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身居庙堂,心系江湖(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062771119300.jpeg)
吴冠中这种智慧和谋略,这种勤奋和毅力,这种对自己名誉的爱惜和维护,在国内的艺术界绝无仅有,令人敬佩。 主笔/沈嘉禄 26日上午,记者接到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发来的短信:我国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0岁。为尊重吴先生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拟定于8月吴先生生日时清华大学举行追思会…… 记者接通李磊的手机,他正在赶往外地的路上,并急着与吴冠中的家属联系,打算去北京吊唁。此刻,吴冠中的长子吴可雨正在赶回内地的航班上,他是前往香港捐赠吴冠中5幅作品的。这也是老人对儿子的最后嘱托,对自己作品的最后交代。 记者从北京方面了解到,吴冠中在今年的最后几次公开活动都与艺术有关,3月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旅法艺术家展览和朱德群展览,他都颤颤巍巍地出席了,但几天后因感不适被家人送进医院,被查出已经是肺癌晚期。25日当晚老先生感到不适,院方紧急施救,但无力回天。由于吴冠中走得突然,没留下只字片语的遗言。 在生命油灯耗干的最后时刻,吴冠中拿出5件水墨画托儿子护送到香港艺术馆,其中4幅为今年的新作,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这是一只非凡的蚕尽力吐出的最后一根银丝。至此,吴冠中家里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了,全都在早几年有计划地被老先生捐给他认可的各大艺术机构。据记者了解,吴冠中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可能就是年初为北京某报画的一幅迎接虎年到来的画,画面上有一群斑斓的贺年大虎,题画词这样写道:山中虎,前后左右无敌。自在,逍遥,威风显赫。入深山,幻想发现老死洞窟之虎,山大王自倾(倒),无此奇缘!虎年又至,虎视眈眈,横行大江南北,人人刮目看尊容! 这,难道就是夫子自道? 吴冠中再也无法解答记者的疑问了。他的背影,虽如一株百年苍松略显佝偻枯槁,但虬枝坚硬如铁,色泽沉郁。 捐画如同嫁女儿,要找一个好婆家 近十年里,吴冠中每次被媒体锁定,不外乎两个方面的新闻,一是他批评现行的美术教育及人才培养体制,二是他向艺术机构捐赠作品。这也是老人生命最后阶段致力于做的两件事。 上世纪90年代末,吴冠中从西班牙回来,深有感触地对友人说:委拉斯凯支、戈雅、毕加索、米罗、高蒂的主要代表作品都留在了自己的祖国,而他们的艺术却是属于全世界的。他还说:“大英博物馆、巴黎赛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等,都给我办过个人作品展,我也留了一些画给它们,但现在恐怕还存放在仓库里。每个国家都重视自己本国画家的作品,美国重视美国的,法国重视法国的……世界各地都是这样。要它们把你的画长期展出不大可能。西方的博物馆不可能保护我的画,只有排斥。” 于是,吴冠中开始把自己的代表作品捐给他信得过的艺术机构。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支持。吴冠中在晚年多次向中国美术馆、香港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捐赠作品。但是在2008年,吴冠中将113件作品捐献给新加坡美术馆,却承受了来自社会多方面的责难,有人还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他的儿子在新加坡,此举不免有利益纠葛在其中。吴冠中在新加坡的捐赠仪式上坦然回应:“画家可以有国界,但作品是没有国界的,画家的作品应该由全世界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