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华真 5月25日收到某财经电视台邀请,要在两天后接受有关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访问。在第二天,听了合伙人以及一班专业人士一大堆有关富士康的观点,到了采访当天早上,电视已经播出“十二跳”。
![如何复印身份证正反面 如何面对复印式自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060918170127.jpeg)
我听到的不外四个观点: (1)赔款论:牺牲一己,以命换富,拯救全家; (2)中邪论:鬼神作祟; (3)感染论:年轻人相互影响,触发连环自杀; (4)军训管理后遗症论:中间涉及血汗工厂,高压管理,但又不见台湾的富士康有如斯自杀情况。 做到一士谔谔,需要的是一篇“说明文”,而不是“议论文”。现代人懂得对媒体表态时标新立异,以求突出,但如果将富士康当作企业案例,笔者作为为企业处理过自杀事件的老兵,向各企业高层提出明训如下: (一)企业员工自杀事件将会不断发生,并不始于或止于富士康,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或称为后资本主义的一个必然性,问题最重要的是CEO是否有一套有效的应变方案。 (二)自杀的确有传染性。远在1986年,日本女星岗田有希子跳楼自杀,原因成谜,很多年轻人选同一起跳点,做复印式自杀,日本称之为有希子症候群。此外,笔者处理过的一个案例是赌债引起自杀,但这员工竟然奇怪地去前雇主的办公楼跳楼,此员工现就职的公司虽然几乎可以确定无辜,但仍然要审慎处理,旧公司也不见得可完全置身事外,而自杀事件对新旧公司员工,都可以引起阴影。 (三)最高负责人一定不可以是处理自杀事件的一把手或第一脑袋:任谁都可以猜到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是最睡不着的人,睡眠不足的情形下“判断力”还勉强可以用人生经验补充,“出谋力”就敬谢不敏了。上市公司,最好是由独立董事领导,或企业医生领导,私企就找专业人士,但不管谁担一把手或首脑,最重要的是“无惧”,虽然这点很难做到。 (四)处理自杀事件最关键的事情是“安内”,不是“攘外”。富士康看来将全部精力花在媒体/公众/政府游说,稳住客户,但并不是将查找肇因作第一重点,是错中之错。 (五)十一二三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二跳:后期的跳楼,并不是“肇”因,英文的trigger point(开火点)最为重要,拆了第一二跳的弹,自然可解之后的十数跳的结。 (六)发生自杀事件企业的一把手/首脑,最重的是心态年轻,其第一守则是闭嘴聆听,千万勿对年轻人作长辈式教诲,更讨厌的作风是喋喋不休劝年轻人勿轻生,郭台铭的讲话正犯这毛病。基于之前处理企业自杀事件的经验,我发觉50岁左右的企业高层竟完全无法理解年轻人为何要自杀,这不是什么80后90后的问题,年轻人总有过他的软弱期,阮玲玉在1935年因“人言可畏”而自杀,这跟年代有关系吗? (七)富士康员工自杀的起因笔者不想妄语,但与之相关的高层不理解年轻人、两岸文化差异、省籍文化差异、中层管理欺瞒、处事欲盖弥彰、地方官以护税基保企业为己任等等,都是一种小农式的落后表现。苹果成功之处,是聚焦于聆听/观察,以致发掘新一代的需求而得利,拥抱未来,为全胜之道,而富士康将庄园式压逼,扩大化成集体农庄式压逼,理难久享。不止富士康,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都应同时反思,搞不清下一代的思路,根本无权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