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塔想到的 从“黑道”想到的……



      近段时间,有两则关于“黑社会”的新闻联系起来看很有意思。

      一则是广为社会关注的“文强案”。5月2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司法局长文强案二审宣判,依法驳回文强上诉,维持一审的死刑判决。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黄京平认为,文强被判死刑,是中国打黑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显示了中国打黑除恶的决心和力度。有新闻称,宣判结果宣布不久,重庆市高院外响起隆隆的鞭炮声。30多名普通百姓拉起“判处文强死刑,法律万岁”的横幅以示庆祝。

      另一则是关于台湾黑道老大逝世出殡的轰动排场。4月26日,台湾中部的黑道“教父”李照雄出殡,约两万人出席,包括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立法院长王金平、导演刘家昌、艺人吴宗宪、齐豫等知名人士,108辆名车组成的引灵车队和人潮绵延2公里。警方在得知会有2万名帮派组织人士前往送行后,派出300名警力在现场及周边维持交通与秩序,并进行道路管制,帮助告别仪式顺利完成。

      海峡两岸对于“黑道”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不是这篇千来字的小专栏文章能够展开论述的。这两则新闻获得了同样高的关注度,或许反映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黑道”又怕又爱的矛盾心情。道上混的人,据说烧杀抢掠、作奸犯科,无法无天,怕他们,那是自然的。然而,他们中的某些人,传闻也是个性鲜明、行侠仗义、肝胆相照的义士,简单地贴一个“恶”的标签似乎也太武断了。但与“黑道”、“黑社会”题材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容易卖座,这倒是不假。远一点的,有美国奥斯卡最佳电影“教父”系列,早年风靡于青少年间的香港电影“古惑仔”系列。近一点的,就是台湾的《艋》了。

 从乌塔想到的 从“黑道”想到的……
      2010年,《艋》挤进春节贺岁档,票房气势如虹,创下台产片史上首日卖座最高票房,单日1800万(新台币),如今在台湾已有超过3亿新台币的傲人成绩。导演钮承泽据说早年也有道上混的经历,庆幸的是,他走出来了,没有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惨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那段难忘的年少岁月,多年后成为这部卖座电影的故事源头。“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电影中那5个少年,想混的是兄弟义气,却在江湖的帮派争斗中身不由己,踏上不归路。

      我不想说这电影有什么深刻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虽然这是钮承泽为了让《艋》能够在大陆顺利上映,在送审阶段一再强调的。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好看的青春电影,它带给人的启思,就让观众们各自咀嚼吧。而在国内,近年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孔二狗写的《东北往事:黑道风云》系列小说,由天涯网一直风靡到全国各大小书店。从古典流氓阶段、拜金流氓、黑社会前传、黑社会……一路畅读下来,一部东北某城的黑道史,何尝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史?

      “好人——坏人”,“警察——匪徒”,相信小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世界是黑白分明、二元对立的。长大后,你会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非黑即白。在浑沌的灰色地带中,人的善与恶在其间左右摇摆。台中市市长胡志强说李照雄是非常热心公益的人,而文强早年则是警界屡次破大案立大功的模范警员。这些复杂的人性,如何说清道明?

      在我看来,中国最传奇的黑道人物是上海的杜月笙。他的故事绝对是现成的好题材。遇到一个好导演,电光火石,观众就有眼福了。而很多时候,不是灵感枯竭,好故事难觅,而是限制太多,发挥的空间太小。黑道电影,有“横行”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那一天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013.html

更多阅读

维塔斯《奉献》的含义 维塔斯的奉献

维塔斯是上帝派来的吧。先不说他的歌,他长得真是帅极了。维塔斯百变千面,有时候是个不羁的酷哥,有时候女里女气的,但他的真面目,是弹唱《奉献》时的形象吧,那高贵的面孔,那深邃的眼神,甚至让人忘记了他的帅。谈起维塔斯的歌,人们都会想起

福州乌山的乌塔公园 乌塔公园

崇妙保圣坚牢塔,别名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崇妙保圣坚牢塔”,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州市的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两塔——白塔、乌塔重要标志。乌塔塔旁有个“石塔寺”,在前我进去游览过了,这天闭门

声明:《从乌塔想到的 从“黑道”想到的……》为网友丝丝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