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模式 农信社整合之“天津模式”

 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模式 农信社整合之“天津模式”


 文/本刊记者 何 谐

  天津农商银行这次改制做到:“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后人留包袱”,尽量把能解决的问题一次性地都解决了。我们想借着这个契机,按照办成一个百年老店的想法,把天津农商银行做一次彻底的改革。

  未来天津农商银行将坚定地坚持一个原则,即“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

  6月30日,注定是天津农村金融领域一个难忘的日子──原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及9家区县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联社(简称9+1)整体改制,保留原合格股东,引进新的外部投资者共同重组设立天津农商银行。这一天,为全新的天津农商银行挂牌之日。

  那么,历时半年的改制与整合,天津农商银行究竟形成了什么样新的模式?摸索出什么样好的整合经验?他们将如何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天津农商银行董事长李宗唐。

  更名的背景和战略意义

  在贵宾室,记者从墙上挂着的天津市长黄兴国视察天津农商银行的照片中,隐约感到在天津市领导心目中该行的分量。据李宗唐介绍,这次的改制工作真正在2008年年初就开始起步了,特别是2009年11月15日国务院同意了天津市政府上报的关于组建天津农商银行的请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组建天津农商银行纳入2010年天津市20项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之一。崔津渡副市长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组建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并积极推动,终于在6月9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了天津农商银行的开业申请。

  那么,从天津农合行改制为天津农商银行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呢?

  李宗唐告诉记者,从天津农合行改制为天津农商银行,是天津市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等政策要求的具体举措。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农”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天津将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将在这一使命面前担当更加艰巨的任务。但是,原天津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二级法人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信贷市场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次改制,有利于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壮大资本实力、实现规模效应,为“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天津农村信用行社的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说,开发滨海新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正好我们在这么一个时候下进行改革,赶上这么一个时机了。这次募股成功跟各家股东对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这种期望值有很大关系。”李宗唐如是说。

  农信社改制中的多个难点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分分合合之后,中国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艰难中生存下来了,但也积累了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许多城市的农信社改革,都要面对一系列难点。那么,天津农商银行这次的改制,有哪些难点呢?

  李宗唐说,一是股权倒置问题。这可能在全国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当时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省级农合行,当时是基层单位投资持有农合行的股权,上述提到的9家区县农村合作银行、联社(以下简称“9家区县行社”)占农合银整个股权的40%多,9家区县行社是农合行的股东。但是,农合行又受市政府委派对这9家区县行社进行行业管理。在原有两级法人体制下,面对“股权与控制权反向配置”,农合行对区县行社的管理总是在越位和不到位之间徘徊,区县行社行使股东权利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二是股权分散问题。李宗唐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改制的10家单位共30多亿资本金却有将近75000人的庞大股东团队,股权相当分散,出资的自然人众多,出资的法人中没有战略投资者。实际上股东也不关心经营情况,只关心分红,至于内在质量风险控制等这些重大问题他们很少感兴趣,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也比较困难。

  在改制中,这7万多个股东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解决不好可能还是个社会问题。所以,这次改制,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老股东的利益,尊重老股东,老股东来去自由。经过清理调整以后,目前天津农商银行的股权结构还算比较合理,改革完了以后,一共有5399个股东,但是前30家股东就占84%的股权,股权相对比较集中,对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作用较为有利。本地的股权大体占61%,外地股权占39%。股东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自然人。员工占股4.46%,社会自然人占股20.64%,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股权构成。

  三是不良资产问题。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天津成为第一批试点的8个省(市)之一。按照“花钱买机制”原则,人民银行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但时至今日,天津农信社系统历史包袱仍然沉重,不良资产前清后增。9家区县行社中有5家是负资产。

  而在组建天津农商银行的过程中,不良资产通过市场化方式基本得以解决。天津农商银行的组建方案大致为,设总股本金70亿元,新股每股面值1元。投资者除按1元1股出资认购70亿元股本金外,还需按照1∶0.6的比例出资置换等额不良资产,一举消化不良资产42亿元。

  李宗唐说,通过改制,共剥离了72.35亿元不良资产,其中利用发起人购买不良资产资金处置42亿元;利用政府税收返还资金处置7亿元;利用呆账准备核销8.35亿元;利用一般准备处置10.34亿元;利用盈余公积金处置4.66亿元,不良率由16%降到4%点多,现在基本降到3%点多。

  “天津模式”之妙笔

  一项重大工作的成功必有多处妙笔。天津农商银行这次改制,有哪些经验或成功之处可以总结呢?李宗唐说,经验谈不上,体会倒是有一些。把事情做规范,这是一个体会。因为在2005年第一次改制中有些事情不够规范,给这次改革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去一些找不着人的、管不了的信贷资产,打一个包搁置起来,现在把它解开难度非常大。所以,这次我们从总体上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后人留包袱”,尽量把能解决的问题一次性地都解决了。像这次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如果按照过去的常规思路可能很难解决,但是现在借助于社会力量来化解历史包袱非常成功,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创举。

  基于规范和高标准之考虑,天津农商银行还通过招标的形式,聘请了3家专业中介咨询机构提供整体战略及运营、网点规划、银行品牌形象规划等方面的咨询:

  第一,聘请知名跨国咨询公司,对发展战略、IT规划、流程管理、薪酬体系、企业文化等进行诊断及全方位规划。

  第二,聘请专业做网点布局的咨询公司,对所有的网点进行重新调研和规划,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天津农商银行原四郊区、新二区和三县的营业网点在整体上“多而不强”,网点内部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网点的整体创利能力与其他同业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存在交叉布点现象,所以对网点进行重新再调整,以建立效益优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为目标,在立足当前基数的基础上要有所增加,加强网点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加大功能改造力度,提高单点集约度。

  第三,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企业形象进行重新设计。原来的标志是一个凤凰,经过对同业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后,天津农商银行委托咨询公司结合原LOGO的图形文字进行了重新设计,把新的标志调整为抽象的雌雄凤凰,凤凰齐飞,吉祥和谐,延续了凤凰这个概念,但更现代、更直观、更抽象。

  另一个体会是,改名不是简单的翻牌,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革。这也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改成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农商行的标准,有三个基本硬性条件:一是资本金充足率要达到8%以上,二是不良率要达到5%以下,三是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00%。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可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虽然我们也按照这些条件来准备,但是,我们想借着这个契机,按照办成一个百年老店的想法,把天津农商银行做一次彻底的改革。”李宗唐说。在公司治理架构的设置上,天津农商银行努力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一方面保障股东享有充分的知晓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确保所有股东均能充分行使权利,确保银行重大事项决策公开、透明。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授权管理、分级经营,实现边界清晰、责权分明、有效制衡,尽量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第一要防止内部人控制,第二要防止大股东的干预,以此保护各个股东的利益。

  改制后开始全新的发展模式

  因为开业庆典在际,董事长时间特别紧张,整个采访他很少举例。但是,当记者问到,从农合行到农商行的更名,对银行来讲有多大本质区别时,李宗唐就用数据和事例来说明问题。

  他告诉记者,从业务性质来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从经营的理念上、规模上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过去想干不能干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做。改革后天津农商银行的资本金达到70亿元,集团客户授信可以做到10亿元,单一客户贷款可以做到7亿元,这是量的概念。当然,不会把精力都投到大项目里,但是要通过大项目来反哺农业和中小企业。

  另外,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意识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过去大家各自为战,经营的理念、风险控制差异性非常大,改制后可以按照一个统一的思路集中统一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李宗唐说,在更名之前,已经提前做了尝试,后督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还是比较高的。这个后督就是银行业务里的复核,过去的复核是前台做业务,后台来复核。比如说,过去有160多个基层的支行,一个单位如果有两个人复核,需要300多人做复核,现在把这个所有的业务集中起来以后,总共用了60个人,其中外包了30多个人,自己只需要20多人,就把整个全市的后督业务全做起来了。另外,通过改革,使会计管理水平提升了一大步,现在是T+1方式,即头天的业务转天复核,将来重要的业务可以做到T+0,即当时复核。通过远程通信的方式,把基层做的业务拿过来复核完了钱才能付。不要求所有的收钱都用T+0,收钱可以T+1、T+2,但是付钱尤其是大额的支付将来要做到T+0,这样,出现风险的概率会大为降低,成本大为降低,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保持“农”字本色

  农合行改制成农商行后,资本金大幅提高,客观上具备“垒大户”和“洗脚进城”的能力,是否有动力去为“三农”服务,会不会坚持“城市资金反哺农村”这一初衷?

  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宗唐说,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既是天津农商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重要的社会职责,是使命所在。未来天津农商银行将坚定地坚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同时,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秉承“立足社区、面向农户”和“抓小不放大”的经营理念。

  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将服务民营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石。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我行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部,建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相继推出“好易贷”、“直易贷”、“保易贷”、“微小企业贷款”等更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产品。

  二是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实现多方共赢。自原天津农合行成立以来,为适应农户、农村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我行结合天津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借鉴银政合作的有效做法,从过去重点支持单一农户生产,向支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生产组织转变,按照“诚实守信、风险可控、经济发展、合作共赢”的标准,还创造了具有天津特色的“设施农业信用共同体”模式。

  三是加强银政企合作,支持地区和行业双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我行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联系,占领中小企业市场,先后成立了6个特色支行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建立在天津高新区的科兴支行,与天津高新区联手创建小企业信用共同体,以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链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实现了银、政、企“箱式”合作的“三合一”模式。

  四是丰富贷款模式,培育产业龙头。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行大力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支持农户多种经营。同时,在信贷支持上,向产业区域化发展倾斜,通过信用工程建设主动深挖市场,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贷款模式,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通过扶持农户促进企业发展,用资金这个纽带,把公司和农户紧密连在一起,使部分村镇形成了以一人带动多人、一村带动整乡、以龙头带动产业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走向区域化、规模化。在我行多年的支持和培育下,天津市现已逐渐形成以蓟县北部山区农家乐旅游、东部千亩葡萄种植、西部花卉苗木种植和南部洼区淡水养鱼、宝坻养鱼和三辣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经济区域。

  李宗唐说,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关于未来的发展思路已经基本成型了,并在天津农商银行的创立大会上得到了股东们的认可,基本确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计划通过实现两个3-5年的阶段性战略目标,逐步达到良好商业银行的标准。第一个3-5年,天津农商银行将完成专业化转型,形成竞争优势,初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机制,达到一般商业银行的标准;第二个3-5年,通过成熟的专业化银行模式运作,达到良好商业银行标准,最终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机构中较为领先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0809.html

更多阅读

省联社去行政化 省联社有限放权 农信社“去行政化”遇阻

     下放权力、强化服务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刚刚走过十年。  7月初,骄阳四射的南京,笔者从“农信社改革十周年研讨会”上了解到,从10年前总资产仅2.2万亿元发展至15.5万亿元,农信社10年间的体量增长6倍,成为“支农支小”的主

温州时尚春天 温州农信社的春天

    三四年前,温州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股份还少人问津,而如今,当农信社摇身开始变成银行后,其股权却成为了香饽饽。然而,温州的这场金融改革,也让温州的农信社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农信社改革创新 政策引航,农信社改革驶出“迷茫区”

  横亘在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的诸多政策障碍显示出消失的迹象。9月19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央行首次就农村金融问题发布如此系统、详尽的研究报告。报告就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思路作了

龙珠z银河面临危机 农信社面临“饭碗危机”

  多年来,中国的广大农民一直处于被“金融边缘化”的境地,他们从没有将自己的“饭碗”与“金融”联系到一起。这种情况,在未来或许将得到改变。伴随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农村市场正在上演戏剧性的一幕:作为农村“金融”代表的农信社,正

农信社股权质押 “退股潮”拷问农信社股权结构

    谈到2003年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很多基层农信社的职工最大的感受,就是信用社近乎疯狂地“增资扩股”。为了迈过央行设定的资本充足率的门槛,获取票据兑付的“免费午餐”,很多农信社把“增资扩股”演化为改革的唯一内容。  

声明:《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模式 农信社整合之“天津模式”》为网友爷们霸气十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