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改变生活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如何最低限度的降低消耗,如何更环保的生活,如何让人类的未来不会真的演变为“2012”……在第七届“我们的生活方式”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以各自的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的绿色思维。 高群耀:早在2006年,新闻集团就开始全面推广绿色的理念。当时,默多克的私人飞机上只随行“碳生活项目”的小组成员,现场审计碳排放量,并明确减排措施。每一个机构的CEO要从损益表中,安排相应款项,“赎买”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行动给行业树立了标杆。 柯博德:在水的处理、回用和节约的过程中,排在节水意识之后的重要环节,就是怎么采取行动。ITT的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节水,还可以同时节约其他能源。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200多个中国城市实施,甚至可以保证中国的中西部也可以获得清洁用水。 吴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大量的二氧化碳却排放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又让别人赚走,这是不划算的。所以从投资角度,我们非常关注新能源的开发还有绿色经济的开发,特别注重的是服务业和IT行业的发展。 方方:除了现有的新科技,很多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技术都可能演变为新的投资机会。比如说不用树,而是用其他碳化合物做纸,这是原来并不存在的产业,现在变成了投资机会,我相信,类似的投资机会在未来的经济生活当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周成建:在环保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从有意识的无知,通过各方面的科学论证,提升到有意识的有知,从法律、制度、行为上科学规范、指导、引导,让人类不去破坏环境、不去破坏生态,真正把热爱地球、热爱环保提升为一个无意识的有知状态。Ellen Carberry: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采取一些小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就会大大节约水和资源的数量。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出于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西方的许多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公众的呼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毛大庆:2009年,全中国一年造房300亿平方米。而建造这300亿平方米房子所需的能耗,约占中国全年社会总能耗的40%,其中的56%来自于建造过程的能耗。如果将这些高耗能环节改在工厂内完成,不光是节约了水、木材、电,更多的是降低了水泥的使用量。所以,不要天天老去琢磨怎么开发新能源,要从传统的行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上挖潜。蒋锡培:最近我跑了很多城市,到处都是工地,有些房子刚刚盖好十来年,现在就要拆了。为什么在讨论环保的同时,还会有这样不环保、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我觉得,控制这样的行为,除了公民的意识以外,还需要政治家的智慧和眼光。