天然气发展仍受到一定限制。

  

  煤炭在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和产量中的比重,决定了其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能源供给的主要地位,但是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约束也决定了我国煤炭产量不可能象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我国的水电和核电能源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受技术和投资的制约,“十二五”期间不太可能有较快发展,大幅度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能更是不现实。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速在3-4%左右,2015年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320000-350000万吨标准煤之间,国内供需缺口将在20000-40000万吨标准煤之间,石油对外依存度会继续上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则会大幅上升。

  

  六、促进低碳发展和能源节约的主要路径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能源技术效率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将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捕获、存贮和利用起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问题是减少能源的消费,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我国以煤为主的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减少能源消费,即节能。节能的主要路径又有三个:控制经济增速,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技术效率。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增速不可能太低,节能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能源技术效率。想要做到这两点,则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125.html

更多阅读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财政分权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财政政策也具

大庆 稳增长 促转型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2)

  1、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2003年以后增速明显加快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体上呈稳步上升态势。能源消费总量从1978年的57144万吨标煤上升到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煤,30年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5.4%。其中,煤炭年均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后工业化时代的增长路径(1)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后工业化时代的许多新特征,着眼于新需求、新供给、新增长、新配置、新思维、新改革,围绕“低碳经济”、“零能源建筑”、“消费主导”,探索产业升级与企

第54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  本篇来源:2007年6月6日《南风窗》,记者赵灵敏。  21世纪以来,民主已成为普世的价值理念。但在很多人看来,它并不意味着经济的高效率和政治的稳定和清廉,很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

声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4)》为网友酷酷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